黄语素
一、生态生活方式和接受图式的内涵
生态生活方式则指在科学生态观的指导下,体现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和谐发展要求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的总和。
接受图式指在既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主体先行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由多种心理、意识要素参与的,能加工和整合信息,形成主体的观念和认识的微型机能系统。接受图式一经主体获得,就以信息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成为主体新一轮接受活动的背景系统,这种背景系统又会随着接受活动的发展而发展,对主体的接受过程及接受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90后”大学生党员生态生活方式教育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上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先进性教育研究、价值观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方面。但有关生活方式现状调查及对策、生态生活方式教育等研究很少。
“90后”大学生党员生活方式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学生的生活方式仍不同程度地呈现“非生态”特征,与生态生活方式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开展“90后”大学生党员生态生活方式教育研究,能为高校引导“90后”大学生党员践行生态生活方式提供实践指导和依据。
三、基于“接受图式”视角的“90后”大学生党员生态生活方式教育
1.关注“90后”大学生党员的生活实际需求。需要意识是接受主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接受图式要素中的动力源。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党员,49%表示学校安排的课余生活一般或匮乏;44%觉得影响自己休闲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学业负担、校内外设施和学校氛围;83.5%需要对网络上的政治参与加强引导;47%表示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气氛过于严肃压抑。高校要重视他们对学习生活、休闲生活、组织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求,满足接受主体的需要意识,有利于他们更好接受生态生活方式教育信息。
2.帮助“90后”大学生党员树立生态生活观。观念体系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它们是接受图式要素的定向器。面对外界信息,接受主体会选择与其观念体系一致的客体信息。“90后”大学生党员大部分有端正的学习观念,但在消费观上存在盲目性、炫耀性、超前消费等现象。82.5%认为作为党的一分子,应该参加党组织生活、学习党的相关政策;53.5%生活费来自父母,只有不到10%来自勤工俭学;36%没有消费计划,48.5%每个月花费150-250元或250元以上用于同学和朋友聚会,63.5%会购买高档消费品。帮助他们树立生态生活观,追求简朴生活,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等,有利于他们建立生态生活方式。
3.构建“90后”大学生党员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知识结构是指主体大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相互制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有机结构,是主体进行接受活动的原材料。调查显示,86%的“90后”大学生党员表示经常学习法律法规或国家大政方针。运用系统科学的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环境关联性等原则,探索构建“90后”大学生党员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有力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生活方式。
4.提升“90后”大学生党员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是指接受主体思维系统中的思维方法、反映形式等诸要素相结合和运用的方式,是接受图式要素中重要的加工工具。在调查“90后”大学生党员“您选择食物时考虑过营养均衡问题吗?”,只有47.5%会经常考虑,而52.5%偶尔或从不考虑。在被问到“您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并按计划实施吗?”时,只有16%会有计划并按计划实施,53%偶尔有计划但会变化,26%很少计划或从来不计划。提升“90后”大学生党员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有助于在生态生活方式教育中增强接受效果,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生活方式。
5.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接受图式的非理性要素,主要包括情绪、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在接受活动中起着调节器的作用。如“90后”大学生党员在被问及“当遇到想买的高档消费品很贵,钱却不够时”,31%会跟朋友同学借钱或向家里要钱买,39%会存钱了再买,36%会放弃购买。在周末或者没有课程安排时,45.5%的“90后”大学生党员有赖床习惯。生态生活方式教育要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三个维度着手。人自身的和谐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不断提高“90后”大学生党员心理素质,有助于生态生活方式的构建。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