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
摘要:从辽宁职业技术教育大背景看,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仍属薄弱环节。从招生、资金、教学与生产实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深入分析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促进辽宁农业职业教育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新三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6-0085-03
“新三农”是指在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的“三农”态势,它有别于传统“三农”。“新三农”包括新农业、新农民(人)、新农村。彻底解决“新三农”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体系,而农业职业教育在该体系中处于十分关键的位置。农业职业教育处于农业和教育这两个基础和两个战略重点的结合部。辽宁农业职业教育是辽宁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对提高农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大背景看,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仍属薄弱环节。现剖析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进一步提出改建和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议。
1 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招生困难
从农业情况看,长期以来,辽宁作为我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一直受到重视,而农业始终居于不突出的弱势产业地位,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基础地位,社会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从农村情况看,绝大多数年轻人不愿被束缚在农村十分有限的土地上,更不愿从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辛苦劳作,而是纷纷选择进城务工并在城里扎根生活,导致农村普遍存在空心化、老龄化现象。从农民情况看,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年轻人,有的选择到职校学习,通过学习专业技能,谋求就业生存。但在选择从事的专业时,他们大多不愿再学涉农专业,这就导致近年来辽宁农业职业类院校普遍存在招生人数下滑的现象。生源不足,招生困难,将成为全省农业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农业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继续处于弱势地位。
1.2 资金紧张
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发展,连续11 a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并不断加大对农业的反哺投入。但就农业资金的投入方向上,主要用于对农民的直补。从投资权重上看,农业投资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比重,尤其是直接用于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投入很少,这就不可避免地制约了辽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一些农业职业院校受办学资金的困扰,校舍建设、实验设备更新、教师待遇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制约,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
1.3 教学与实践脱节
一些农业职业院校还是沿用原有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而不重视生产实践技能的培养,偏离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技能特色优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导致学生就业难,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学校也因此逐渐丧失了吸引力。在农业传统专业调整上,改造的力度、广度和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就业选择合不上拍。在学生能力培养上目标单一,缺乏技术理论向技术开发和操作能力培养方面的宽延。
1.4 专业设置不合理
在专业设置上,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并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而做出大的调整,许多专业还是“老面孔”,多个学校设置相同或相似的专业,毕业生扎堆抢“饭碗”,无形之中给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殊不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与进步,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如不彻底改变,势必造成专业落后老化和学生择业困难,不仅影响学校的吸引力和长远发展,还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会耽误学生的宝贵青春和一生。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农业职业院校不顾自身条件,缺乏科学的论证,人云亦云,跟着感觉走,跟着别人走,盲目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结果却是热门不热,阻碍了辽宁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1.5 师资队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农业职业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精通并传送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学到就业生存、安身立命的真本事。但从教学实践看,农业院校的许多任课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学历很高,理论功底扎实,但普遍缺少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这对以专业技能见长的职业学校而言,是致命的“短板”,难以胜任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1.6 教材建设落后
辽宁农业职业教育采用的教材偏重理论,一本教材用了十年甚至几十年,内容也不是不改,但改动很少,一些学生应该掌握和了解的最新科技成果,没有在教科书上体现出来,学生学到的知识本身就是淘汰的知识,学到的技能本身就是落后的技能,如何让学生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让学生在竞争中体现特色优势?当然很难。学校只重视入口(即招入更多的学生),而忽视出口(即毕业学生的就业率),对教材改革少有问津,导致教材的内容及结构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2 辽宁农业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2.1 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始终居于基础地位,应加强农业重要性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的认知程度。辽宁农业职业院校应加强改革,创新思路,注重宣传的对象和有效性。可以与当地中小学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农情感和学农务农积极性,培养中小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中小学生对农业科技学习的兴趣,为他们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奠定基础。
2.2 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
在招生就业上,要做到招要招得来、留要留得住、输要输得出,形成一条龙、一体化。招生是前提,在招生宣传方面,不仅要宣传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更重要的是体现出特色和差异化,重点宣传往届毕业生的成才典范,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以此为榜样,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入学后,要组织他们参观科技示范户、专业户,使其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就业是关键,尽快建立完善市场需求“信息库”,通过考察就业市场,及时把获得的用人信息传递给毕业生。学校应主动与企业联系,同企业签订用人合同,确定专业和招生对象,走校企“订单”办学之路。对毕业生的专业、兴趣、特长、就业趋向等加以整理,建立“毕业生档案库”,并对已上岗和输出的毕业生做好跟踪调查与服务,及时总结和发现学生就业时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学校决策机构,对专业、课程等适当调整,以满足学生就业和人才市场需求。
2.3 加大资金投入
在“新三农”方面,农业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尤其在培养新时代新农民方面,农业职业教育完全可以发挥特有的专业技能优势,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当代新型农民,培养更多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社会实用性人才,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提供人才支撑。有为才有位,农业职业院校要拿出令人满意的成绩,赢得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关注,使其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让教师们安心于教学研究,让学生们学有所成,提升农业职业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招生吸引力,扭转招生难状态。
2.4 合理设置专业
在专业设置上坚持实用、实效原则,立足区域农业自然资源优势,走与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相结合、与支柱产业相结合、与龙头企业相结合的“三结合”道路,不断改造老专业,大胆开拓新专业,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国民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更多的实用性、专业型人才。
2.5 加大培训力度
除了招生渠道学生之外,还要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利用农业职业院校的资源,开辟新的培训渠道,重点以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培训主体,培育更多的职业农民,使其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成为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
2.6 提高师资水平
对农业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加大考核力度,促其加强学习,主动学习新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技能培养,绝不可安于现状。要想让授课老师真正掌握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学校要为他们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和时间条件,鼓励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企业、深入农村、深入就业市场,了解现实需求和市场动向,为其传道授业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对现有的教材加以补充,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最终目标是把先进适用的内容加进去,把学生爱听的内容讲出来,增强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颜振峰,李庆生.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89-391.
[2] 孙国华,郭伟.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吉林农业,2011(6):14.
[3] 胡孝忠.农业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思考[J].新农村建设,2009(1):25-26.
[4] 阮成国,何元杭.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42-45.
Problems Existing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in Liaoning
DONG Ning1,2
(1. Liaoning Museum of Agricultural, Shenyang 110161, China; 2. Liaon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School,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Looking from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 Liaoning, the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weak. In the article, it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iaon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nrollment, funding, teaching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professional setting, teaching staff and teaching material, and raise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Liaoning.
Key words: agricultur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ee rural”;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