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落第举人心

2015-05-30 10:48李新
心理与健康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考落榜失利归因

李新

人人都愿金榜题名墨上新,但是从录取率以及成功概率的角度看,这种皆大欢喜却很难实现百分百的覆盖面。更何况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逐渐降低了考大学的难度,人们对金榜题名这个概念也就有了更加严格的认识,虽然达到了分数线,只要没被第一志愿录取也会被归为落第行列。因此,这里我们所讲高考落榜的概念相对较为宽泛,是将所有没有如愿进入向往大学和心仪专业的考生都列为落榜行列。

落地举人心

高考落榜生所经历的心路历程,用一个常见的概念来解释,就是成就的挫败感,它是一次追求自我实现无果的挫折体验。

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之中都会经历到挫折体验,这些挫折无论是大是小,对当事人来说都是重要的,否则就不会形成挫败感。可见,在这个世界,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是因为高考这件事被关注的程度较高,甚至对很多人来说会成为左右未来的大事件,所以落榜才会给考生及其家人带来的心理落差和冲击力更大一些,这些心理落差势必会以情绪、行为等可视化的心理语言表现出来。是否能够适度、合理地表达这些挫败体验,是落榜生及其家人走出落榜期、重新回到生活常态的关键因素。

非情绪化管理

落榜后的失落感往往会成为主导这一时期考生和家人的主要情绪,主要有沉默、易烦躁、回避、生活习惯出现一定的改变等。它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情绪,属于人之常情,所以,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惊慌失措。但是在情绪表达过程中有两种非正常情绪状态值得我们重视,并需要作出及时的调整,以免被负性情绪控制了自己的心智。

1持续性的消极情绪。考生或者家长长时间沉浸在落榜的自怨自艾之中难以自拔,过了很长时间依然不愿与他人谈及高考的事情,总是一种“众人皆乐我独衰”的独闷状态。一旦沉闷情绪成为生活的一种习惯,无论对家庭氛围还是对考生的心理成长都不利。因此,要学会及早走出落榜阴影。

考生和家长可以在经历1-2周的情绪波动期之后,尝试直接讨论指向未来的问题,即,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可以将各自想法罗列出来,引导情绪从过去式调整至将来时。这种用直接面对问题来替代情绪化的做法,有利于考生学会遇到挫折之后主动寻求解决方案,有助于摆脱困境走出消极状态。

2太过乐观的情绪。落榜生在查分之后并没有流露出相应的消极情绪,对很多家长来说反而是值得警觉的。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考生过度压抑自我,并采用回避的方式进行自我保护。个案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表现出的盲目乐观、过度顺从以及对现实的被动接受,实际上已经超出了他们应有的心理抗压程度。如果不作出及时的梳理,考生往往会在未来某个时刻(有可能在半年甚至一年之后),因为鸡毛小事而爆发出来。针对这类情况,可以采用扩展考生生活内容(例如旅游、参加一些沙龙活动、满足个人爱好的行为等)加以疏导。

通常这类考生在生活范围宽泛起来之后,会主动对自己的失利进行自我解读。家长可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找机会与考生进行深度沟通,其目的依然是和考生一起将情绪与认知从过去式调整至将来时。一些自我体验比较消极的考生,往往只有对未来有了新的希望才会有勇气与他人一起分享之前失利的心理体验。

积极行为管理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心理效能感”。以数学为例。研究者发现,决定一个学生数学成绩优劣的关键不是掌握数学的能力而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数学的怀疑程度。如果我们将这个概念迁移到落榜这件事情上来看,落榜的“灭顶之灾”其实不是高考失利,而是由此带来的考生的自我怀疑,甚至是被家长怀疑。为避免那些带有破坏性的自我怀疑发生,作为高考生和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采用积极行为管理自我认知,学会正确归因,并以此作为自我定义的契机。

1自我开放是每一位落榜生及其家长首先要学会的一项能力,是指不要刻意回避与高考有关的信息。这些信息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考生在获取大量的信息中调整自己对自我与高考、自我与志愿之间的切合点,为下一步是接受志愿调剂还是选择复读或者走一条非高校的发展之路作出选择。

2合理归因是我们每一个人终身都要学习的心理认知能力,人们的归因通常有外归因和内归因两大类,外归因主要是归因于环境,内归因则更多归因为性格。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常会出现归因错误,而重大事件的归因错误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可见学会正确归因有多么重要。

高考落榜无疑是一次有利于我们学会科学归因的契机。学会归因的一项基本方式就是跳出自我,以旁观者的视角审视影响这次高考的所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逐一列出,再将其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程度排序。之后,请身边的人也以此方式进行罗列,看自己与他人的重合程度或分歧点。做这件事情并不是要对高考进行审判,而是要将其作为一次自我再认识的过程。这样做,听上去有些残酷,其实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自我旅程,考生不妨在处理好落榜情绪之后尝试一下。

3不拒绝正确方案是一个人成熟度的具体体现。一个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在困境中主动寻找曙光,并接受帮助。这项建议主要是给考生家长的,任务说起来容易,却是在摆脱高考失利过程中最难的。很多考生容易出现逃避或者简单化处理的行为表现,因此,家长要学会为考生搭建台阶,从小事成功开始,让考生逐渐累积小的成功体验,从而改变心态,接受更多的建议。例如,重新拾起一些考生原本就很感兴趣,由于高考而搁置的爱好,从中获得自我满足与效能体验,恢复积极的自我。

高考落榜后的心理应激处理,对正处于18岁的青少年来说非常有价值,是考生未来社会化发展的一次重要练兵,顺利解决高考失利带来的心理压力,对考生未来的人生之路会具有积极的心理引导意义。

猜你喜欢
高考落榜失利归因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段子
东风二号首射失利之后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从高考落榜生到科技致富标兵
只要不轻言放弃
我的小秘密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为何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