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之和谐度

2015-05-30 00:13龚高辉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辩论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龚高辉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但适合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实际的策略却少之又少,尤其是现阶段90后新生代比较叛逆的新形式下,这种应对之策更是捉襟见肘。课堂气氛单调、乏善可陈,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忱不高,充满着一种不和谐的声音。那么怎样才能调和这种课堂气氛呢?笔者试图解决这一难题,并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农村高中语文;文学素养

农村高中语文现在面临着一个十分尴尬的处境:即语文教学被彻底边缘化!不仅仅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嗤之以鼻,认为学与不学都一个样,甚至连有的科任老师也抱有同样的态度,认为语文的学习并不怎么重要,而且觉得所谓的语文学习就是看几本小说,读几本杂志,平时上课听一下讲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其作用与功能被彻底抹杀,其重视的程度已被彻底忽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痛惜的问题啊!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尴尬的境遇,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全面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呢?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固然有其特殊性,但要改变现有的状况,还得从源头上去寻找功夫。俗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我个人认为这一源头就是“语文课堂的和谐度”。

设想一下:老师侃侃而谈、引经据典,神态潇洒倜傥、激情四射;学生积极投入、时而颔首、时而辩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如此这样的和谐语文课堂怎么会对学生没有什么教益呢,怎么会让学生产生那种认识不够的偏激思想呢?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堂的和谐度至关重要。

那么具体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农村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和谐度呢?首先摆在第一位的应该要从学生的语文涵养做起。农村中学有一个特点,就是往往位置偏僻,信息闭塞,尤其是对于当今的一些新思想、新文化、新思潮知之甚少,语文文化知识的积淀素养自然也就不够深厚。农村孩子也往往没有走出过大山,见识面比较狭窄,知识储备不丰富。这一些不利的因素其实就给老师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说:“我一直坚持给学生读最优秀的文学作品。刚开始主要是因为我自己酷爱文学,我在为学生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自己也与学生一起共享一种身心的愉悦。到后来,我明显地感到了文学对学生心灵的感染作用,远远超过各种说教。”所以与其跟他们强调说学习语文怎么怎么重要,还不如让他们自觉感受熏陶语文,被语文文学所折服来得更重要。

都说“给学生一滴水,我们必须先储备一桶水。”语文老师要广泛阅读,广泛涉猎,要给学生一种“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学富五车之感,来弥补农村学生知识面的不足。例如,在讲莫言的《红高粱》时,可以讲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蛙》,可以说说莫言对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的一个独到解读;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可以谈一谈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在讲《先秦诸子选读》时,更能随意信手引用《东周列国志》的典故,让学生感觉到你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的博大精深,而自己只是其中沧海一粟。自然而然的,他们就会深深地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由语文无可学,无所学变成学无止境;由被动、被逼地去学,变成主动、积极的去学,学生也就“被和谐”了。

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思想观念改变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去构建农村语文教学课堂。让课堂有朗诵声、有辩论声、有讨论声、有笑声、有掌声、声声不息于耳,让课堂充满和谐之声,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不自觉地就把知识给掌握了。

课堂上农村中学学生的表现特点是比较纯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有那么点辞不达意,有那么一点口无遮掩。但你千万不要把他们的这一种“说”当成了漫无边际的油嘴滑舌,甚至是一种对老师的故意抬杠,其实他们的说恰恰是想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个性,积极参与课堂的一种表现。更何况语文教学是开放、兼容并包的呢?所以老师要积极引导,化不和谐为和谐,让语文课堂多些生动,多一些生机。

那么老师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自从进入高三年复习以后,课堂气氛开始变得沉闷,此时老师们往往忽略了朗诵在课堂中的作用,也认为语文已没东西可以朗读了。其实不然,一段优美的散文,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甚至一句有哲理性的话都可以拿出来读一读,还有学生写的作文也都可以一起来诵读鉴赏一下。这样课堂自然而然就有声有色起来了,不仅仅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锻炼了语感,更为重要的是语文课堂气氛也就热烈起来了,不会显得那么单调和沉闷了。

除了朗诵之外,语文课堂的辩论之声也是不可或缺的。有辩论才会有思想智慧的火花;有辩论才能培养学生更加全面的去看问题。譬如吧:我们每一堂课都会设计一个合作探究的环节,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各抒己见,达成共识,然后各组之间再展开辩论,形成一种百家齐放,万家争鸣的局面。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本身就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挖掘他们的潜能。如果每个学生都敢说,乐说,乐于去辩驳,这种“和而不同”的气氛不就形成了吗!

我在讲庄子的《逍遥游》时,就设置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对庄子提出的追求绝对自由境界有什么样的看法?”有的人说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侧面反映出战国时期动乱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有人说庄子是在逃避现实、消极避世、自绝于世;也有人说庄子是要人不成为物的仆役、牺牲品。总之,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不一而足,大大超出了我们想像的空间。然后他们据此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也许,语文科目与众不同的地方就在于这一点:不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皆可。所以说辩论之声看似有些吵闹,其实对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热忱还是大有裨益的。因此看似学生们为了某些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其实整个课堂还是处在可掌控的和谐之中的!

此外,我认为欢笑是一堂和谐语文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元素之一。古语说:“放声大笑,是世间最好的良药!”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科学家研究不断证明:大笑可以起到缓解压力、降血压,使大脑分泌内啡肽(镇定、安神)的作用。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肯定比一个沉闷压抑的课堂来得更高效。所以我们老师要多去寻找一些笑点。

农村校的学生生性腼腆、害羞,又有一丝怯弱,似乎天性就缺少城里孩子爽朗的笑声。因此,这就需要语文去制造一些笑点,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情绪。安奈特-布鲁肖说:“请严肃对待你的职责,常带微笑,并且成为学校中最乐观的人吧!”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请让我们用欢笑去感染,去熏陶,去鼓励他们,做学生乐观开朗的引路人。

在每天语文课前3分钟,我就很好地利用了一点,恰到好处地把欢声笑语带入课堂,营造整堂课轻松活跃的气氛。我要求学生精心备选一个成语,然后找一个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话题,简短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引起学生心中的强烈共鸣。

记得有一次学生是讲的“狂放不羁的90后”,她引用了张美玲《精神的拾荒者》中精辟的阐释:“我们90后是披着羊皮的野兽,我们也是穿着虎皮的小猫。我们就是帮人不需要道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这样的妙语自然而然会引起学生的粲然一笑。接下来也就会在快乐之中度过愉快的一节课,学习效率与效果自然就不用说了。

我想通往农村高中语文教学的和谐课堂有许多的路可以走,以上只是恭疏短引、轻鸢剪影、蜻蜓点水,难以一一穷究其中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相互借鉴,去努力追寻一条切合农村语文教学的实际道路,让同学们在“和谐之声”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305

[2]安奈特·布鲁肖,托德·威特克尔.改善学生课堂表现的50个方法.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8月第二版,115

猜你喜欢
辩论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