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观察与引导

2015-05-30 10:48:04刘萍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李丽评析自卑

刘萍

【摘 要】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的目标,为的只是别人的好处”。是的,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该给受教育者予“知识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用之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用心理学知识来促进自己的教学。用正确的观察与引导,帮助学生轻松走过心灵的雨季,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在学生心中撑起一片蓝天。

【关 键 词】 教学案例;反思;课堂教学

【创新点说明】

《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学生受益。”体育学习活动应当是根据个体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由于自卑学生的心理方面与正常的学生有异。因此,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了激励的手段和方法,发挥了集体的力量,主动关心和帮助自卑的学生恢复了自信心,从而激发了自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重新获得了快乐和自信。

【背景介绍】

我校去年毕业的六年级1班学生中,有一名女孩名叫李丽,该女孩小时因车祸而造成头部受伤,一直以来在体育运动方面,都存在着动作不协调的问题。每当上体育课时,无论是什么活动内容,对她而言都是非常困难的运动。如“球类、奔跑、跳跃”等运动,对她而言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活动。家长曾多次拜托老师不要让她参加体育活动,担心小孩出现什么意外,怕她在参加体育活动时因不协调的动作表现遭到同学的歧视和笑话。

体育课上,每当开展集体活动时,她都能够积极认真的参加完成每一项练习活动,可在分组练习时,她总是一个人默默坐在边上看同学们活动,有时看到同学们有趣的表演会发出会心的一笑;可每当你问她“这么有趣,为何不去参加时”,她总是摇摇头。后来从同学们的口中了解到:一是她完成动作练习很差,会给大家拖后腿,所以没有小组接纳她;二是她自己怕被同学笑话,在同学面前丢脸,因此不愿意参加小组的活动。由此可见,她有想要参加的愿望,只是缺乏对自己的自信而由此产生了行为障碍。

【案例及评析】

片段一:主动关心帮助她

在一次体育课中,其他同学都在跳短绳,唯独她在一边观看。于是,我主动去帮助和指导她,并和她一起进行跳短绳;还有一次在做两人三足跑的游戏中,需要两人的组合,于是我又主动走到她的身边,和她一起进行练习,她玩得很开心。同时我又把班上几个有各种原因而不受欢迎的同学组合在一起,由我担任他们的指挥,指定她任组长,练习多人多足跑游戏。同时我还主动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使她感到老师对她的重视和关怀。由于教师的参与和对他们的重视,这个特别小组的活动显得井然有序。本不受同学重视和欢迎的他们,现在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肯定。无疑,她的自信心也随之得到了增强。

评析: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自信还受他人期望的制约。他人对个体的期望大,信任程度高,就会增强个体信心。自卑的学生,他们更加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自卑的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培养其大胆自信,从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片段二:动员同学接纳她

因受教师行动的感染,同学们对她的看法也开始有所改观。此时,我找到班中两个最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同学张鹏和黄思雨,私下里把李丽同学的基本情况给她们做了介绍,希望她们能协助老师帮助李丽同学。在他们俩的支持和带动下,更多的同学也开始能够接纳和认可李丽了。随着同学们的接纳和认可,她对各项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也大大的提高了,运动技能、技巧以及动作协调性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自信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评析:自卑的学生毕竟是一个稚嫩的群体,他们的心灵比正常人更加脆弱,内心世界一片黑暗,他们很少交到朋友,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扶持。因此,应充分利用同学间的友爱去温暖每位自卑的学生,以此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他们心理相容,思想沟通,给他们以信心和力量。

片段三:给予她充分肯定

尽管她的运动能力和自信心都有所提高,但她那不协调的动作,依然会遭受到那些顽皮同学的嘲笑。为了制止这种无知的嘲笑,我对顽皮同学进行了教育,也对她的进步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以前在一分钟跳短绳练习中,别人能跳170次,她却只能跳40~50次。后来我经常用肯定的话语去激励她、帮助她,并对她降低了评价标准。一个月后,她一分钟居然可以跳70几次了。还有一次在徒手操的创编活动中,我私下里协助她创编出一节动作,然后在展示创编活动的过程中,特意请她出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展示她的创编动作。通过这次以后,不但她的自信心增强了,而且在她的带动下,其他同学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了,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大家的学习成绩都上了一个台阶。

评析:培养学生自信心其实就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应根据学生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

片段四:家长沟通促自信

李丽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因此,我经常与家长沟通,详细地分析了李丽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为孩子多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如家里有客人,家长可以让她为客人端茶递水、削水果等,也可以让她与客人玩一会儿,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让孩子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在评价中,李丽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评析: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相信孩子,对他们充满期望,让他们在积极的暗示中自己对自己产生积极的期望,相信每一个儿童都是“夏加尔”式的才华横溢,让孩子在自信中也能看到梦想。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的“皮革马利翁”神奇效应。其次,我们要学会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品尝到成功的体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案例反思】

在这次的案例中,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观察和引导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教师采用的是消极保护,而不去观察理会孩子,那么也就不会发现孩子的向往,也就不会去引领孩子步入她所向往的活动,从中获取快乐和自信。如果发现了孩子的渴望,但所采用的却只是简单粗暴的要求、命令或是强迫,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可能是消极的反抗或是对她更大的打击和伤害。如果所采用的是温和、亲切的引导方法,那么就有可能改变她的现状,提高她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人本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因此,从软弱无力的婴孩成长为自信而独立的成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慢慢克服自己的自卑,敞开心扉去接纳自己,积蓄力量让自己更多体验成功、获得满足的过程。所以,面对自卑的学生,要想到她的问题是那么普通、那么正常,她此时的危难恰是她成长的机会,要想到她一定有内在的力量蕴藏着,有点滴的成功经验支撑着。帮助她发现,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美好感受,拓展自己的运动兴趣,她便能够“窜高”一大截。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教育的目标,为的只是别人的好处”。是的,我们作为教育者就应该给受教育者予“知识技能、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用之才。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心理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用心理学知识来促进自己的教学。用正确的观察与引导,帮助学生轻松走过心灵的雨季,点燃学生的自信之火,在学生心中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李丹. 学校心理卫生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 车文博. 弗洛伊德文集[M].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4]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M]. 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

猜你喜欢
李丽评析自卑
李丽教授简介
心中的中国梦
百花(2022年11期)2023-01-30 16:57:55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冰冻太阳光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学生天地(2020年25期)2020-06-01 02:16:30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文苑(2018年18期)2018-11-08 11:12:28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30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自卑的地方
商业评论(2014年4期)2015-02-28 15: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