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赣宁
[摘要]当前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教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固守模式化本位教学方法,说教代替实践,学生缺乏亲身的德育体验,学生道德生成能力薄弱。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采用体验性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震撼,從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职业道德。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体验性教学生活化原则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124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文就如何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一些探讨。
一、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一些教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仍然固守模式化本位教学方法,把德育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教育者往往会用社会的、成人的标准和要求,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和考试,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等。同时,受现行班级授课制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另外,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很多教师的道德教育干脆回到“简便易行”的课堂教学上来。结果,说教代替实践,学生缺乏亲身的德育体验,其道德生成能力薄弱。
二、情感体验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有意义,这是我们多年追求的德育教学的目标。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是体验性教学最大的价值所在。
首先,伴随着一定道德行为的经验而产生的富有感情色彩的体验,是使有关的道德认识变成信念的主要条件。其次,适当的情感体验是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的主要因素。两个学生接受同样的道德观念与要求,但由于情感体验的性质与方式不同,产生的道德评价就不一样。再次,通过正确的道德情感体验,能使抽象的道德概念变成充实的内容,能激发自我控制的坚强毅力和不断求索的充沛精力。否则,抽象的道德概念只不过是一堆空洞的符号,起不了作用。所以说,没有感情的思想就是冰冷的思想,就难以变为行动。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升华职业道德
1.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形成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生活化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现实及社会生活的道德情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促进学生个人经验的积累。如“最美司机”吴斌在人生最后76秒保全了24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而他自己却因伤势过重去世,年仅48岁。他平凡的人生,却用行动诠释了他崇高的职业道德。76秒定格的壮举,76秒释放的本能与超凡,让世人感动不已。德育课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类似事件,使学生形成切身体会,认识到往往看似平凡的举动、瞬间的背后,却是在多年学习工作中形成的职业道德和高尚品格。
2.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的形成,说到底是养成教育,这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感染,不是讲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概念就能解决的问题。德育课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形成强大的道德感化力量。如荣获201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我校韩亚兰副校长,他有着崇高的师德和忘我的奉献精神,在全国职业教育界有着较大的影响力,他的一言一行感染了全体师生。2012年10月25日,学校在礼堂举办了首场“职场起跑线”访谈活动。韩亚兰副校长作为特邀嘉宾与700多名学生现场互动交流,畅谈职场成功经验。
“职场起跑线”通过树立职业道德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和感召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和有效方法。
3.整合利用体验式学习资源
职业道德教学过程需要有具体生动的人物、事迹、案例等材料去说明和印证。为了保证教师在教学中随时有鲜活、典型的资料可以使用,学校必须建立德育资源库,整合学科德育资源。首先,重视德育资源的积累和归类,不断开发、收集、整理带有普遍性的基础资料。其次,收集学校先进教师和优秀毕业生的事迹材料,如文字、图表、音像、视频资源等,这些资源内容涉及面较为广泛,而且较为生动,多数可以直接用于教学中。最后,收集以历史人物、社会焦点人物、法律法规等题材为内容的德育材料,使抽象的道德概念感性化、形象化,使职业道德教育由远到近、由虚到实,以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4.校企合作,让学生亲身感受职业道德的魅力
当前,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最佳方式,是推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实现学生与企业无缝对接的重要保证。校企合作作为职业学校发展的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作为德育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提前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把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在深入社区、工厂,与社会、企业接触,与企业员工、管理人员交流中感受职业道德的价值。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