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

2015-05-30 23:04黄尚斌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责任感中学生责任

黄尚斌

[摘要]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了解社会,并学习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106

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亦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从而使学生树立强烈的主人公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了解社会,并学习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本文对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和教育的必要性和中学生责任感的教育目标,理清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和教育内容,并探讨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的措施。

一、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万千宠爱于一身,生活环境与条件都比较优越,且家长们对孩子该做的事情过多地包办代替,造成了孩子们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谈不上主动地关心他人,因而形成了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再者,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对孩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调查的结果显示如下。

1. 缺乏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不强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有60%的学生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家长反映孩子没有责任心的表现主要在孩子没有把他负责的事放在心上、不会主动承担家里的责任两个方面。我们分别召开了班干部和学生座谈会与学生进行了交流,对于担任班干的学生我们侧重了解他们是否明白自己的责任和平时是如何担负自己责任的,对于不担任班干的学生我们侧重了解他们没有担任班干的原因是否与不愿承担责任有关。几乎所有的班干学生都能较清楚完整地说出自己的职责,并喜爱自己的职务。有干部因觉得责任太重、工作太难而产生了放弃职位的念头。没有担任班干的学生原因各种各样,但的确存在不想承担责任、为同学服务的想法。对于缺乏家庭和学校的责任意识,很大程度由于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父母把所有的责任都承担了,孩子们只用上学读书,享受生活的快乐,根本不需要思考自己要做什么、自己有什么责任。

2. 合作精神不足,不善与人协作

调查中只有约4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善于求同存异与人协作。合作在现代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品格,对学生将来成才、成就事业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并不满意这个比例,也对此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觉得自己孩子平时喜欢与人合作完成事情的占半数。一节生物实验课,教师为学生设计了1个问题:把2位性格古怪、很难相处的学生和6位学习求上进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去做实验,其中1名学生要求教师调换,4名学生接受;另1名无所谓,自己做自己的实验。也就是说,实质上不愿意合作的学生比例占50%。因此,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没有引起重视,不注重培养他们相互配合协调以及化解矛盾与冲突的能力,是不恰当的。

二、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和教育的必要性

2001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并首次把“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之一正式提出,更加印证了开展责任教育是完全必要和非常及时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宣讲时强调,过去我们讲素质教育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在这两条之上还有一条,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人民日报》2010年9月6日)。为此,我们提出旨在教人“学会负责”的责任教育就是历史的必然,是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三、中学生责任感的教育目标

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是:构建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系统的学生公民责任感教育实践模式系统。并重点突出该系统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以责任教育为主题的各项活动

在责任教育的活动实践中阐明中学生责任教育的概况、分年级目标和活动方案。主要由“对自己的责任、对父母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的内容来组成,阶梯式实行。

目标阶梯一:对自己负责。在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

目标阶梯二:对父母负责。这一阶段学生需了解父母,并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回报父母。

目标阶梯三:对他人负责。这一阶段学会合作、诚信做人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

目标阶梯四:对社会负责。这一阶段学生要了解民族精神,即认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明白人对自然环境的责任,学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1)自治管理。通过制订有关章程,对学生干部提出管理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行之有据。

(2)放手管理。在授权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干部管理学生事务,鼓励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如,利用学生会、团委的优势资源,把校广播室从写稿、编辑到播音,全部由学生负责,出墙报、黑板报等也交给学生负责。教室卫生、上课纪律、集会秩序等方面也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作出量化评定。在周会上,值周学生干部进行一周文明情况总结,表扬先进,批评不良现象。让学生干部组织全校学生参与学校清洁区的管理,轮流参加美化、绿化校园活动。

(3)指导管理。对校级、年级、班级干部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多方协调和及时指导,在鼓励学生干部大胆工作的同时,要勇于承担管理中工作失误的责任,增强责任教育,鼓励班主任大胆启用学生干部和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以大面积、快速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抓典型教育

创设校园“责任”氛围。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橱窗、书画报、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图书室等,处处宣传责任意识,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团会、家长会,宣传责任意识,创造校园的“责任”氛围。通过座谈、读书、读报、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祭扫烈士墓、升国旗等多种形式教育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各种评优活动,树立各种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和表彰先进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先进事迹。

4.以课堂为主渠道、校内外活动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作为教育的主要途径

围绕学科主渠道进行责任渗透。责任教育内涵丰富,必须善于挖掘、开发,特别是在思品、语文、历史、地理等课中有机渗透。教师在备课时,找准教材与“责任”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感恩父母”活动,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责任意识。开展“我帮爸妈做家务”等活动,使孩子明确自己在家中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每周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演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革命故事片;学生讲自己的认识、体会,表决心,树立报国之志,培养公民责任意识。

四、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和教育内容

1.营造学校素质教育的文化氛围

学校利用集会活动之际,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释“责任教育”的内涵,拉开责任教育序幕。在全体教职工会议、班主任工作会议上再次重申责任教育的重要性,为全体教师做专题报告,提升理论基础,并充分利用学校专栏、板报等校园宣传阵地,宣传责任教育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让责任教育入脑入心,全校营造出责任教育的氛围。

2.开展素质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①在学习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会学习的责任感。

②开展“学会责任,从捡纸屑、包装袋开始”活动。

③做家长的小帮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④开展班会等活动,拓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班干部轮换制,从当上干部开始,增强学生岗位责任和非岗位责任的意识。

3.通过课题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1)对自己负责。中学生处在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比较模糊,必须以先进的文化理念教育和指导他们,使之在性格发展中不断培养责任意识。在这方面,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榜样可以是名人,如有关田阳的革命故事、红色歌谣,欧致富、冼恒汉、黄治锋等革命史资料,以及参加“二都暴动”、红七军北上誓师大会的人员名单和去向、现状等情况;又如“田阳县百育镇新民村花茶屯二都暴动旧址”、“田州镇维新街、博爱街十字街区大榕树红七军北上誓师大会广场旧址”、“驮岂屯赤卫队烈士公墓”、“右江赤卫队总指挥黄治锋烈士故居”等爱国教育基地。让中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历史,通过对革命老区的走访,了解、认识到当今美好生活来得不易,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对他人负责。与人为善、和睦相处,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要学会对同学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家长负责,对集体负责。学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学会关心同学,关心师长,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要有“你得到帮助,我得到快乐”的胸襟。而对他人负责将给别人承诺并且與自己有关联的事情做得完善。对工作、对家庭、对家人、对朋友,我们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这些责任最终都会表现为个人的责任。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中,社会角色的不同,承担责任的表现形式也不同。作为中学生,指导他们会负责任,尽义务,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如果他们能负得起自己的责任,无论是在对学习还是对生活,对社会还是对家庭,他们都能承担得起责任。因为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们连自己的责任都负得起,还有什么无法承担的呢?

(3)对学校负责。学校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阵地。应通过课堂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渗透责任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学校中的责任,即:学习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引导学生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在校做一名好学生。

作为一名中学生,他们最主要的任务是认真学习各科文化知识。上课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刻苦钻研,战胜困难,进步幅度大,学业成绩优秀,这就是对学习负责。而我班学生是从各个地方带着同一个目标来到实验中学的,学校是个大家庭,他们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家,在这个家庭里面,有五六十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爱好和禀性,如何把这个家庭建设好呢?这就需要每一位学生的付出和努力,要求他们学会自律、学会尊重,具有责任感。

(4)对社会负责。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个人的一切都来自社会,作为社会的一员,要努力回报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主动关心社会,爱护一切公共设备,讲究公共道德和公共卫生,增强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勇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作为当代中学生,实践“社会责任”,意味着要坚持道德上正确的主张或真理,愿为国家、社会做出奉献和牺牲。如果脱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幸福是空洞的,苍白的,而背离了社会价值的个人成功是危险的,可鄙的。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成长的规划,学会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和发展自己。为此,我们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让每一个人掌控自己的命运,成就自己的事业,成长为最优秀的自己!

(5)对人类未来负责。对人类未来负责,使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逐步升华到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热爱全人类的责任感。关爱人类的美好家园,我们要从节约用水、节约能源、珍惜生活,从我做起。增强环保意识,懂得不污染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

五、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措施

1.重视学生道德情感和个性品质的培养

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被动的责任,更是一种内化了的情感,是一个人人格社会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感在中学生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和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时候,教育工作者习惯于狭义地从道德的视角来认知和解读人的责任感,认为只能在学生道德教育的层面上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这是极其片面的。

责任感是双重的,它既在人的道德行为之上,也在人的认知行动内部。从心理学规律看,中学生道德的自我修养和提高,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责任感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责任心”方面的知识,教育学生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更重要的是要一点一滴地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他们体会不同社会行为的情感基础。如组织学生去福利院扫地,单纯地教导他们要有责任感,为社会服务多么重要,倒不如加上启迪他们思考和体会:当老人看到干净的庭院时,其舒心和快乐可想而知。当学生有情感上的冲击,就会有真实的内心感受。责任,也就会从空洞的概念转化成具体的情和意。

2.在责任感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

责任感来源于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良好的心理基础,但它要表现在责任实践中。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式,也表现了思维的一种固定模式。一个孩子路过教室走廊,见到大白天还亮着路灯,走过去随手关掉,表现出的是一种个人修养,一种美德,一种对于节约能源的责任感,但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一种行为习惯,一种遇到某个特定情景时的行为定式。这种行为定式需要习惯的养成、长时间的行为训练和一点一滴的行为积累。

在学校,每学期可推出两三个行为习惯养成主题,利用团体的制约力和周围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升国旗奏国歌自觉肃立、上楼梯靠右行等。事情不大,但对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讲,受益终身。在家庭里,让每个家人都有固定的家务劳动岗位,如入餐时,把第一碗饭先盛给老人,看似简单的行为要求,却是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承担家庭责任的开始,是责任感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3.让学生负担责任,体验责任,引导学生身體力行

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它不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道理就能奏效的,也不是几次具体的情境感染就会成功的。狂热的追星族杨丽娟年过30,自己没有任何收入,靠父母生活,为了追星,不惜让父母变卖房产,每日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却还振振有词,以为所有的错误都是别人的、社会的。人们感叹她的自私,指责她没有丝毫责任感,更为她父母的不当教育深感痛心:没有担当就不懂得责任,没有经历过就不会负责。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在校内、家里,给他们一个岗位,让他们承担一定的责任。班主任在班级中实施竞争管理机制,努力营造“自己的事自己做,集体的事抢着做,别人的事帮着做”的氛围。另一个是在社会上,不断为学生创造可以承担社会责任的平台和条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如环保问题,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可通过相关的讲座、图片展,走出去调查等,亲身体验环保问题的紧迫感、责任感。可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在生活中注意环境卫生。这不仅使其在锻炼中形成了独到的见解,还能为社会建设作出贡献,同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

[参考文献]

[1]邢星.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董荣森.行知理论下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斯陌)

猜你喜欢
责任感中学生责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