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及策略

2015-05-30 18:48李江波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原则策略

李江波

【摘要】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启发和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课堂的有效提问,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提出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原则;策略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设置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回答的一种教学形式.课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以调控教学.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和策略,以期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课堂提问的“现状反思”

1.重数量而轻质量

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高密度发问”(尤其是上公开课时),由于问题太多使学生疲于应付,看似师生交流频繁,实际上很多学生对大多数问题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因为学生在高度紧张的氛围下根本无暇深入思考,因此学生从这些问题中的“收获”也不大,问题的“质量效应”没有显现.

2.先点名而后提问

有些教师在提问时,尤其是在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当中,喜欢先点某名同学,而后再提出问题.这样被点名的学生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个别会认为自己“倒霉”,其他同学可能就不会再对所提问题认真思考,转而以一个“旁观者”,甚至“看戏者”的角色等待那名同学的回答.

3.重提问而轻倾听

有些教师上课时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当学生在回答时,却喜欢打断学生的回答(尤其当感觉学生的回答可能要偏离自己“预设”的思维轨道时);有的还没等学生回答完就迫不及待地去“点评”,从而左右了学生个人想法的“原始”表达;有的见学生回答的不着边际就马上让其“终止表达”;有的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不做任何评价.这样把学生“晾在一边”,不倾听学生的声音,久而久之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使学生非但不能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去,反而容易造成学生对问题的麻木和对教师自问自答的依赖.

二、课堂有效提问的原则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有效”的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这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要讓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1.“目的性”原则

课堂提问要体现出四个基本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和主动学习、评价学生学习过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调控教师教学.提问应从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出发,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在提问之前,教师要“心中有数”:是要达到复习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发生过程,或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迁移与发展过程,又或是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而不能为了追求课堂气氛搞些“华而不实”的提问,营造一种表面的繁荣(此种情况可见于某些“公开课”).

2. “启发性”原则

从信息论角度看,启发性提问能创造信息差,易于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中数学知识的呈现往往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课堂的有效提问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和“形象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案例:学习“对数的概念”时,我设计如下问题:

某市2013年的GDP首次突破1000亿,假设以后每年平均增长9%,如果就以1000亿为基数,你估计再过几年可以突破2000亿?

3.“台阶”原则

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因而必须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认知水平,按一定层次提出由浅入深、步步递进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养成深入探究问题本质的习惯.对同一数学问题的提问应尽量从不同角度进行,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

4.“回音壁”原则

教师提问之后先要耐心“倾听”,而后再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这就好比让学生在“回音壁”中听到自己的“回声”.对于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仅有的一点),教师应拿着“放大镜”大力鼓励和表扬.即使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先肯定其积极思考的精神,再帮助其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和独立思考的自信.

三、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1.回忆性提问

回忆性提问是指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出发设计的提问.其作用是让学生回忆、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常用于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性质、解题步骤、解题思想方法等的复述.教师提问时要“语言明确,有的放矢”,使学生听完后马上能在大脑中检索到相应知识及方法;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以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成功回答”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

案例:复习函数的极大(小)值,我提出如下问题:

(1)什么是函数的极大值和极小值?从图像角度如何判断?

(2)什么是函数的极大值点和极小值点?从图像上能看出来吗?从导数符号角度如何判断?

(3)极大值比极小值大吗?它们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4)函数都有极值吗?什么时候函数没有极大(小)值?

2.悬念性提问

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学生对所学对象感到困惑不解而产生的急切等待的心理状态.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教师的“问”要能创设那种使学生感到“惊奇”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新课引入时教师要善于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设计一名学生不易回答的“悬念性问题”或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教師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所创设的“问题或故事”一方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要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迫切想知道如何用将要学到的新知来解决或解释它们.

案例:学习“对数的运算性质”时,我拿一张白纸对折3次后,提出问题:白纸厚度只有0.01mm,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1×23=0.08mm,还不到1mm.假如对折50次,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高过大家的课桌?会不会高过我们的教学楼?会不会高过世界最高峰?同学们议论纷纷,争论也很激烈.当我宣布对折50次后,用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计算出白纸的厚度大约是1010米.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的高度是8844.43米,今天就算我们把它“长高”到104米,一张白纸对折50次后的厚度仍然相当于1010÷104=106个“世界最高峰”.学生很惊讶,感觉不可思议,于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

3.探究性提问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教师要切实改变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形成过程.探究性提问主要用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

案例:学习函数的奇偶性时,我设计如下问题:

(1)等式f(-x)=-f(x)及f(-x)=f(x)中,x与-x的取值应当在什么范围内?

(2)自变量x与-x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3)y=x2(x≥0),y=|x|-1(-1≤x<1)为什么不是偶函数?

(4)如果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不成中心对称,它能是奇(偶)函数吗?

(5)函数都有奇偶性吗?什么样的函数没有奇偶性?

(6)怎样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四、结束语

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应该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内容等的自然结合.教师一节课的知识传授与学生的学习应在疑问中开始,在解决疑问中“完美收官”.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提问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每节数学课尽可能成为“高效课堂”,我想这是需要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去不断探讨的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编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原则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