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偏误,执着前行

2015-05-30 10:48张檬月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偏误数学课程课件

张檬月

“以人为本”是数学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内核.数学新课程在关注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价值观,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这种教育理念,使理念的运用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却是一线教师颇感困惑的问题.存在课程理念的超前与技术转化的滞后、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和知识性目标之间的矛盾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在数学课程改革中要有课程观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评价的转变.新课程改革中又存在哪些偏误呢?

偏误之一 认为推行“新课程”,课堂就必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我不必多谈,许许多多的文章由不同角度介绍过多媒体教学的好处,但我要说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主要体现在:

1.多媒体课堂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师的灵活机制

课堂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殊教育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有多媒体课件演示,容易造成教师将更多的精力都用在课件制作和课件演示上,有限的课堂时间又怕电脑出现问题.因而,教师的思路完全是事先预定的,缺乏灵活性.多媒体教学应该是一种辅助教学,在实物、黑板等其他教学工具无法替代时使用,过多的使用会制约教师的灵活机制,使教师的创新能力不容易发挥.

2.课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走向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每时每刻都面对着各种信息的刺激,需要梳理自己的原有经验,寻找有效的思维方式,建构具有个性意义的世界.如果一位数学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是一步一步在黑板上给同学演示,而是制成课件直接给出结果,忽略了计算的过程,就很难使同学们掌握这种重要的数学方法.

3.会妨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多媒体固然很好,但花哨太多.其中,缺乏的是师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师生过多地注重外在的形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和浮躁.

偏误之二 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学,教师退居二线,甚至可有可无

《新课程标准》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新课标”中的种种提法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张扬的确不无益处,但有些教师把握不好角色的转变幅度和分寸,不免转过了头.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和“自主”,教师甘心退居二线,甚至可有可无.于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无处发挥了,以为这样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实为过矣.

“新课程”形式下教师的价值如何体现呢?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的确应该思考清楚,然后施行,才能避免偏失,更有利于教育教学.

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并不等于专业地位上的平等.一名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放弃了自己作为指导者的职责,或者他并不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专业能力,那将是他的失职.不管是否在“新课程”的形式下,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都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的价值应体现在课前的“导”,体现在课堂过程中的点拨、释疑,体现在课堂结束时的总结、升华、拓展.教师的价值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凭着自己的学科素养乃至综合素养对学生适时引领、释疑、指教、升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思考、探究和创造精神.那么教师的角色便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参与者、解惑者、指导者、鉴赏者,以至于相对意义上的创造者.

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决定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师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接受、参与程度——而这又决定了计划的课程到理解的课程、到实施的课程之间有多大的差距.不论数学课程改革部署得多么严密而详尽,每一步的推行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力量,因为每个教师都可能是以一种动力或阻力的形式出现; 而课程改革所要做的,正是充分认识和估价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让更多的教师融入课程改革的动力流中.

偏误之三 认为互动学习就必须让课堂热热闹闹,合作学习就不可不用分组形式来体现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讲究课堂上的互动,这是以每一名学生的发展为目的而慎重提出的,但是许多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1.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不管有沒有必要,都要布置四人小组讨论.

2.布置讨论时间过短.

3.讨论效率低.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来学会合作,但合作学习并不等于分组、摆样子而无实际的收获.至于为互动而热闹,没有实质内容探讨、争论、升华等,这样的互动也无非是走过场.互动可以是生生之间,也可以是师生之间,它的形式可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情境等因素灵活设定.互动的目的也无非是帮助学习理解所学内容,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乃至发现新的更有价值的问题,进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思维及动手能力的跃进,在思维或情感的撞击中激发灵性,引起共鸣,促进和谐交流,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升华,能力得以提高.

偏误之四 有人把叛逆当作求异,把偏激当作创新,这种现象更具危险性

所谓的求异思维,是指思维的逆向发散,让思维形成对立面,从问题的相反方面进行多方探索,导致新的认识.具有求异思维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进取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引导他们发展创新思维.如果在理解上、认识上把“叛逆”作为“求异”进行鼓励,势必会与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偏激心理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在认识上片面性很大,看问题绝对;在情绪上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行动上表现为莽撞从事,不顾后果.对于这样的学生需要帮助他们拓宽兴趣范围,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引导他们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创新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支配下借助于直觉思维和想象,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的一种思维活动.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的意义毋庸置疑,但千万不能把冲动、偏激的思维方式误认为创新,是很危险的.这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实践中必须注意的.

猜你喜欢
偏误数学课程课件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