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讲叙我们的教育故事

2015-05-30 10:48:04林泽兵
师道 2015年7期
关键词:集训德育班主任

林泽兵

当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受到了空前关注。由我担任主持人的市名班主任工作室经过几个月来的筹备,包括工作室授牌、挂牌、开班等仪式,举行首次座谈会,制定管理制度,开通工作室Q群等工作,即将进入到集中学习阶段。自担任工作室主持人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要用怎样的一种方式去和班主任们一起面对专业发展的问题。班主任工作展现的是责任与奉献,当中的酸甜苦辣,我个人深有体味,正好充分利用班主任工作室这一平台,一起讲述我们的教育故事,在分享杏坛苦乐的同时,真情叙说,以事明理,在德育的专业化发展之路上携手同行。

在集训前几天,集训通知由县教育局发至各学校,Q群里马上热闹起来。“集训活动教育局有没有发文到学校?还是我们去和学校说?”“林老师,每个人都要去吗?能不能请假?我们星期四要期中考试,而且我们天天在加班。”

“学校也是支持我们的,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课应该怎么调,我坚持不缺少学生一节课。”这是事业—忙碌型老师发出的声音。

“我知道各位老师都很忙,但我们一学期也就集训两天,以我的经历,在走进省名班主任李桂华工作室之前,我其实已出现慢性职业疲劳,但集训回来以后,感觉非常不错,职业理想重新被唤醒,工作效率也有了很大提升。几天的培训不会拖工作的后腿。”我动员老师们积极参与,心里想,事业—忙碌型的老师虽然精神可嘉,但创新—发展型老师才是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对于老师们参与集训的热情度,我是有心理预期的。在开班仪式上,我就说过:“大家平时的工作都很忙碌,学校里很多事情都等着你们去解决,但正是因为你们的这股热情,我们才能够让浮躁的心静来,放一放身边琐事,审视、反思我们的工作。”但当工作室进行集中学习的时候,我又不得不再次做动员工作。也许是因为老师们专业发展的意识相对滞后,也许老师们也有专业发展的意识,但心存质疑,让大家抛开手上的工作,集中起来听听课,难道就能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促进吗?特别是教龄接近二十年的老班主任,形式化、走过场的培训经历多了,其感受自然更为复杂。

当教书育人成为老师们坚守的人生价值时,忙碌便成了这一职业的写照,所以我能理解老师们发出的声音,我没有理由只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而对老师们表示不满。但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发展人,如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学生群体也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班主任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常做常新,才能一直保持生命活力。况且,对于教师的成长而言,职业理想与激情的唤醒,丝毫不亚于专业技能的发展。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在没有反思、年复一年的重复中,任何激情都会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的冷漠与精神的麻木。

所以,我一直在想,短期的培训,着力之处应该是教育信念的分享,是激情的唤醒,是激活与弘扬存在于每一位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如此方能真正地发挥工作室的功能,引领与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自主发展。我又想起在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时,范曙明老师讲述的教育故事让我领会到教育之美和育人之乐,从此,我开始关注和撰写教育叙事。施铁如《学校教育研究导引:方法、思路与策略》一书指出,“叙事既是资料收集积累的过程,也是成果的表达交流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是经验形成、观念建构的过程”。教育叙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式,在研究与撰写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不断收获,不断惊喜,不断成长。我确信,本次活动以“讲叙我们的教育故事”为主题,以“叙事德育创新研究”作为工作室课题的研究思路,必将为班主任专业成长注入活力。

工作室如期迎来首次集训,由于集训前通过电话、校讯通、Q群等平台的及时沟通,所有老师都到齐。他们带着期望而来,而看似简单的坐下来听听课的活动,我却付出了很多精力。为了确保顺利开展学习活动,需要与各方面进行沟通与协调,还要承担首场专题讲座,我一直都处于紧张思考的状态。怎么样才能避免工作室集训流于形式,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我决定在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与老师们一起学习理论知识,一起分析教育案例的思路,一起分享成长故事。“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大家既是学科教师,又是班主任、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和人生导师,润物无声、德育无痕应是我们教育本色。于是,由我承担的首场专题讲座,“润物无声,立德树人”为主题的思路在我脑海里越发清晰。在理论学习方面,我先和老师们简单学习了《中小学校管理评价》一书中关于德育的内容,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分享《班主任基本功——班级管理的基本技能》一書中“班主任需要更精彩的人生”部分;分享“青春老人”张万祥的倾力之作《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一书中提到的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三专”——“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专业成长并非与年龄增长成正比,遭遇成长的瓶颈时有发生,理论知识是教育路上的一盏明灯,但任何理论都必须与自身的经历结合才能引发思考。老师的经历也大致相似,我把更多时间用以分享教育故事,讲述叙事文章《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无奈与困惑、执着与出色、徘徊与突破;分享德育叙事文章《我一直都在》:故事中三个学生的事迹引人深思——关注班主任工作的幸福感,关注师爱的表达方式,关注个别教育。我真情地叙说自身“毛虫破茧”的成长经历,交流我在案例中体现出来的新思维,让老师们走进教育故事,领会新的教育理念,反思教育的现状。

广东省名班主任范曙明老师受邀来到工作室,为大家讲叙教育故事。她从当前一些市民的不良行为习惯,甚至大学生的道德沦陷入手,引发出对“当下进行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德育”的思考。如何为缺失的德育做点什么?范曙明老师在专题讲座中和大家分享了几个叙事德育案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生第一笔稿费;一杯水解决打架事件;愚人节和学生“过招”;为垃圾桶“减肥”等等。她动情地说:“遵循教育规律;学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接受老师对他心灵上的塑造。把握好他们的思想脉博,运用智慧因势利导,教育的结果才会水到渠成。老师,你的课堂是否有泪花闪动?老师,请不要吝啬你的情感!”这些用爱心与智慧浸润过的故事,此刻再由她娓娓道来,我们内心感受到是山谷里清澈的泉水从心头流过时的舒畅,洗净了我们心灵蒙上的灰尘,所散出来的气息犹如陈年佳酿甘醇芳香,冲散了我们对教育的芥蒂。人文关怀是班主任的核心能力,情感的关注是班级育人的基础。范老师体现的既是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品质,也展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名班主任风彩。以人为本的关怀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关注学生的处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前学校师生之间的关系中,师爱的付出与学生对爱的感受过程,“施受错位”的问题普遍存在。范老师能轻轻拔动学生的心弦,光有爱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在于她高尚的师德和教育的智慧。“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子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范老师丰富的育人经验无疑为缺失的德育注入了一抹鲜亮的色彩。

撰写与讲叙这些教育故事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思考自己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的过程。当我们向老师们讲叙自己的德育故事时,他们非常专注和投入。联想到自己的教育经历,也源于相似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我们产生了共鸣,一起讲叙我们的教育故事,我们互相感动着,并激发出自我成长的原动力。

对于本次集训的收获,老师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想,这里仅列举比较有代表性的声音。

李卓旭:在密集的活动开展中,我一次次地被震撼。原来我们身边的故事可以这样的精彩,原来平凡的工作可以这般高尚无瑕。培训过程中没有觉得累觉得苦,相反,这是我工作以来第一次感到如此热血沸腾。最累的是林老师,一人身兼多职,既当导师又当后勤,但是我们看到他总是面带微笑。也许在林老师看来,我们也如学生一般,只要我们有所成长,他付出再多,再辛苦也是欣喜的。

李柔旋:这次班主任培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找到了更有效的班主任工作策略。面对具体细致、琐碎繁杂、艰苦而长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会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力争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黄春娇:集训的内容很丰富,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很多同事,很多人总是在抱怨“为什么我带的班都是差班,为什么我的命那么不好?”,其实,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自己不用心。试问,一个没有用心的人去做一件事情,又怎么能直抵别人的内心呢?很想把林老师的文章拿给学校的班主任老师看看,让他们明白何谓真正的“用心”。范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心灵的洗礼课,在她的讲座里,我感受到从所未有的舒心。她让我发现,原来班主任还可以这样做。在班主任工作室这个大家庭,我体会到了做班主任的快乐,体会到了分享的喜悦。

李理:原来我也可以学着用生花妙笔在教育的蓝图上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写论文常遭遇“理论匮乏”的尴尬,但在教育故事里,我可以品味灵光一现的教育机智,享受用心浇灌幼苗的喜悦,记录除掉根深蒂固的园中杂草的艰辛,抒发看到满园春色的欣慰。班主任把一个个故事记录下来,作为一份厚重的礼物送给自己,留作永远的精神财富和记忆的明珠,让孩子纯真的笑脸丰盈著高贵的灵魂,让一颗颗被感化的小苗慰藉疲惫的心灵。

在兴奋和愉快的氛围中,我们还举行了一场如何写好教育叙事的研讨会。与会老师都一致把教育叙事视为德育工作的主要研究方法。他们各抒己见,最精彩之处,是省名班主任范曙明老师介绍她撰写教育叙事的经验:一是学习,多看书,多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例如魏书生老师的作品、省德育中心结集出版的著作等等;二是多开展活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通过实践活动(如开展“每日一名言”等班队活动)才能为教育叙事创造写作素材;三是做有心人,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不起眼的小事,有时,从这些小事挖掘出它的意义,就会成为写作的绝佳素材;四是注意及时记录,把刚发生的事及时记下来,不要等到过后有时间了再来写,那时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介绍这些经验时,范老师还结合另外一个小故事《一种感动很简单》,以生动的叙事,将原本是严肃的课题研讨,变成了快乐的经验交流会,有分享但更重要的是触着了与会老师的心灵,引领老师们深入地反思教育的细节和契机。

邹磊磊在《性别差异下的道德教育研究》一文提到,“关怀理论倡导从关心的角度来组织教育,把学会关心提升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每一个孩子成为会关心的人,关心认为值得关心的事物”。范老师这篇小文章发表在当地报纸《教育周刊》,当她的学生在报纸上读到这则故事时,再次在学校里引发“关心”的连锁效应。范老师所说的“做有心人”,是润物无声的关怀,展示出一个优秀班主任的核心能力。

工作室推荐的书目本来想让与会老师各自购买,但大家纷纷表示,集中买可以提高效率,阅读的

热情溢于言表。过后,李理老师更深情地写下这样的文字:“曾经,我为梦想之花的绽放通宵达旦地忙碌,但当倦怠和懒惰袭来的时候,却连书都少翻了。如今通过工作室平台的学习,我让自己重新漫步于墨香的世界,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教育随笔还是教学札记,我都乐意让它们化作键盘上跳动的音符,陪着我的日子细水长流,书写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和成长的足迹,让自己的人生丰盈和精彩,充实而幸福。”

一起讲叙我们的教育故事,犹如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们用更加清晰的目光审视自己,审视教育,促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投入到教育研究中去。成果即成长,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故事继续温暖和感动着我们。

(作者单位:广东揭西县南侨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集训德育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井冈教育(2022年2期)2022-10-14 03:11:00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赛前集训
中等数学(2021年9期)2021-11-22 08:06:56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夸夸我的班主任
暴风雨中的集训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