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芸
[摘要]长期以来,阅读都是初中生难以把握的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开展阅读,准确理解文章主旨,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试阐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2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加快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交流能力,主要包括文字处理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在人们学习生活中,经常要阅读大量的信息资料,比如在看书、看报、签订合约的时候,都要进行阅读并分析。由此可知,阅读在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变迁,尽快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实施新课标后,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开展有效预习
进行有效预习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对预习不重视,或者是在预习时缺乏明确目标,教师也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如果学生预习不到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难以听懂教师的讲解,教学效率很低,逐步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因此,要充分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这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写下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以此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在预习课文《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完整篇课文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段落或者一句话,并说明喜欢的理由,甚至可以由此理解作者当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这个问题有发散的特点,只有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才能作出回答。可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能够实现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
(二)创设良好情境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对文章中很多隐晦生疏的文字,教师要创设情境,转变为口语的形式,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
比如,在教学《十三岁的际遇》时,学生一般很难理解作者在入学之初的心理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模拟开学现场,让学生扮演北大入学者,感受踏入北大之后的心情,并加上在预习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一个即将在北大入学的学生的心情。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作者的誓言,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态变化,同时了解北大学生生机勃勃、清新自由、善于言谈、敏感专注等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最后说出的“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这句话的含义。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将书面上的文字形象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准确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
(三)加强合作竞争
让学生之间加强合作竞争,也是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之一。目前,虽然有很多网络课堂,并且所讲授的知识也和学校一样,但是缺少了学生间一起学习的环境氛围。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与同龄人之间的合作竞争,能够相互促进成长,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特别是对于很多独生子女来说,正是由于班级的存在,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归属感。学生一般对诗词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合作学习,共同来理解诗词的含义。
以《论语》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朗读表演,当其中一个学生读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后,其他两个学生可以模仿表演,看看哪个小组表演得好。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让学生你追我赶,从整体上提高阅读水平,为今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历史文化,继承并发扬我国优秀傳统。教师在思想上要提高重视,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完成初中语文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2015(1).
[2]牛立民.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阅读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4(27).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