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国金
[摘要]我国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新课标也有明确规定,语文教学资源不但要挖掘课堂资源,还要收集大量的课外资源。就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的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综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16
我国农村的教育水平与背景和城市的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农村地区人文资源相对薄弱的缺陷逐渐呈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数量不降反增,这对我国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农村资源,缩小城市与农村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的差距,才能保证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研究
农村本身就有很多城市不具备的天然资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这些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之充分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农村的资源应用在教学上的首先是自然界的资源,因为农村的大自然以及相应的地理环境有独特的风光,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可以作为写作对象,而教师就是要通过对这一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与深入的分析对乡村特点进行写作,在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同时有惊喜感受。比如耕牛、炊煙、篱笆、菜畦、板桥、小溪、虫鸣,这些都可以出现在文学诗意的表达上。其次是独特的人文环境。比如在正月的时候农村居民通常会舞狮拜年和划船,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等,这些都是农村特有的民风民俗,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对实际的环境进行深入的考察和描写。由此,可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领略到农村的优美景色,同时也详细地知晓农村人文典故,挖掘历史底蕴,加深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最后是要开发农村语文教师自身资源。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自身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学习,最大限度地利用语文教学资源。
正是多媒体教学将图、文、声、像有机地结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学习环境,叩击心灵,营造心境,将学生引入审美轨道产生强烈的审美共振。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这一课时,由于作者的写作年代离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易理解,笔者就把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制作成课件,学生通过直观的课件,既便于理解,又加深了印象。去看社戏途中有一段很美的景物描写,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段的理解,笔者从网上收集到与描写画面相关的图片,结合文字制作成课件,把生动的描写最大限度地展示出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在审美阅读中,学生是审美主体,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鉴赏障碍。因此,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丰富、描写生动、词义多变、富有诗情画意的特点,教学时巧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多媒体手段,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如《苏州园林》一课,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学生很难领会到苏州园林的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教学时可利用计算机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加上配乐解说。这典雅的建筑、优美的乐曲、声情并茂的解说,使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们全神贯注地听解说,尽情欣赏优美的园林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很自然地在心中涌起强烈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这里多媒体课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三大功效。
综上所述,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思想,又有利于强化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培养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努力寻求现代教育技术与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
[参考资料]
[1]孙国萍,黄厚江.整合: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关键[J].中学语文教学,1999.
[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