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器乐作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让无数的音乐爱好者如痴如醉。民族器乐其实就是运用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和舞奏等形式来演奏的传统音乐形式,那么说到民族器乐,大家便想到了古筝、古琴、琵琶、扬琴、笙、唢呐、巴乌等众多传统乐器。其中古筝与古琴经常把非专业的人搞得迷糊不清,难以区分。
【关键词】民族器乐;古筝;古琴
在民族器乐的众多传统乐器中,有一些乐器始终让一般人分不清楚,比如古筝和古琴,巴乌和竹笛,二胡和京胡,琵琶和阮等。本人从事古筝学习和教学工作20余年,对古筝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古琴方面也有过一些研究,觉得需要写一篇文章来谈一下古筝和古琴这两种乐器之间的区别,以便大家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区分和研究。
一、古筝和古琴的基本概述
古筝和古琴虽都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但他们的的出现却不在一个时期。古筝也叫“秦筝”,应该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出现的一种民族乐器,距今也已经2500多年了,它可以算是历史悠久的一件汉民族传统乐器了,历史上也有人称它为汉筝、瑶筝或者鸾筝。在司马迁《史记》中的《李斯列传.谏逐客书》里,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描述中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战国策——齐策》中也有相关描述,“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罄筑、弹筝。”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古筝的确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战国陪伴我们至今。古琴的出现其实比古筝还要早,应该是中华民族传统乐器中最早的一种了。古琴和古筝同属弹拨类乐器,古琴的出现要追述到3000年以前了,传说是“伏羲”、“神农”所造。古琴也成为瑶琴、玉琴、丝桐,盛行于春秋时期,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我们看到孔子也在弹奏这中乐器,不管孔子会不会弹奏,总之古琴的出现要早于古筝很久。当然继续往前追溯,我们也看到过“伏羲作琴”、“神农奏琴”、“舜帝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文字记载。这里的琴其实指的就是古琴,有种说法是后来为了和西方的钢琴做以区分,才在“琴”字前加了古字,《诗经·关雎》中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也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的记载,人们熟知的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中,俞伯牙演奏的《高山流水》所用的乐器就是古琴,甚至琴台成为了友谊的代名词。还有古人常说的“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也是古琴,古琴甚至被誉为汉文化历史上地位最高的乐器。
二、古筝和古琴的其别
古筝和古琴都是几千年前就出现的传统民族乐器,但是他们之间有着许多不用之处,下面我们从其中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区别和介绍。
(一)古筝和古琴在外观上的区别:
很多人都说,古筝和古琴看起来好像,可是仔细去观察,外观上却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古筝最早是5根弦,战国时期极为盛行,当时的古人为了它能有更多的音乐变化,把它的弦数增加到了12根;隋代的时候又一次加以改良,把弦增加到了13根;清朝的时候出现了16根弦和18根弦的古筝,而且琴弦内增加了金属丝;又过了百余年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古筝被增加到了21根弦,至今21根弦的古筝也是最普遍和最常用的。其实23根、25根和26根弦的古筝也是存在的,后者均为个人喜好所为常见,并不是太普遍的被运用。古筝所有的筝弦全部在古筝的筝面上,下面有筝马来支撑,所谓的筝马也被称作是琴马或弦马,被制作成“人字形”向上站立,从而把筝弦支起,属于“有马乐器”。与古筝的筝弦不断变化直至21根弦的普及不同的是,古琴诞生之时,虽说也只有5根弦,但是到了汉朝时期改为7根弦后,就再也没有过琴弦个数上的变化了,所以古琴也一直有着另一个形象的名字叫“七弦琴”。古琴的琴弦只由丝绒绳来制成,丝绒绳两端被栓挂在古琴的琴轴之上,弦的下方与古筝也不一样,古琴是没有琴马的,属于“无马乐器”。
(二)古筝和古琴在琴身结构上的区别
古筝的琴身结构由面板、雁柱、筝弦(也叫琴弦)、框板、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出音口、侧板、穿弦孔、底板组成的。古筝的外形被制作成近似长方形的木质音箱,雁柱可以自由的移动,一根弦一个音,按照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进行排列,只有12356的音,而没有4和7。目前使用最多的是21根弦的,S型岳山的古筝,古筝的长度大约在160厘米左右。除了古筝琴身之外,还配有单独的琴架,琴架分为两个,一高一低垫于古筝底板之下。古琴的琴身由一块独木所制成,琴面的两端系有7根琴弦,琴身长约120厘米左右,也有的说是在三尺六寸五左右的,其实也在120厘米到125厘米之间。这个数字象征着一年有365天,古琴总能让人感觉到他的神秘魅力。琴身的宽度大概在20厘米左右,厚度6厘米上下,琴身下部呈扁平状,上部则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着天圆和地方。古琴的整体形状像一只凤凰,有想象力的人甚至可以在琴的外型上找到属于凤凰的头、颈、肩、腰、尾、脚。琴头上部成为额,额的下部有用以架弦的硬木,也称之为岳山,古琴的底部有一大一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间的大音槽也叫龙池,尾部较小的音槽则成为凤沼,上面有山,下面有泽,有龙有凤,象征着天地万象,这又一次让古琴的奇特展露无遗。单看古琴的外形构造,我们发现它不小不大,设计考究且合理,不但精致便携,而且具有寓意和雅致,一直受着文人雅士的追捧和推崇。
(三)古筝与古琴在音域、音色和表现力上的区别
古筝一般是一弦一音,个别二音,同一根弦靠移动筝马可以调音的高低,音域宽广。声音宏大,音色时而浑厚纯美,时而悠扬悦耳。除了筝弦可以弹拨出声音外,古筝的框板也可以做敲击,用来模仿特殊的鼓声或者自然界其他声音,可谓是有极富想象力的民族乐器。古琴最初的5根弦内含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传说商周时,周文王为了缅怀死去的儿子伯邑考而增加一弦,成为文弦;武王伐纣时,周武王又增加一弦,成为武弦,自此古琴被定格为7根弦,也正为“文武七弦琴”。虽说古琴没有琴马,但这并不不影响它独特的音乐魅力,反而增加了它的弹奏灵活度,而且这因为这样,它的琴弦的有效弹奏长度变得很长,琴弦的振幅更大,余音绕梁用在这里也不足为过。
(四)古筝与古琴在弹奏技巧上的区别
古筝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是采用右手的大指、食指、中指和无名四指进行拨弦,以弹奏旋律和把握节奏。弹古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抹、摇、劈、挑、打、剔、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 在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这首古筝曲,在弹奏技巧和手法上彻底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大大丰富了古筝长久以来的传统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和弹拨手法得到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古琴较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手法上有很大不同,其右手指法分为擘、托、挑、抹、勾、打、剔、摘等,还有一些组合手法,如:轮、叠涓、锁、撮、滚、历、拂、打圆、双弹等;左手主要分为按音与滑音两种,按音有跪、带起、推出、罨、掐起、爪起、同声等,滑音有吟、撞、猱、唤、进复、退复、分开等。在我看来古琴比古筝的弹奏手法还要难一点,也许是因为古琴本身的各种神奇色彩让我敬畏的缘故。
三、结语
不管是古筝还是古琴,他都代表着我们悠久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几千年前祖先把它们创造出来,无疑是留给我们中国民族音乐的旷世珍宝。值得一提的是,各大音乐学院和艺术院校都开设有古筝表演专业,许多年轻人、音乐爱好者、学生都痴迷和努力的学习者古筝,有的为了陶冶情操,有的为了学有所用,有的则是为了考学或者工作,无论出于哪种目的,我们都欣慰的看到了人民对民乐的传承,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古琴具有浓郁的神秘色彩,无论是外形、演奏手法和技巧、关于它的典故或者传说等,都让它在民族器之林始终那么参天耀眼。但弹奏古琴的人比起古筝来说少的太多了,高校的古琴专业也是凤毛麟角,从中我们看得出有很多值得我们大家去改进和推动的地方。我对民乐有着特殊的感情,相信很多朋友也跟我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族乐器,希望我的这篇还不成熟的文章能够让大家在熟悉古筝、古琴,较为直观区别它们的同时,能够为民乐的教育和推广去出谋划策、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林玲.古筝演奏曲集——民族器乐学与练丛书[M].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8.
[2]高雁著.古筝学习问与答[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12.
[3]王耀华,杜亚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传统音乐学丛书[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11.
[4]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5.
[5]叶明媚.古琴音乐艺术[M].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
[6]龚一.古琴演奏法[D].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8.
作者简介:张赵蒙,讲师,硕士研究生,九三学社社员,四川文化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声乐表演艺术、古筝演奏与音乐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