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祥杰
学生的作文兴趣不高,畏难情绪大,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与当前作文评改中存在的作文评改方式不无关系。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写评语的批改作文方式,作文发下来学生只是去看教师的评语,对自己的作文倒是不怎么重视。这样一来,教师累,学生作文水平得不到提高,作文教学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要真正发挥作文评改的诊断、导向、激励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精批略改,有的放矢
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都是十分精细的,既能积极地肯定学生作文中细微的优点和小小的进步,也不放过诸如用错标点符号、誊写格式有误这样的小毛病。应该说这些教师是很有责任心的,具备引导学生再修改和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能力。但现在有些人反对这样的“精批细改”,认为教师积极性很高,学生的积极性却越来越低了。学生看到到处是红圈圈、红点点、红叉叉就皱眉头,看见惹人注目的分数就反感。其实,教师的批改,无论细致还是粗略,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唯一的目标。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妨精批略改。既要精批,又要略改,精批和略改是辩证统一的。“精批”并不是一味地“多改”,而是先从整体上把握学生本次作文的大概情况。既要尽可能地找出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表扬,也要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点拨。“略改”指的是不一定要把学生的作文全都亲自批改完,而是改一部分,这一部分要有代表性。这样一来,既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负担,同时也让教师掌握了学生作文的基本情况和本次训练的优缺点。这样每次批改都有了明确的针对性,长期下来,整个作文训练的计划也就完成了,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作文训练过程,批改方案也是一个很系统、科学的批改方案。
二、自读自改,寻找优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苦思冥想、奋力“创造”的结晶,他们同样渴望得到人们的认同。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少些失落和失败感。让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学会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这是学生展示自我、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修改作文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管学生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哪怕只是更改一个错字,更换一个标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比教师精批细改、改得体无完肤都强得多。
学生习作虽然大多是平平实实,但是在平平实实的习作中也不乏得意之笔,有时是一个词句的运用,有时是段落的安排得巧妙,有时是开头开得好,有时是结尾结得有意味。作文写完后,让学生进行自评,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令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这样,学生充满兴趣地反复阅读自己的习作,一词一句地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当学生通过自我品读和自我评价,找到作文中自己认为最为满意的闪光点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在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强化习作的要求,这样学生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三、互读互改,取长补短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为进一步发挥集体合作的优势,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作文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诵读自己的习作,互相品评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谈谈修改意见。在这个过程中,若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可进行辩论。然后,由小组成员合作评改,或者由原作者根据自己情感表达的需要和方式,自主地修改自己的习作。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同时也可以发现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扬长避短。学生在互读互改的过程中得到的是一种合作探究、互帮互助的快乐,这样,他们自然就会喜欢作文。
总之,作文批改是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认真批改,按期发还,并及时讲评。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作文,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