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三地理复习策略之概念地图

2015-05-30 08:13孙蕾蕾
成才之路 2015年7期
关键词:模糊评价可视化

孙蕾蕾

摘 要:概念地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在高三复习课中,如果能有效地利用概念地图进行备课、复习,不仅能使教学工作积极有效,还能实现以师为本向以生为本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自主、高效率地学习。

关键词:概念地图;可视化;模糊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7-0089-01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诺瓦克(J.D.Novak)博士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提出了概念地图,即将某一主体的相关的不同级别概念或命题连接起来,形成关于该主题的概念或命题网络。在知识的组织与表征过程中,它将模仿人脑对知识进行链接、组织、编织。它不仅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同时也是强有力的学习、助记的策略,通过学习、思考、记忆、绘图,边学习边创造,从而充分调动左右脑半球共同参与,刺激着联想与创意的产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于高三地理复习课而言,概念地图有些什么好处呢?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一、分层结构,拓展空间

对于高三地理复习而言,知识点可谓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如何将书看薄,又能从薄中见厚,有条理地对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学习、记忆呢?概念地图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或教学的方法。我们可以将高中五本地理书浓缩在一张图中,它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宏观知识体系,它处于顶层结构。接着,我们能像电脑链接一样,将每一单元进行知识的延伸,绘出子地图,子子地图,子子子地图,直至每个知识点。通过这种方式,几本书的知识点如伸缩的弹簧,可拉伸,也可缩小,知识体系一目了然,实现了范围的无限拓展与延伸,使每个环节都通过线与节点彼此相连,形成了知识网络。在这张可大可小的知识网络中,如果我们通过探究找出更多规律、原理时,我们还可在适当的地方添加节点,或者建立新的链接,使其自动搭建在一起,使复习变得更自然、更快捷,知识保存得也更长久。

二、有效设计,高效备课

上高三的复习课,备课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如果将所要复习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效率较低。以往的备课需要老师将所教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甚至将题目也抄在本子上,光抄写一遍就要花去大量的时间。这样,教师的重心就会不自觉地放在教什么上,却往往忽略了学生如何学。如果采用概念地图这种图文共同表达的方式,通过节点的选取进行合理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活动,则何时提问、如何提问、学生做什么、老师做什么、如何探究、何时探究、达到怎样的目标,通过概念地图将一览无余。比如“大气运动”的复习课,主要环节可以通过概念地图设计,如果要细化,我们还可以继续增加节点,往下一层发展,或添加链接。这么做的好处是:(1)便于教师宏观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做到重点突出、运筹帷幄。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把一般性的、普遍性的放在上层,或突出的部位,而把特殊性的放在外层,并用不同的颜色或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层次,以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2)这样的教案不再僵硬,而变得易于修改,更有弹性。在备课的同时也享受设计的快乐,享受创造的乐趣。(3)以前的教学设计侧重的是教什么,而概念地图往往会将教师引向如何教,如何学上。这无疑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变知识灌输为能力提升,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4)可以激发老师的创造力。学生拥有潜在的创造力,老师在课堂上的创新设计能激发起学生的独特的灵感。

三、自主绘制,鼓励创新

孩子的本性,是不愿意感受到有人在教育他。同样,老师的概念地图画得再好,也是你老师的,如果学生不感兴趣的话,他可能看都不会看一眼。因此,想要成功利用概念地图,就需要让学生由被动为主动,解放他们的双手,让他们画;解放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想;解放他们的嘴巴,让他们说。画得你看不懂,没关系,他们自己看得懂就成;画得他们自己也看不太明白,没关系,说得出来就成。现在提倡“高度尊重孩子”,这不仅是表现在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上,还表现在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发展规律,无条件地捍卫孩子们的主动性。概念地图提供给我们一次机会,让学生们拿着自己的画笔,用自己的方式作画、学习。虽然这种方式不是万能的,或许也不一定立竿见影,但我相信它在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上必然起着不小的作用。

四、合作探究,“模糊”评价

主动参与、乐于合作、善于探究,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概念地图也可以用于合作探究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共同绘制一张概念地图,并由代表阐述自己绘制的方法和理由,然后由大家来评价,肯定其绘制出色的地方,同时提出修改意见,并修改,提交正稿。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评价方式也悄悄地发生了改变。我们不再只评价结果,给出等第或打上分数,我们更注重的是绘制和评价的全过程及合作过程中你的努力程度,你是否为小组活动做出了贡献,小组的分工是否合理,绘制是否有独特的创意以及独特的思考。我们看到,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亮点,同时也看到了对方的亮点。这是一种模糊的评价,然而,模糊不代表糊涂,它其实是一种超然的、更客观的评价,是人性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小溪.高中地理概念地图[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模糊评价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基于模糊AHP考虑专家权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与选择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南水北调中线冰害风险空间分布
体育服务业质量模糊评价机制及预警体系设计
模糊灰色模型在高校实验技术人员考核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