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合一”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05-30 03:42麦木添
关键词:技工学校探讨语文教学

麦木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技工学校“行知合一”语文教学展开了探讨,从入境、悟理、导行、查评四个方面对语文的教学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探讨,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教学作为提高技校学生道德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技工学校如何通过语文教学更好地提高技校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问题。若想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不能只是通过言语讲授,更要让学生们在具体、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以此使得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基于此,对“行知合一”理念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入境

即把学生引入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学习、思考、探究的欲望。著名教育家蒂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一定的教学情景,由于融入了教师的情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则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入境是兴趣的起点,也是认识的起点、思维的起点。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故事情境式、演示情境式、活动情境式、问题情境式、榜样示范式、诗歌名言式、漫画式等。同时,要注意处理设境与教学目标的关系,使设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思维的定向性、教学过程的推进性。

例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笔者采用播放2010年最美洗脚妹刘丽的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入境”。80后女孩刘丽因家境贫寒,14岁就辍学外出,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后来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对因家贫辍学有切肤之痛,她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从2006年起,刘丽开始资助贫困学生,资助人数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增加到固定的37个。她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的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笔者由此向学生引出,课文中的个例说明,评价一个人的尺度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他的灵魂。一个人的卑下、平庸或高贵、不凡不是由他的地位、財产、长相决定的,而是由他精神世界的高度决定的。同样是人,有的人活得高贵、纯正,有的人却活得平庸、卑下,何为高贵?何为卑下?由此引发学生对“灵魂追求”的思考与探索。

2 悟理

即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认识问题、明白道理。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中所列举的几个故事中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明白学位固然重要,但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才更加重要。

在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钱伟长的视频中,钱老“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这些事例能加深学生对人格的理解,体会一个视国家利益重于一切的科学泰斗拳拳的爱国心和伟大的爱国情操。同时教师也可用反面事例——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在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8刀致其死亡,在驾车逃逸时又再次撞伤行人,最后药家鑫被判处死刑。可见,一个人拥有高学历并不一定就具有高尚的人格。“知德”方能“力行”,学生只有明是非、识善恶、辨美丑、知荣辱,才能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付诸坚定的道德行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悟理”上下工夫。

“悟理”除了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趣、设疑,启发学生质疑、释疑,引导学生探究与发现,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一个“悟”字,让学生阅读感悟、思考感悟、讨论感悟、总结顿悟。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悟出道理,消除学习中的疑惑和感情障碍,形成坚定的信念。“悟理”过程是学生认识和情感升华的过程,是不断自觉内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应主要采用自学阅读法、讨论辩证法为核心的探究发现教学方式。

3 导行

导行是促进学生知行转化的重要环节,这既是行为教育的过程,又是坚定信念、强化意志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明确各种条件下应采取的行为对策,产生行为的动机与欲望,促使学生积极践行所学的理论要求,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导行的具体方法如下。

3.1 以“理”导行

即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思想实际,帮助学生弄清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要求,并以此来指导行动。在《信客》课文中,以诚信德名远播的信客去世时,前来吊唁的人非常之多,可见诚信之人必受人尊重。教师再联系讲授新时期的广东精神:“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进而分析“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无论对单位、企业还是个人,它都是生存之道、立身之本。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十分重视提高道德素养,才能走好人生之路。

3.2 以“样”导行

即通过具体、客观的榜样来感染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楷模,用榜样影响他们的思想认识,激发道德情感,促使其去效仿、去行动,帮助他们克服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在教授《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时,笔者播放了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的视频。在地震发生后,被埋在废墟里的林浩带领同学们唱歌,鼓励同学战胜恐惧。爬出废墟后,林浩冒着再次被埋的危险,先后背出2名昏迷的同学。为救同学,林浩头部被砸破,手臂严重拉伤。笔者通过林浩勇敢、坚强、珍爱生命、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学习的榜样。

3.3 以“境”导行

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或其他方法,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亲临其境、亲见其人、亲闻其声,置身于一种氛围中,激发情感,产生行动的欲望,达到导行的目的。

在进行《向中国人脱帽致敬》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落后就要挨打”的图片和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神舟八号发射成功的图片,以及张明敏《我的中国心》歌曲视频,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对话,使学生置身于不卑不亢的交谈氛围中,体会中国留学生的思维敏捷、随机应变、不卑不亢,以及改革开放时代中国青年的自尊自爱和自信自强。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只有团结,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极力维护国格和自己的人格,才会赢得别人的尊敬。教育学生应该从小事做起,时刻牢记人、国荣辱与共,要让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3.4 以“情”导行

即在学生明白道理的基础上,教师以满腔的热情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道德认识向良好的行为转变。教学中教师要寓情于理、以情感人,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更加深入,把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情感,外化为道德行为,才能完成道德素质培养的要求。在《世界上最缓慢的微笑》教学中,笔者用毕淑敏不顾个人安危,用伟大的母爱去关心灾区残疾儿童的事迹和全国人民积极参加抗震救灾的实例,弘扬爱心、鞭挞冷漠,引导学生做道德高尚的人,激发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爱因斯坦指出:“人格绝不是靠听到的和说出的语言,而是靠劳动和行动来形成的。”在课堂上,“导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行为要求和掌握行为的基本方式,要将理念转化为行为,达到知行统一,还可通過教师、学生的监督与评价加以配合。

4 查评

即教师可指导学生依据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和行为规范,对照检查自己平时的行为或互评他人行为,发现优点,找出问题,明确方向,规范行为。这是认识深化提高的过程,是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自我监督、自我调控的过程。其具体操作方式为,教师针对学习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行为实际,提出行为细化指标,学生对照指标要求,深刻反思或认真讨论,查评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以《人格是最高的学位》为例,教师可设计“行为评价表”并发给学生,让学生量化打分。其评价内容包括:是否具有正常的认知活动;是否有完善的人格;自我意识是否明确;是否有稳定而乐观的情绪;能否与他人建立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乐于学习和工作;行为是否协调、反应适度;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年龄特征;是否有健全的意志;是否有吃苦的精神等。通过自查、互评,既可以深化学生对健康人格塑造的认识,又可以促使学生反思个人行为表现,找出个人差距与不足,明确自己行动的目标,激发道德意志,促使学生扬长避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践证明,实施“知行合一”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的学习与行为修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提高道德素养。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社会的背景下,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们能在一边接受语文知识授课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红.关于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新思路的探讨[J].今日中国论坛.2013(21).

[2]田丽杰.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3).

猜你喜欢
技工学校探讨语文教学
漯河水利技工学校
信阳水利技工学校
技工学校体育选项课在传统班级授课制下的应用研究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