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迪
企业与消费者、媒体之间的边际愈加模糊。企业要考虑的更多是如何利用媒体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断激发与媒体、消费者关系之间的活跃度。
●消费者不再是营销想法的被动接收器。他们在帮助企业共同创造营销想法,通过社交渠道和游戏扩大他们的信息传递范畴。这种情况带来不好的一面就是,如果你的想法不能在集思广益中幸存,消费者就会“枪毙”你的创意。
●品牌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过去是品牌商操纵消费者,让他们购买产品;现在的情况截然不同。企业应该思考这一问题:我的产品如何帮助消费者实现他们的目标?营销中的噱头少了,真实性和实用性多了。品牌也成为了数据的源头。
●媒体成了付费媒体、媒体和自有媒体的融合。三者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三者的发展也呈现共同进行的趋势。
●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公式必须重新校准:有计划的调研+广告机构创意=新广告;应该修改为:原始数据+开放的API+集体创作力=新品牌体验
●怎样对待社交媒体:将社交媒体看成一个平台,而不是推送品牌信息的大箱子!
●消费者不会反感频繁创新,他们反感的是线上线下体验的不一致性。
摘自《大融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民邮电出版社)
企业与消费者的新关系
在今天,品牌要关注怎么帮助消费者与他的朋友互动,而不是品牌怎么跟消费者互动。
朋友圈相当于每个消费者自己的媒体,除了在朋友圈里看看其他好友的内容外,自己也得放点东西好让朋友们羡慕嫉妒恨来互动互动。但现实生活中,哪那么多话好说?如果品牌在朋友圈所举办的互动、所发布的内容能够引来消费者的好友们一句玩笑、一语碎聊、一个点赞,消费者就会有动机转发品牌内容。
广告,变成了对消费者与其他朋友们互动的工具。
看看这几批在朋友圈曝光的官方广告,广告内容既不炫也不会飞,更谈不上触动人心。但是广告下方的评论区,同个朋友圈里的消费者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热闹!每回复一次其他消费者的评论就与品牌产生一次关系。再看看朋友圈里近一年来被刷屏的几个热门H5互动,之所以被刷屏,也不是因为内容多美,互动多炫,而是能让消费者有分享的动机,能帮助消费者在社交圈中与其他朋友们互动起来。品牌与消费者的新关系,将不再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关系。传播层面,关键在于品牌能不能帮助消费者与他的圈子互动,决定了品牌对消费者有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