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曲《平湖秋月》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处理

2015-05-30 10:48谢丽莎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演奏技巧钢琴曲

谢丽莎

摘 要:我国的钢琴艺术虽然仅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中国作曲家根据民间传统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以其独特的民族气质确立了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由作曲家陈培勋改编的钢琴曲《平湖秋月》是一首具有优美旋律和魅力的乐曲,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既保留了原有曲调的民族元素,又充分利用了钢琴多声部的器乐特点,使之成为钢琴曲改编中的佼佼者。本文从其音乐特点和演奏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音乐学习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该作品。

关键词:钢琴曲;音乐特点;演奏技巧

1 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的创作背景

陈培勋先生幼年就随其父学习钢琴,从小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9年陈培勋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作曲,为他今后的钢琴作品创作打下了作曲、理论方面的知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陈培勋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三十年,期间他创作了多首钢琴作品,广为流传的有《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五首》,即《卖杂货》《思春》《旱天雷》《双飞蝴蝶》以及《平湖秋月》。

钢琴曲《平湖秋月》是陈培勋先生于1973年根据同名粤曲改编而成的。乐曲在原曲调的基础上运用丰富多彩的节奏织体,其婉转悠扬的旋律把听众带入湖光淋漓,如诗如画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2 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的音乐特点分析

钢琴改编曲是以传统粤调音乐原型为母体,搭载西方作曲技法,运用多声部的写作技法,复调写法,或在单旋律线条的基础上加上丰满的和弦,对旋律进行多声部处理,旋律节奏变化自由、旋律线多跃进等具有典型的广东音乐特点。乐曲在传统叠句手法的基础上,使用变形手法,使旋律自由发展变化。乐句的发展在保留原曲旋律的精华之外,随情感及语汇的变化而渗入新元素。并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力度层次,使旋律在各个音域呈现具有不同的音色特性,形成了丰满的钢琴织体,使其音乐具有典型的钢琴的特点和鲜明的时代风格,这是钢琴改编曲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更新。

陈培勋先生在创作钢琴曲时,基本保持旋律和结构原型,只加上了1小节半的引子。他首先采用自然调式的和声手法,使用了三度结构的和弦,采用了一些五声纵向结合的和弦。全曲没有使用变化和弦。因此,构成平和、明朗的和声背景,勾画出一幅波光淋漓的画面。乐曲没有照搬西洋曲式结构中调性布局,调式特点是多采用降D宫体系内的羽、徵调式。各小段音乐都是由强调宫音或徵音开始而结束羽音,上五度移宫形成调式转换,效果柔美、淡雅。

3 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的演奏处理

《平湖秋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洁优雅的格调。在演奏时要做到气息贯通,气与韵合为一体才能充分表现出中国古老文化中的“虚”、“空”境界。为了便于对乐曲的发展进行阐述,将全曲划分为“起”、“承”、“转”、“合”4个部分共含有5个段落。

3.1 起

乐曲一开始左手低音区的空五度,弹奏者应将力量渗透至指尖轻轻摁下琴键的同时踩下踏板,让声音迅速蔓延开。这个空五度低音一连奏响4次,宛如清晨时分远方传来的钟声。随后出现的三十二分音符的音流柔和地出现,如微风拂过湖面泛起的涟漪。弹奏时手指应贴着琴,使乐曲保持流畅,充分表现出旋律的歌唱性,把每一个小连线衔接得天衣无缝;同时,手指重心转移向高声部的旋律音,使每一个音符的音质都饱满。这一段最后一小节的琶音和弦应与前面有所区别,演奏时如同琵琶的扫弦果断而有力,同时做出漸强。

3.2 承

这里音量由f转为p,音乐形成极大的反差,通过第9小节最后半拍的3个十六分音符叹息过渡而来,音色转为柔和。这四个小节的旋律也由左手弹奏,气息延长,所以要非常注意呼吸。左手下键的速度要慢些,把旋律弹得富有气韵而深远,音乐更加富有内涵。右手的伴奏使用密集的琶音织体,弹奏这些琶音是要清晰,但听觉上有一种朦胧感。指上要灵动地弹出缥缈的意境,这几个小节应踩着左边的柔音踏板来弹,以便于更好地控制音色和音量。要注意左手要用mp的力度,右手用pp。这就是说,千万不要将旋律淹没在钢琴织体的变化音响中,旋律与伴奏要主次分明。

3.3 转

这里音乐动感性加强越来越明显,由柔和慢慢转为兴奋,音乐形象愈加鲜活。第14小节至第16小节的音乐是三个声部构成的。在右手的高声部要尽可能弹成连奏,表现出富于歌唱性的旋律,高音要采用敏锐的触键方式,音色才会明亮并富有神采。作曲家通过左手低八度重复右手的旋律的意图是在强调旋律的力度的同时,通过左、右手音乐的明暗对比来衬托旋律,使旋律线条更为流畅且层次分明。弹奏时左手触键可采用轻一点,下键的速度慢一点来使音乐平和下来。

这里进入整首乐曲的最动情之处——高潮,作者将梦幻的世界欢快地呈现出来,以饱满的兴致讴歌良宵美景。演奏这段音乐时,情绪的表露应逐步递进,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情感波澜。左手要放松手臂、手腕,将全身的力量都积聚在指尖以充分表现出内在的力量感,演奏出按曲谱上标示的ff力度。弹奏时要保持不紧不慢,从容不迫的心态,七连音、九连音甚至十一连音依次连续变化要确保准确而流畅。高潮过后,音乐归于平静。

3.4 合

尾声处右手的颤音响起,犹如萧的颤吟,弹奏时要表现出萧所特有的气息及震颤感。作者用的是感叹式音调于结束处,这要求必须在极轻的音响中巧妙地演奏出长气息的句子并加上左踏板,手指快触即离,演奏出虚幻飘忽的音色。

弹奏者不仅要注意旋律线条及声部层次,还要注意和声、织体、复调等手法的处理,更重要的是通过钢琴演奏中音色、力度、踏板、指法等弹奏手段的变化来模仿高胡、扬琴、洞箫等乐器浓郁的民族民间音色,来表现中国民族文化的神韵。

4 结语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优秀作品都是以丰富多彩的传统民族民间为原型发展及相互渗透而来的。通过研究陈培勋先生的作品,可以看出从音乐素材及音乐内容等各方面都体现了广东音乐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情趣,并且成功地将其与时代风格相结合,为我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钱仁平.中国新音乐[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3] 李嘉禄.钢琴表演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

[4] 樊丽娜.情感运用在钢琴演奏技巧的作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1).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演奏技巧钢琴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