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歌曲创作的寻根思维

2015-05-30 19:51张永全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寻根创作思维

张永全

摘 要:寻根即寻找民族音乐之根,寻根思维是歌曲作者造就具有民族化、淳朴、自然、纯真、有深刻感染力的歌曲思维基础,也是民族音乐审美心理得以延续的保证。不少当代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中的音乐材料、音乐结构、词曲结合、歌曲审美心理、音感观念等方面,特别强调寻根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歌曲;创作;寻根;思维

当代歌曲创作者的寻根意识,本质上是对生活真实的探求,也是对时代音乐民族风格的探求,其目的无非是想从民族音乐根系中汲取必要的营养来浇灌今日音乐之花,然而,从总体观之,当代歌曲创作的寻根思维还是浅层次的,词曲作者把民族音乐往往只当作一种创作的素材,一个资料库。作曲家所倾注的往往只是民族民间音乐风格的色彩性或者结构的某些特征,在歌曲作品中再现的只是民族民间音乐的原始气息,寻根与还原是有区别的。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色彩仅仅是它们的表象,表象并不能构成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心理的遗传基因,应该从较深的层次探寻构成民族风格色彩本体的内在机制,应把我国传统音乐放到民族文化历史大系中去,认识其民族的意识、情感和心理,寻找其流程规律,感知其思维走向。同时,歌曲作者还应看到我国传统音乐存在的多义性特点给寻根思维提供的可塑性。

1 音乐材料上的寻根思维

在音乐材料上的寻根思维是对传统音调的运用与升华的认识过程。运用传统音乐素材构成歌曲的民族性早已被多人视为捷径。要升华传统音乐素材就必须向传统音乐的更深层次挖掘,汲取民族音乐之精髓。引用的范围就不能限于民族音乐啲旋法和形式结构方面,更注重气质、神韵、风格等内在的东西;就不能限于民族音调的再改造方面,更应注重不同体裁传统音乐特点。所以,歌曲创作的寻根思维促进了对传统音乐的吸收,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了。

2 说唱音乐寻根思维

在对说唱音乐的吸收上,当代歌曲作者在寻根思维的支配下做了不少努力。早期有用山西二人台曲调创作的《五哥放羊》,后有用陕北琴书改编的《翻身道情》和用苏州评弹改编的《蝶恋花》,再往后这方面更有突破。例如,《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就是采用了京韵大鼓的说唱风格。曲作者为了使曲调既有浓郁的地方色又要符合剧情要求的历史感和现代感,大胆地突破了过去歌曲创作惯用的叙事性的歌词用说唱音调表现的陈规,在宏观上抓住说唱音乐精髓的同时,独具匠心地使说唱音调歌曲化,把历史性、现代性表现得恰到好处,将寻根思维推向新的髙度,使歌曲耳目一新。

3 戏曲歌曲化的寻根思维

在戏曲歌曲化的变革中,歌曲作者了看到了民族音乐的根,看到了传统戏曲音乐独特的表现功能以及在群众心目中积淀的审美意识。尤其是对一些韵腔较少、形式自由的地方小戏,更显示出兴趣。这一审美动向使歌曲作者把改编和创作地方戏曲纳入了寻根思维的范畴,使戏曲歌曲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例如,黄梅戏《打猪草》等就是如歌似的;豫剧《花木兰》选段、京剧《苏三起解》等就是直接歌曲化的,《京剧脸谱》和电影《屈原》插曲“桔颂”就分别在豫剧、京剧和粤剧音调上再创造而成。

4 民族器乐曲的寻根思维

当今歌曲创作的寻根思维也反映在民族器乐曲的声乐化上。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在“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音乐思想支配下,特别重视声乐,许多器乐曲都有如歌似的声乐特点,许多器乐作品起初都是通过演奏和改编声乐曲而产生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我国器乐作品从声乐作品中脱胎、升华,蕴蓄储存了丰富的如歌的旋律,当代歌曲再从器乐作品中挖掘音乐精华,作寻根的二次回归,是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再现了民族音乐之魂。这就为当代歌曲创作提供了极其丰富而重要的寻根地。例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根据越剧《十八相送》的曲调发展而来。而当代再用此曲创作成新歌时,因内蕴了器乐曲《梁祝》的深刻印象,加之现代电声乐队伴奏,很快风靡了歌坛。中国民间器乐名曲《彩云追月》同样如此,稍作改变填上歌辞,配上探戈节奏伴奏,别有一方风味。郭峰作曲的《让世界充满爱》就是这种思维基础。

5 音乐结构上的寻根思维

在音乐结构上的寻根思维可追溯到21世纪初。我国音乐“先驱”们从欧美、日本带回欧洲音乐文化以后,中国音乐生活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并逐步被欧洲古典音乐及其理论的激流所吞没,其价值也受到怀疑。在音乐结构上,以奏鸣曲式为代表的、再现型的、用对比为结合力的西方传统曲式,早已成为我国音乐创作(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的结构思维框架。在我国当代歌曲创作寻根思维的影响下,对习惯使用的欧洲传统曲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突破,把注意力较多地转向如何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上。许多通俗歌曲结构都具有我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6 让板节奏的寻根思维

在词曲结合上,当代歌曲创作在我国戏曲、说唱音乐中也找到了与西方作曲法相异的根,即“让板节奏”。让板节奏是我国说唱和戏曲音乐中为使歌唱的音头与强的板位错开而采用的节奏形态。让板节奏使歌辞的音节重音与音乐的节拍重音易位,强化了节奏功能,增强了旋律的动性和流动感,丰富了歌曲的字位节奏,同时也避免了词曲重音长期同步而产生的单调感和疲劳感。徐沛东词曲的《我热念的故乡》的词曲结合便较多地采用了让板节奏。

让板节奏在当代歌曲中大量使用不仅仅是寻根思维的结果,也与打击乐的大量运用有关。因为打击乐器是音乐重音的支点,是强有力的噪音音响。为了既可大量运用打击乐又能听清歌辞,使用让板节奏恰到好处,它使歌声与打击乐在时间上获得交错。当代通俗歌曲的多切分节奏的特点也不能排除寻根思维的因素。在我国地方戏曲中多切分节奏屡见不鲜。

7 审美心理的寻根思维

在审美心理上当代歌曲亦有寻根思维的现象。稍加留意便不难看出一些作品在追求较原始的民歌风格,追求粗犷的、朴实的二度回归,以“返璞归真”来实现“寻根”的心理审美愿望。“寻根”的追求之所以能风行全国使歌迷如醉如痴,有两种原因:一是螺旋式上升的艺术规律,即文化形态的回旋。在新的层次上再现民族音调容易产生清新之感。二是当前群众音乐生活的特点(分散的、个别的、家庭式的听音乐活动)在审美意识中构成了较强的回归自然的要求。通俗歌曲的重要特点是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向民间音乐的本色靠拢,用现代的音乐技术烘托出艺术的、自然的、纯真的音乐美。以西北风为代表的“返璞归真”类的歌曲,表现了中华民族音乐之魂,它的成功使更多音乐家去关注民族音乐的“根”,追寻古老的原始音调,在新的层次上再现民族音乐的风格、气质和神韵。

8 基本音感观念和拖腔上体现的寻根思维

当代歌曲除在音调上体现了寻根思维外,在基本音感观念和拖腔上也表现了寻根思维,显现了华夏民族独特的音乐审美特点。中国音乐的单音既有平直的音亦有带腔的音。所谓带腔的音即指单个的音具有高低、强弱以至音色的变化。它不是倾向严格规定的音高频率,而是倾向音响进行的过程。我们在通俗歌曲中随处可见被着意强调和夸张了的单独音高上的曲折多变。在运用民间特性音地区的音乐素材创作歌曲时,曲作者多抓住特性音的音高变化特点造成浓郁的地方特色。歌曲中那些感人的滑音都是作曲家特意安排的。

总之,在歌曲创作的思考和实践中不能凝固和停滞,不能只限于索取,应勇于创造,站在时代的新高度寻找民族音乐的根,并使其兼含民族化和现代化两种内蕴,中华民族音乐方能延续其精髓,推陈出新,發扬光大。

猜你喜欢
寻根创作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我的镇江寻根之旅
《一墙之隔》创作谈
寻根稽古德祚绵长
寻根船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