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研究

2015-05-30 21:47王洋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行为分析课堂管理高中信息技术

王洋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高中课堂。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和谐、融洽的人际心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如何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教师们的重点研究内容。好的课堂管理是成功教学实现的保证。行为分析理论就是通过探明行为发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刺激来对其进行准确的解读。行为分析理论已经逐渐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当中。

[关键词]行为分析 高中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11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众所周知,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教师要在其中通过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课堂管理关系着课堂教学活动是否有效。因此,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已经逐渐成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重点。但是大量的教学实际显示,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行为分析理论作为一种行为解读,已经被教师应用到课堂管理之中。通过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以此来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

1.教学空间的转换

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来说,由于它需要特定的教学环境和地点,因此学生要从教室进入到多媒体教室的新空间里来,所以有时候这种转换会给部分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一些变化。例如,他们会有一种逃离学海的兴奋感,因此会时常出现神游或是彼此交谈的情况。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纪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2.课时数不足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一周之内不能超过一节,和语、数、英等其他科目相比,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由于课时数的限制,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见面时间有限,所以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认识每个学生,更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从而无法搭建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课时的安排也会让学生有“信息技术课不重要”的感受,从而对信息技术课不重视。

3.机房空间相对独立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是在多媒体机房进行课堂教学的,所以每位学生都会有一台电脑,这就在无形之中为学生造就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由于教师的视线会受到电脑的阻挡,所以很多学生会忽视教师的教学内容,将注意力放在网络娱乐上。

二、行为分析与课堂管理的关系

1.行为分析是进行课堂管理的基础

在一般情况下,课堂行为可以分为正当课堂行为、不当课堂行为和违规课堂行为三大类。正当课堂行为是指遵守课堂秩序和课堂规范的行为;不当课堂行为则是指在课堂上出现了不适宜的行为;违规课堂行为是指对课堂秩序和课堂规范产生了破坏作用的行为。由于高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念,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发生的不同行为来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处理。

对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的正当课堂行为,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使这些行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反复出现,从而使得课堂管理更加轻松容易;但是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这类课堂行为常常会被教师所忽视,成为课堂管理的盲区。对于不当课堂行为,教师要使得行为者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性并自觉地进行行为的调整,以此来调制课堂的管理。对于违规课堂行为的发生,教师在进行课堂管理时要特别的谨慎。由于高中期间学生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制造出更大的麻烦。因此,行为分析理论是课堂管理实现的基础,教师只有正确判断学生的行为,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的顺利开展。

2.行为分析是制定管理策略的依据

行为分析理论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观察课堂行为现象,包括了行为本身、行为产生背景、行为客观后果和对行为的客观反应;二是分析课堂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和生成课堂行为的意义。教师通过对课堂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环境的分析,选择正确的解决办法来实现对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因此,行为分析理论为有效课堂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中,如果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不能做到及时地掌握,就会造成课堂管理有失偏颇。如果课堂管理不当,即使课堂环境在短时间内归于“平静”和“有序”,但是学生内心深处通常会对教师存在强烈的不满,甚至是对教师产生强烈的敌意,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因此,教师不能被行为的表象所迷惑,要对行为进行认真的理论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管理的质量。

三、行为分析理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应用

行为分析理论运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不仅仅是针对学生,同时也适用于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教师行为通常发生在课堂管理当中,而学生行为则发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对于不同的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教师教学行为

(1)讲述行为。教师以述说、介绍的形式所进行的说话行为就是讲述行为。教师在发生讲述行为时,通常采用陈述的语气,一般使用记叙、描写、说明这三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常常用于课堂导入、穿插过渡、总结收尾的部分,有时也用于对相关材料的介绍和补充说明。教师通过讲述行为把教材内容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得连续的信息技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行为。讲解行为是指教师以解释、证明的方式所进行的教学行为,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对信息技术课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上,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消化与理解问题。教师在讲解时通常采用分析概括、归纳演绎、推理证明等思维方式,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对问题进行解释,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2.学生课堂行为

(1)质疑行为。一般来说,创新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而质疑就是创新的基础,它包括学生的发问、猜想、假设等行为。在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行为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质疑知识、质疑技能、质疑价值三级,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

(2)表述行为。学生的表达叙述通常包括学生的背诵、朗读、复述、答问、讨论以及肢体语言等行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内容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表述行为进行具体的分析判别,以实现有效的课堂管理。

(3)练习行为。学生的练习行为包括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实验操作、实习等行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来合理安排巩固性练习、操作性练习和创造性练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针对性的辅助练习,实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内容的巩固和掌握。

除了以上所谈到的几种行为之外,还有很多其他未提及到的具体行为类别。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对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管理顺利的开展。综上所述,将行为分析理论应用到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当中,对实现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李森,潘光文.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课堂管理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3(11).

[2]田雪琴.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3(11).

[3]王颖彬.新课程理念下对教与学关系的反思与重新定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

(责任编辑 黄春香)

c

猜你喜欢
行为分析课堂管理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金融经济中的金融套利行为分析及若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