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5-05-30 14:04邵远志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高校

【摘要】高校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情况,针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无论是在观念、体制还是机制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专业学位  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10-02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基础,同时符合相关行业或职业技能工作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很明显的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学生,主要不是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与学术型学位有所区别。

一、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定位是培养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专业学位研究生明确规定要提交学位论文,但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管理、文学艺术作品、案例分析等形式。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第二导师(校外导师)为辅,参与项目研究、实践过程、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不清晰,满足不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主要是学术性硕士研究生规模远远大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专业学位研究生仅占硕士学位的10%;另外,专业学位类型和涉及职业领域还比较少,在职攻读专业学位所占比例较大,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大发展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换汤不换药”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专业教师和科学研究者;专业型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其培养模式的不同,如若两者授课的方式及导师类型并无太大差异,势必会影响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部分高校高校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特别是一些刚才学校毕业的博士,刚走出校门谈不上有工作经验和实践经验,让他们来授课很难保证质量。另外相关的参考书或指导书选择面很小,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差别很大。师生缺乏互动性,往往一些互动性型的、演练型的课程到最后只能演变成传统的授课方式。

2.没有严格执行“双导师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第二导师(校外导师)为辅。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高校实施双导师制在实践中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校外导师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能否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得到充足的参与,没有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另一方面,校外导师的选聘条件也没有明确规定,不排除资质不够却因为能够提供实习单位或其它原因而被聘用的情况出现。同时,校内和校外导师能否很好的合作,制定研究生科学的培养方案非常重要,在聘用校外导师的时候应该考虑与校内导师在学术背景方面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很好的合作,目前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看政府出面,建立高校实习基地,以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以及实际工作平台为依托,由社会单位主动与高校对接,结合高校系统的科研理论教育,发挥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才能真正迅速地落实这个政策。

3.“专业化”程度不高

专业硕士研究生除了达到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凸显其“专业化”要求,只有根据不同的职业背景和行业需求来进行专业教育才能达到专业化要求。培养具有实践性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学校不能只根据现有师资力量和导师研究方向来设置专硕培养方向,要根据职业需要来设置培养方向和聘任老师,课程教案也要根据行业最新变化和产业需求来及时调整。发展专业学位硕士必须着眼于国情、校情,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以及趋势,所培养的人才最好能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4.生源不足

扩大招生规模是目前高校解决生源不足偶的主要途径,但扩大招生规模难以保证学生质量,另一方面保证高校将专业硕士的招生作为一种创收手段。尽管专业硕士报考在过去逐年升温,但各地、各专业报名情况冷热不均。学术型硕士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但专业型硕士就不一样了。另外,调剂生占很大比例,有些学生考虑再考一年觉得比较麻烦,也浪费时间,九抱着继续加深理论学习想法调剂为专业硕士。

5.招生模式单一

全日制专业硕士的招生对象、考试方式应明显区别于学术硕士。比如金融专业应该考虑有一些学科最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学生对银行和资本运作程序有一定的了解,导师才可以更好地进行指导。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按照招收学术硕士的方式招收的专业硕士,也不受导师的“待见”。专业硕士在相当一部分导师授眼中是生源相对比较差的一部分学生,能够进入面试的大多数是调剂生,更多的是在矮子里选将军。如果采用多元化的招生模式,仍旧参照学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模式,一些优秀的学生还是很难招进来,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也很难改变。甚至有一些院校在专业硕士的过程中已不再接受调剂生源,以此来保证生源的质量,这是否符合招生政策还需探讨。

6.导师不专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与学术研究生的培养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导师的实战能力要求较高,恰恰大多数高校的导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只能聘请企业或研究院人员担任兼职导师,或是要求现有学术性导师转型;企业或研究院人员毕竟是兼职身份,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而学术性导师的转型则需要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专业硕士在聘用业内导师或兼职教师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并不是每一位老总都能做导师,要充分考虑他的学术背景,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论功底也难以胜任这一岗位。不少导师还是根据过去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一套思路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7.行政性色彩明显

政府参考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现实需求的刺激,使得政府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大发展已势不可挡,从而大幅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比例。但是,从现实的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专业学位并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

三、对策

1.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要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在高校重视不够,应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在专业学位领域里更应肯投入,树树立良好的品牌,出名师、育英才。要树立开放的教育理念,建立更加开放的教育体系,向世界开放,向社会开放,统筹利用好学校与社会、国际和国内多种优质教育资源,要形成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共育人才的机制、氛围。要树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教育教学理念,着力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

2.招生的多元化

尽快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试选拔制度。采用多元化的招生模式,高校结合本校专业特点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有别于学术型人才的选拔制度,既要有利于选拔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潜力的学生,也要有利于激励、引导有志于从事实践和操作意向的学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

3.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以生产实践为导向,以匹配职业特点为目标,以综合全面素质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课程设置要充分吸收企业或相关领域的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特点。要建立课程设置的常态监控体系,及时掌握课程的教学效果,动态调整课程结构,反映实际需求。

4.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人才成长需要,紧扣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特点,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理论发展方向,及时总结实践领域最新成果,将课程学习与知识变化和实践要求最大限度地有机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实效性、针对性。必须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方法改革。重视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团队学习、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教学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营造活跃生动的教学环境,真正将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专业与素质紧密结合,将教与学、学与用有效衔接。

5.提高实践教学比例

大多数高校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在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在实践教学方式上没有很大的差别,没有体现出学术和专业的区别,用一种模式在培养。我们应该强调在保证一定理论教学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时间,加大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和学时数。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充分结合专业的特点,建设高标准和生产紧密结合的平台。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积极吸引行业或企业共同参与,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生要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要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行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6.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聘任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鼓励和支持教师提供实践知识和经历。注重激发和保护教师从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不能以学术型导师的考核标准老衡量,比如不能以承担纵向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科研成果等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标准,要建立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特点的符合专业学位教育规律的教学科研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淑珍,邬志辉;关于教育硕士专业学位问题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6期

[2]梁莱歆.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 2003年Z1期

[3]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转发)[J] 社会科学论坛 ,2002年06期

[4]孟红艳,谢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5]齐欣,陈巍.中美专业硕士教育发展历程比较[J] 河池学院学报, 2012年04期

[6]赵振新.我国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及优化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年06期

[7]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 西南大学,2013年

[8]曹瑞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11年

[9]胡冰玉.中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比较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1年

[10]张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D] 复旦大学,2011年

[11]文秀娟.云南省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研究[D] 云南大学, 2011年

[12]王娟我国艺术硕士(MFA)教育管理研究[D] 西北大学, 2009年

[13]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 湖南大学,2009年

作者简介:

邵远志(1969-),男,甘肃省会宁县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食品微生物与采后病理。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高校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