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王树松
[摘 要]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文化,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家义利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对人们物质利益和道德准则相统一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见利思义、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等方面,儒家的义利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儒家;义利观,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8 — 0081 — 02
儒家文化主要是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人,它提倡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道德理性,中心思想是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儒家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尊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注入每个国民的心底,维持小农经济形态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内在精神支撑力,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儒家的义利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现今企业文化建设也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儒家义利观主要内容
儒家强调义与利的统一,所谓“义”是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道德行为规范之一,所谓“利”是指经济、物质的利益,儒家的这种道德行为规范与具体的经济物质利益的结合构成义利关系。孔子提出的“富且贵而不义,于我如浮云”,孟子所说的“先义后利”,都是讲述义与利的价值以及教导人们如何实现义与利相统一,是指导人们树立正确义利观的价值准则。概括说来儒家义利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见利思义
儒家义利观强调,在获取物质利益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些物质利益是否符合道义原则。孔子认为追求利益之心是人人都具有的,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但追求利益必须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之下进行,同样,发财和升官也是人们都想得到的,但必须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贫困和卑贱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的,但也必须要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只有这样做,才能称为君子,才是君子所应具有的仁德,君子应该须臾不离仁德,即使在最紧迫的时候也必须按仁德办事,这样才会成就君子的名节。孔子认为只要是合乎道德规范的,不论什么样的求利活动,都是可以做的;反之,如果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应放弃。孟子继承和发挥了孔子的见利思义思想,他认为取了不是自己应该有的财物,就是不义之财,就是盗贼。儒家强调的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要遵循道义的原则,获取的物质利益合于道义才可以。
(二)重义轻利
儒家义利观一直是重义轻利,儒家思想中义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对利的追求与获取,不仅要受义的制约,必要的时候,因义而要放弃利,这就是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正是通过义的引导调节,达到义利兼得,而这正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儒家倡导的义,不仅指对个人的道义,更是广博的大爱,对国家、民族、整体的信义,也就是讲究生财有道,德行兼备,利己而不损人。对应如今,也就是反对恶意竞争,正当致富,商人虽然是追逐利益至上,但是也应该遵守起码的道德底线,保守本心。得到的利益就不仅是金钱货物上的利益,还有道德、仁义等广义上的利益。在古代儒家思想已经指导我们如何把义利统一也就是追求利益和为人民造福的思想相结合,才能达到共赢的状态,也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續发展状态。
(三)先义后利
义利不能两全之时,儒家做出了先义后利、舍利取义,甚至舍生取义的选择。荀子继承孔子的见利思义的思想,提出了先义后利的观点,孟子极大地强调了义的重要性,为了义,生命都可以舍去,更不用说一己之私利了。在儒家看来,义与利不是独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价值选择关系。儒家强调人们超越功利,保持道义和人格上的完满。在义与利的选择上,强调“必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利永远在义后,选择义,淡化对物欲的追求,取得道德上的满足感。
二、儒家义利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儒家义利思想是儒家思想对人们物质利益和道德准则相统一的要求,儒家义利观强调的“仁义、道德”会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和企业的整体运势。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把义利合一这种基本价值观念灌输给员工,并外化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形成企业处理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所以儒家义利统一思想其实就是要处理好大公无私的仁爱和单纯获利的私德的关系。大公无私的仁爱也就是代表了凡事以大多数人或大多数公认的正义规范约束的事情为首要考虑对象,不以个人得失为关键的“义”;单纯获利的私德却是仅以个人得失、个体财产物品的累积为道德标准,不考虑是否侵犯除自己以外的任何个体和整体的利益的私利。一个企业只有做到了“义利统一”、“义利兼顾”,才能发挥一个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所以说儒家的义利统一思想在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处理好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
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不理其他专心发展自己,这是企业在社会中生存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都是以企业发展为前提的。如何处理好企业与社会公众之间的矛盾问题,我们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原理的视角看待,自然可以分析出,“利他”和“利己”之间的关系。"我们应研究并借鉴儒家义利观的核心思想,对重义!公利的思想加以吸取和弘扬,资本的总量不是固定的,并不是简单的你减我增,我增你减。而是可以在选择合作、正当竞争、共同的理想和愿景中完成对利益的角逐,这就是“双赢”,也就是“义而后取,义以生利”。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正是可以采取双赢的姿态,构成资本的累积,变成壹加壹大于贰的意义。反之,如果我们只从个体利益出发,最终也实现不了可持续的自利。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状态,贸易往来,不仅突破了地域的限制,也突破了产业中类别的限制,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利益关系也愈加繁复,但是“给人方便,手有余香”正是说明了,给了他人、社会利益,你的利益也随之有了更广泛的保障。
(二)处理好企业的义利关系
企业是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经济实体,企业的最基础责任和最终目的还是以利为主的,如果一个企业不能盈利,那么这个企业在整个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但一个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时候处理好利于义之间的关系,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使用正当的经营手段,必须受义的约束,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基本内涵是义利观。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没有内在的价值观与理念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是难以持续的,它不能形成文化的内在凝聚力和推动力,不能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应该用合理、合法、合情的手段进行商业活动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讲仁爱,没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就不可能讲诚信;不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只重利,不重义,不可能讲诚信;不讲礼让三分,凡事争来争去,都想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光想占他人便宜,不可能讲诚信。只要我们做到讲诚信、践诺言、诺必行、信必果,就一定能够处理好企业的利与义的关系。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26年的历史,从创业之初就提出了“济世”、“养生”的经营宗旨,“在赚钱与济世养生这二者之间,始终把济世养生放在第一位,为济世养生而制药卖药”。“在义与利的关系上,重义在先,通过义而获利。”注重信誉,注重商德。因此,在制药中,坚持“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百年下来,依然受到世人追捧,是块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利在先未必有利,义当前利必不可少。
2、处理好义利关系才会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
从经济循环的角度来讲,只有处理好利与义的关系才能产生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前那种老旧的、唯利是图的企业发展观念也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环境。所以应当放弃传统的利义观,在追求利润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取得长远成功的关键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慈善捐款、保护环境或回馈社会,它还意味着在平衡环境、社会和银行业务之间作出正确的决策。一个真正体现社会责任的企业,应该是把“利、义”相统一的企业,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并不完全是一对顾此失彼的矛盾关系。同时,关注公益事业应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以社会责任感理念为统领,坚持“做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做有社会责任的传化人”。这种“义”字当先的理念背后蕴含了“义利并举”的基本主张,虽然表面上是坚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义利观,实质上坚持的是非主流义利观,即“义利统一”,或称浙东学派的“以利和义”。
(三)处理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虽然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有利于经济的繁荣,但是只以追逐利益为目的恶性竞争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迫于竞争对手的压力,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有的企业采用不合格的原料、对生产所产生的废弃物不进行环保处理直接排放、降低工人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标准、瞒报企业的收益以减少税费……这些行为都是唯利而无义的企业价值观的表现,虽然在短期内能降低成本提高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不良的影响确实长期的。
企业与企业之间应该是互助互利的关系,他们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有尊严、更加幸福。他们竞争的目的不是打倒对方,而是为了通过竞争互相促进,提高产品质量,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最终实现共赢。企业盈利的一个最基础条件就是消费者增大对于产品的交易量,但是由于对产品的了解不足、获取服务的时间不恰当、交易环境不良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交易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传统经济环境中,企業可以通过并购、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改进产品等手段来破除这些限制。然后在现代生活中,社会差异不断增大,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传统的手段难以消除由于这些新问题所带来的限制。反而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管理成本、沟通成本和运营成本都有所提高,利润并不如期。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各个企业的合作,发挥每个企业长处,提供更合适的产品给消费者,从而扩大交易量,达到最终的目的——盈利。
因此,在处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要讲诚信,要信守合同。日本松下幸之助就主张,在自己获得利润时,还要为对方的利润打算。竞争中存在着义利关系,以可靠的质量、以合理的价格、以完善的售后服务、以合法的手段赢得的市场,这就合于“义”,总之,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做到义利的统一。总之,时代发展到今天,文化和经济齐头并进,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儒家义利观经过不断提炼、重组和发展,对今天的企业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现代企业的运营有机结合,构建义利兼顾的新型企业,最终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 考 文 献〕
〔1〕甄尽忠.儒家义利观与企业经营〔J〕.中外企业文化,2007,(09).
〔2〕陈丽巍. 儒家义利观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李晋丽.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的现代企业文化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4〕王瑞.中国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责任编辑:史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