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性学习是今年提出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也是我国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中的一次全新尝试,对培育學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积极作用。本文针对高中数学的当前教学实情和教学方法缺陷,分析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并对具体的实践方法进行了简单概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06-02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通过发现的问题来组成一个课题研究,让学生展开讨论、研究,利用科学的方式及教师的引导最终确定解决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课题分为课内与课外两种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实施,就我国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应该侧重于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设计,先将课堂内的组织好之后再考虑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课堂设计。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让学生不至于对其产生排斥心理。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取材时完全可以利用数学课本材料来进行,再将其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来进行课堂的设计。
一、研究性学习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重大意义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老师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自主地进行发现、分析、解决的学习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以及实用性的特点。与传动地老师灌输知识的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发的探索学习新方式,对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磨炼实践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应该被贯彻落实到所有的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中。
众多教育界学者都纷纷强调,学生是搜集、加工信息和构建相关意识的主体,而不应该成为知识单向灌输的被动接受方。新课标更是明确指出,要以生为本,坚持把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作用。在具体的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明白一点,很多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不是单纯的讲解练习就可以被学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的,老师必须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学到这些内容。高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数学教纲要求下,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扩充学习知识面、全面发展个人能力、提高学科实践运用能力等等高中数学的教育目标。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推荐广大老师使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实践的方法进行高中数学的相关研究性学习:
1.课题引入
首选需要老师选定相关的研究学习课题或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协助他们搜集所需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2.科学分组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数学学习实践小组具体负责相关的研究内容,除了配备较全面的个人技能人才外,还须要有一名指导老师。组员的确定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通过老师提出相关意见后学生进行组合。
3.引导学生参与,提高综合能力
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必然须要经历搜集、筛选、分析、记录、统计等过程,在这些实践过程中需要学生具体运用自身的计算、分析、记录等等能力,还可能需要学会使用专业性的辅助工具,并且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查运用到社交能力。
4.强化训练思路表述
研究型学习需要学生使用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完善这两大能力的发展和磨炼对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都具有重大意义。老师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思路表达能力。
5.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及时的进行相关信息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有助于发现自身思维缺陷完善最终的总结答案,而且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协作意识。
6.课内外实践想结合
除了要立足于课堂学习外,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内容和操作场地不应该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复杂的环境,对于迅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张视野具有课堂教学不能相比的巨大作用。研究性学习最突出的重点还是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探索学习,实践必然须要课内课外相结合。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检验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7.成果展示
在经过多次反复检验后,老师须要引导学生完成最后的定论报告,并及时举办相应的展示活动,邀请相关人员对这些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评点。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要及时给予奖励,树立成功模范。对于那些表现不够突出的学生,也需要给予他们勉励,肯定他们的创新和努力,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得知,针对高中数学的实际难度和学习重点,开展相应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对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教学效率都具有很大的作用。必须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对完善高中数学教学的作用,并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张欣.基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9)
[2]王玲娣. 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思考[J].才智.2011(27)
作者简介:
刘海涛(1970.6-),男,河南省许昌市人,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