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如何选择专业

2015-05-30 04:19
高考金刊·理科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辅修文科生教育学

文科生可选择的专业

(Majors)

A.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

B.心理学类

C.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

D.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

E.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民族学。

F.法学类: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社会学、社会工作学、国际政治、政治学与行政学、思想教育学、外交学、治安学、侦察学、边防管理学。

G.文学类: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

H.管理学类: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图书馆学、档案学。

上述专业分类按照国家所规定的专业大类下面的一级学科进行分类,包含部分二级学科。其中,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相关专业招收学生时,以文科学生为主;经济学类、教育学类、法学类相关专业招收学生时,基本为均衡态势;而心理学类、管理学类相关专业招收学生时,大多数以理工科生为主,文科生为辅。

此外,经济学类、心理学类、教育学类的其中部分专业以及管理学类对学生的数学成绩会有特别要求;而经济学类、法学类、管理学类以及文学类和教育学类中的国际方向相关学科,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会有特别要求。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文科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绩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得数学和英语的学生,将获得更多文科专业的选择权。

文科生的就业现状

(Status of employment)

文科生比理科生的就业压力更大。

以重庆市的文科考生为例,根据重庆市教委的统计年鉴,重庆市每年大概有14万大学生毕业,其中有三分之二是文科生,这里的文科生包含了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六大文科学科。也就是说重庆市每年约有9万文科大学生毕业。

我们再来看看文科学生就业情况。

以重庆市单位工作人员的情况为例(基本可以算得上中国目前文科类就业情况的平均水平),重庆市每年大概招收5000名左右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有一半是开设给计算机、土木工程、医学等非文科专业的,也就是说只有2500个文科生名额。此外,银行大概每年招收3000人应届毕业生,其中有2000个是分配给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毕业生。教育系统每个省每年大约招收3000人。所以应届毕业生能够进入体制内工作的不会超过5000人,而应届毕业生高达9万人以上,大多数文科生必将走向体制外的单位,走向体制内的文科生是其中的少数,应届毕业生能够进入体制内的约占总量的5%。

由于文科生的大多数专业技术含量相比理科生而言普遍较低,因此大多数的体制外单位能够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薪酬福利待遇也比较低。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分析显示:文科生毕业后从事体制内工作,只有经过三到五年的历练,这些体制内文科生的收入才能够达到社会平均工资的水平。而体制外的文科生收入比较高的,大多数是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或销售精英。当然必须要说明的是,这两类人都是经过五年以上的艰苦奋斗,才有“成功”的可能。

面对上述现实,文科生如果要进入体制内,则必须具备较强的考试能力以及硬件基础;而想要在体制外赢得成功,则需要他们有更强的综合素质。接下来,我们将具体为大家分析拥有哪些核心竞争力将助文科生事业提升和职业发展一臂之力,平步青云呢?

文科生的核心竞争力

(The core competence)

针对文科生的专业特殊性,我们将文科生的核心竞争力分为两个部分,复合型人才和超强人文底蕴。前者主要是在实践工作中能成为多面手,涉及多个领域都能游刃有余;后者有待于提升深造时增加竞争能力,成为学者型人文英才。拥有两点,都跟文科生如何选择专业背景的高校密不可分。

核心竞争力之一:复合型人才

我们都知道理工科学生可以凭借一己独门专业走遍天下。比如计算机编程设计、车辆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机械设计等。针对文科学生而言,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呢?几乎所有学生都知道“1+1=2”,复合型的文科人才并非简单将两个或更多的文科专业相叠加,而是应该让这相关联的几个专业能够达到“1+1>2”。

成为复合型的文科人才,选择相关行业背景,专业实力强的学校是非常重要的。在突显第一专业的时候,兼顾第二专业,是成为复合人才的捷径。有哪些高校符合这样的标准呢?财经类高校中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法学类的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教育学类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新闻传播学类的中国传媒大学;汉语言文学类的中国语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这些院校以其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的强劲实力,在单科上是十分有特色的。在这些高校中再辅修相应的第二专业,比如在财经类高校中辅修法学或者管理学,在法学类高校辅修新闻学或经济类学科,以及在教育类高校辅修第二外国语,这些都可以为文科生增添不少竞争力。

背靠这样的学科优势大学,能够掌握至少一门核心竞争力的主修专业,完成一门能配合主修专业发展的第二专业的辅修,这就是文科生最大的核心竞争力。这些竞争力在当下文科生的高薪职业中完全可以体现:以大成律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中国十大律师事务所需要的是既精通法律,又有较深经济学涵养的学生;以毕马威、德勤、普华永道等为代表中国四大会计事务所中的涉外案件,需要的是精通财经类相关专业,谙熟法律,又懂英语甚至第二外国语的学生;施教对外汉语的孔子学院教师,需要既懂教育学理论,在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上都有造诣,且英语或第二外国语也不错的学生……

核心竞争力二:深厚的人文素养

深厚的人文素养需要学生们在步入高校前进行长时间积累,但更少不了在高校中受到大师、名家的耳濡目染和熏陶。哪类学校这样的底蕴才会如此深厚呢?对了,就各省数一数二的“巨无霸”综合类高校。这类高校往往集“211”“985”等高校头衔于一身。我们沿着高校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综合类高校往往都具有深厚的人文情结。例如以会计学见长的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管理学见长的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以新闻传播学见长的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以历史学见长的南开大学、暨南大学,以中国语言文学见长的南京大学、山东大学;以外国语言文学见长的武汉大学、湖南大学,以及汇集几乎各行各业文科大师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在各类榜单中,上述综合类大学在文科各专业的排行中大多名列前茅。

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高校不仅能为文科生在就业前就擦亮“招牌”,也可以为文科生在相关专业继续深造创造条件,还可以让文科生获得更多留学海外的机会。据中国2014年海外留学专业调查报告显示:85%的海外一流大学(排名在世界前500位),都更青睐来自综合类高校的中国文科生,这些学生更容易在申请海外深造中获得因母校综合人文素养而赚取的附加值所给予的印象分。此外,上面谈到的,重点综合类院校的身份在国内均属翘楚,在文科生就业的银行、政府和学校这三大文科热门行业中,也会因其“211”“985”的身份而获得捷足先登的机会。

猜你喜欢
辅修文科生教育学
辅修:不一定是最优解,但何妨一试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高校辅修专业教学现状与思考
——以天津理工大学英语辅修专业为例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文科生的科学传播之旅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京津冀地区外语辅修专业及辅修二学位现状研究和发展建议
对艺术院校辅修专业教育实践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