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椰娜
J.M.索里,C.W.特尔福德认为:学习迁移,是指学生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即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奥苏泊尔进一步研究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我将迁移学习法主要运用在学生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感到陌生、晦涩难懂、形成漠视的阅读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几种迁移教学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种:用文章中相关的熟知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
我们高中的语文课本中选取的都是经典文言文段,虽然学生没有完整的读过原文,但是其中的一些典故,他们还是有所听闻的,所以在进入文言文阅读之前,先以其中的这些典故来唤起学生大脑记忆,激发他们细读的欲望,这就做到了用原有知识进行的迁移。比如说,在学习《鸿门宴》这篇课文时,高一的学生对先秦这段史时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我就以 “霸王别姬”的典故引导学生迁移学习;学习《陈情表》一文时,选取了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这句话引导学生。在迁移中不仅用相关的典故,也可以将学过的文章故事先后进行迁移。
第二种:利用学生的情感进行迁移学习
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的课堂是一种情感的课堂,每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感情,这些感情,融入在笔下的一草一木中。学生在学习中,用心灵去感受这种感情,自然随着作者的描写激发起内心的共鸣。如果将这些相似的或者相对的情感联系起来进行迁移学习,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鉴赏方法。例如在学习《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歌时,抓住对“水”的描写,“河汉清且浅”描写了一条清澈窄浅的银河,却使两个相爱而无法相见的凄凉美;迁移之前的一些相关的诗句内容:《诗经·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描绘的是辽阔的湖水,心爱的女孩,隔岸遥望的朦胧美;曹操《观沧海》笔下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又勾画的是一幅壮阔而澎湃的豪放美;王维在 《山居秋暝》中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句,写出了泉水叮咚的乡村宁静美;李白笔下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把自己的无限愁绪比作那渊源流淌的河水;而陆游的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以及苏轼所写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是恰当的借用水这一意象,表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在教学中,在遇到相似或者相对的对象时,充分的利用先前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联系学习,这就是很好的做到了迁移学习。
第三种:运用现代思想观念迁移进行比较学习
学生阅读文言文学习感到畏难,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人,他们有各自的思想观念。古人的思想有些我们不能完全体悟,但是“存在即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现代的思想观念迁移到文言文中进行古今比较阅读,那么就会大大的拉近对文言文的距离感。例如,《孔雀东南飞》引导学生用现代的婆媳关系来比较鉴赏理解文中刘兰芝对焦母的妥协退让;用现代的政治战略观念去比较鉴赏《季氏将伐颛臾》中季氏的战略目的,等等。运用现代思想观念进行迁移比较学习,是教学顺应时代发展多必须的手段,是真正注重学生内心体会的表现,这种方式拉近了学生与古文、学生与老师的感情,更重要是交给了学生思考性的阅读,促使他们对古文真正的产生兴趣。
第四种:用好成语迁移扫除学生文言文字词障碍
我们知道,一味的激发学生兴趣是不能学好古文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是要考一定的文字解读能力的。拿起文章一头雾水,再高涨的激情也是枉然。所以,我尝试将成语的学习迁移到古文的阅读中。我让学生积累大量的成语,要求他们不仅弄明白成语表达的含义,更要细致到一些字的含义。都知道,成语的字意,在古文中非常通用。而学生积累成语,不感到困难,见效比较快。例如,我针对高一文言文单元的几篇文章,找出重要的文言字词,再配上相同意思的成语,组合复印成资料,在授课之前一个月时间,发给学生去反复背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所以,实施迁移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主动的用已有知识去联系新知识的方法,是交给了学生一把学习的钥匙,为最终实现“自主学习”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