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丽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各科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成为了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具体的实例反映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 整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之一。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们观看一段有关桂林风光的录像。“你从片中看到了哪些美景呢?”随着我的提问,学生的眼里闪烁出兴奋的光彩,纷纷举手畅谈。“我看到了美丽的漓江”“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大象。”……声乐画同步的演示绘声绘色,仿佛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桂林。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为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可见,在教学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更快、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网络教学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广泛阅读是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走进桂林,了解桂林,教学之前,我教会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让学生从电脑“网页”上收集有关“桂林”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了这些图片和资料,学生被桂林美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此时我又趁热打铁,提供了桂林的旅游资源网站,学生在旅游网中自由选择,阅读了桂林的传说,桂林的概况,桂林的风味小吃,并欣赏了桂林的风光图片。这些丰富的阅读内容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可见,在课堂上利用网络广泛阅读,自由地汲取知识。不仅逐渐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
三、借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创造特定的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接近生活实际的交际环境,能促使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如以“我喜欢的卡通人物”为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叮当猫的形象引入课题,叮当猫带领大家来到卡通城堡门前,利用孩子们对于进入城堡的这份急切的心情,设立了三个关卡。听对话,明确说了什么;像文中的对话介绍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把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拿出办卡通人物展。以轻松的谈话营造一个和谐的交际氛围,让学生敢说,创设一个个适宜的交际情境,让学生能说。
作文无话可说,无从说起,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我喜欢的卡通人物》之后,要学生充实交际内容写一个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首先我让学生回忆上学期学过的有关卡通人物的识字,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看过的有关它们的故事,接着运用课件: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机智勇敢的红孩儿,聪明伶俐的一休哥,替父从军的花木兰……鲜活的画面,悦耳的音乐,学生的思维之门一下子就被打开了,他们纷纷选择其中的一个人物作为自己的描写对象,用在交流中的语句和故事中的情节写得十分成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
总之,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放眼21世纪,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与语文教学进行整合,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语文网络教学给小学生以自由学习的新天地,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得到了更大的提高。因此,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机遇,通过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推动语文学科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