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广播发展“瓶颈”的破解之道

2015-05-30 01:47刘全伟王亚娟岳新春
中国广播 2015年9期
关键词:文艺节目广播节目瓶颈

刘全伟 王亚娟 岳新春

【摘 要】县级广播是最接地气的媒体,直接服务于当地百姓。但是,现时县级广播往往都存在着传播实力差、覆盖不足等问题,节目内容重城市轻农村、重新闻轻文艺,脱离了县级广播的核心听众人群。如何打造县级广播富有乡土气息、凸显地域特色、贴近百姓生活的广播节目,本文特别提出了县级广播突出特色、联合发展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广播 地域特色 共同发展 服务“三农” 娱乐生活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广电媒体的县级广播电台,既肩负着传达国家大政方针、反映百姓诉求的责任,又承担着为地方发展服务的使命,同时还要满足当地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近年来,随着传播技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县级广播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县级广播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念好本土经,唱好本土戏,办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广播节目。

一、找准定位,彰显地域特色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县级广播存在许多先天不足,无论是设备、技术、人员,还是机制体制,都不能与地市级以上广播相比,加上近些年基层重电视、轻广播的思想影响,县级广播设备老化、人员老化、技术落后和财力投入少等问题突出,导致一些县级广播生存艰难。这些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县级广播覆盖不足、采编播人员素质偏低、节目内容及呈现形式上不能贴近和满足听众要求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县级广播的发展。

作为县级广播,如何面对受众越来越挑剔的文化需求、扭转县级广播的“弱势”,并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毫无疑问,需要县级广播人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要不断加强广播节目内容建设,提高针对性、贴近性、吸引力和影响力。

特别要强调的是,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媒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县级广播应加快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善于利用各种新的平台,创新传播方式,扩大广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破解在人才、资金、设备等诸多方面的“瓶颈”。县级广播直接面对的是当地百姓,只要在节目内容及呈现形式上贴近和满足听众的需求,接地气并更具亲和力,就能产生社会共振。因为县级广播处于基层的优势地位,能准确地体会群众的呼声、反映出群众的各种利益,更能及时发现和搜集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只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扬长避短,在“新”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下功夫,了解当地百姓心里想什么、盼望什么,围绕百姓的需求去研究节目、创新节目,把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办出特色、突出个性,节目就会产生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二、加强合作 共同发展

作为县级广播可在人力、物力、资源上走联合之路,实现资源共享。从当前看,大部分县级广播因为体制机制的限制和新媒体的挤压,发展越来越难,节目的收听率无法保障,而联合发展可以为县级广播节目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为县级广播做大、做强提供了可能。

1.人力方面

大部分县级广播人才匮乏,但是也都有自己的业务骨干,如果多个县级广播把精英人才集中到一起一定是一支重量级的队伍,一定能做出高质量的节目来。这些人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个人能力将不断提高,这就是一个免费的专业培训。这些人才的合作交流还不仅仅是制作节目和学习提高,更可以交流各地办节目的先进经验,进而达到各县级广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多赢局面。

2.物力方面

事业单位改革使各县级广播的财力大大下降,这是不可逆转的现实。那么,我们制作节目的经费、购买设备的资金就会捉襟见肘。如果与相邻的县级广播联合起来,合理布局,重点发展,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这样不仅是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用,而且比单独发展更快、更能上档次,从而使联合的这些县级广播的实力大大提高,办出高质量的节目。

3.资源方面

县级广播最大的问题在于辖区较小,节目源有限,而走资源共享的路子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例如:鸭绿江是吉林省的第二大水系,流经吉林、辽宁两个省后入海,几十年来除了中央电台制作过一些节目外,各地均无完整的节目,其原因是因为流域长而各地均无能力独立完成。中央电台的节目虽好,但也缺乏完整性,不可能将沿线的优美风光、风土人情、历史故事等完全呈现;如果沿线各县级广播联合起来,集体策划、资源共享,就可以在一定的时限内制作出一部展现比较全面的高质量节目,而且人力、物力耗费不大。还有一点就是,各县级广播的资料有限,节目不可能面面俱到,你缺少法制节目,我缺少健康节目……那么,走资源共享的路子,联合起来,互相输送,各取所需,这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除此,还要扩大合作视角,突出地域性。所谓扩大视角,就是要适应媒体发展规律,积极请进来、走出去。目前,很多县级广播只能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折腾,覆盖范围具有严重的局限性,县级广播要打破小农思想,敞开大门,积极参与媒体整合、盘活,增强县级广播的实力。县级广播虽然在信息量方面相对较弱,但县域中极富特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都是县级广播竞争的筹码,立足本地,打造富有乡土气息的本土广播节目,是增强县级广播吸引力的关键。

总之,突出特色、联合发展是当前县级广播节目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做服务“三农”的知心朋友

“三农”工作始终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20世纪70年代,“大喇叭”响彻农村大地,曾发挥了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面临新挑战,中央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这意味着农业在“转方式”上将有更多突破。

面对我国农业发展遇到的这些新课题,需要广播继续发挥独特优势,引导舆论、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构筑和谐、传递信息、丰富生活,使广播成为农村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支不败的“劲旅”。办好对农广播,促进国家对农工作的落实,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空间非常大。县级广播受众的对象大多是农民,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群众,广播是他们获取信息最便捷、最快速的媒体之一,做好对农广播大有可为。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民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各种及时、有用的信息,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掌握科学种田知识、农牧水产品的种养殖与加工技术、市场供需信息、相关法律法规服务等。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县级广播出现了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把服务对象放到了城里听众身上,忽视了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应该看到,无论城镇化建设怎样发展,农村的种养殖业不会改变,相反农业的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在不断扩大,广大农民对科学知识、政策法规和市场信息的掌握需求更加强烈。国家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但各地广播专业化频率的设置和内容的定位、生产还主要是面向城市人群,适应城市人群的需要,直接服务农民的节目少之又少,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媒体为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及时指导和解决在生产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县级广播就应牢牢占领这块阵地,结合当地实际、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农民的文化及生活习俗,做好服务“三农”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广播便捷、快速的优势,使“大喇叭”成为田野上、炊烟里永不落的声音,让农民重新找回“大喇叭”的感受。

四、让文艺丰富百姓娱乐生活

广播文艺节目以其娱乐性、知识性和可听性,深受广大听众的欢迎。可是,近几年一些县级广播存在重新闻、轻文艺的问题,把精力投入到新闻和社教节目多,而广播文艺节目少之又少,甚至没有。重视新闻无可非议,新闻是立台之本,但也不能忽视听众多方面需求和感受,文艺也是广播节目的重要内容,两者如红花绿叶,一起支撑着丰富多彩的广播节目。当前,县级广播文艺节目存在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员不足,大多数县级广播文艺编辑只有一个,有的甚至连一个文艺编辑都没有,而是由其他编辑兼职,或轮流兼任;二是无“米”,由于资金短缺,节目资料严重不足,一些老掉牙的资料根本无法满足听众需求。常言道,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无人无“米”,又怎能为听众做出更多、更优质的精神美餐;三是缺乏地方特色的广播文艺节目,县级广播文艺节目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接近当地百姓,节目一定要适合地方听众的口味,尤其是一些民间流行的歌曲小调等,不仅当地人喜欢,许多大城市的人也喜欢。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县级广播首先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敢于尝试,把新闻和文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去办好,做到统筹兼顾,合理配置人力、财力资源,不仅要配备专职的文艺编辑,还要拿出一定的资金购买文艺资料;其次要加强与兄弟台合作,相互进行节目源交流,互通有无。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当地一些有知名度的音像经销商联办节目,实现互惠互利,做到双赢;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从互联网等新媒体中录制或下载一些节目作为资料,让“巧妇”有米下锅。

另外,办好广播文艺节目不仅要具有地方特色,还要做到接地气,使节目成为听众参与的舞台。具有地方特色是县级广播文艺节目区别于上级广播文艺节目的个性化亮点。这样的文艺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当地群众的文化基础、娱乐喜好、风俗习惯有较强的针对性,容易被地方听众所接受,也有较强的群众基础。例如:是不是可以考虑开设当地“百姓好声音”等参与互动的节目,既给听众提供了参与和自我展示的机会,也容易引起听众的收听兴趣,这些自我展示才艺的人来自于百姓身边,听众也都爱听,从而提高广播收听率。

总之,办好县级广播文艺节目,需要广播人不断总结经验,大胆创新,让县级广播文艺节目焕发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白山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刘浩三)

猜你喜欢
文艺节目广播节目瓶颈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文艺节目的思考
广播文艺节目“碎片化”探析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办好地方电视文艺节目的策略探讨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