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引领探究

2015-05-30 17:00:55楼建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引领问题探究

楼建忠

摘要:探究教学是教师通过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的角度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体现以人为本,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创设情境——点燃探究的导火索;设计变式——开启探究的智慧门;讨论辨析——激活探究的催化剂;课后反思——提升探究的加油站四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问题 引领 探究

一、创设情境——点燃探究的导火索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出发,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设计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提高教学效率,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课,我在阐述了这部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给出如下问题:

问题情境:已知不等式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设计意图:①从学生熟悉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数范围内恒成立问题入手,起点低,学生易解决,为后面的变式问题打基础。②学生从数和形的不同思維角度,用多种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达到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学生积极投入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很快完成,法1:判别式法全体学生都能想到,法2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小值大于等于零,法3公式法;这三种思路,学生很易接受;法4转化为关于y=ax的函数图像恒在二次函数图像的上方;法5分离变量法;多种思路解决一个较容易的问题,学生思维活跃,很快进入了自己的角色,为下面的问题展开铺好了基石。

二、设计变式——开启探究的智慧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套用固定的模式,造成思维的僵化。因而在题目教学中,当学生获得某种基本解法后,应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探究题目的结论、改变情境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变通,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的思考。这样始终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心灵愉悦的主动认知过程,做到了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既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能力。为此,我引入如下变式:

设计意图:1.由探求实数范围内恒成立到某一范围内恒成立的条件,引导学生寻求它们条件的差别,从数和形两方面认识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本质的理解。2.分类讨论的标准及分类讨论后的求交或并是学生易混肴的问题,注意区分。

由变式1、变式2与问题相比较,并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形。

变式三:若不等式恒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设计意图:用二次型方法来解与巧妙变换主元,转化为一次型来解决问题,效果不同,引导学生敢于变通和求异,寻求简便合理的解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通过变式3与问题相比较,并将其推广到一般情形。

设计意图:本题虽然没有直接给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但是通过运用函数、向量及不等式的知识可转化为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变式1、变式2都是条件变式;变式3是条件、结论变式;变式4是题型变式。每一个变式问题来源于问题,又高于问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自觉的感悟,内化,变式问题就如同催化剂,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求知欲。

三、讨论辨析——激活探究的催化剂

有效的讨论辨析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像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的深刻理解。

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问题和变式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充分的探究,在学生已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所探究的问题已有了自己的思考之后,他们最渴望的是表述自己的看法。此时,教师应抓住机会,指导学生论疑辩难。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讲出探究过程中的发现,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思考。经过这样一番互相交流、互相补充、互相启发,畅所欲言甚至是激烈的争论,从繁杂的感性认识中,抽出本质的东西,上升为理性认识。

研讨时,学生的认识多半还处在复合思维甚至混合思维的阶段,他们会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当成因果关系,产生片面认识甚至错误的想法,这是科学探究课堂中比较珍贵的一种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矛盾,挑起学生争论,让一些核心的问题在学生的争辩中越辩越明,促使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形成对知识的科学的认识。

四、课后反思——提升探究的加油站

罗增儒教授把解题后缺乏反思、评价的现象称为“进宝山而空手返”。通过反思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进一步探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元认知水平,完善知识体系教师观:教师的角色就是方向的引导者,探究的合作者,情感的激发者,方法的指导者。

本节课设计这样一个课后思考题: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有什么体会?

2.你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设n是自然数对任意的x,y,z恒有(x2+y2+z2)2≤n(x4+y4+z4)4,求n的最小值。

这里我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反思,其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寻找解题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解题各种方法的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的解题决策能力,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身的探究能力。这样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创造了平等、民主、宽松的探究氛围,构建了师生平等互动的探究平台,做到了既有思维含量又活而不乱,使学生思维拓展,让数学课堂灵动芬芳。

猜你喜欢
引领问题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内容分析到落实语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8:36:29
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文化为引领加强水利院校德育工作
学生“探索”+教师“引领”模式解决课堂“低头”效果的反思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环球时报(2016-07-15)2016-07-15 13:42:04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环球时报(2016-03-09)2016-03-09 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