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明清史学的发展特点

2015-05-30 12:12刘憬铮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特点

摘 要:本论文主要是研究明清时期史学发展的特点,通过对明清之后史学研究的方法,形式以及思想的转变入手,探讨明清之际史学的新的发展特点与方向。首先,从史学的正统观来介绍明清史学对于统治者在历史中的正统地位的纠正;其次,从这一时期私修史学的沉寂,不断受到当权者打压,封杀,尤其以清代文字狱为例,表现出明清私修史学的举步维艰;最后,从“经世致用”与“实用”出发,介绍明清两代史学的现实性发展,以及它应用于非研究领域的事实,阐述了19世纪之后史学的新的发展。

关键词:明清时期;特点;史学发展

对于明清史学的发展特点,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史学正统观的纠正——强调正名分与辩正统

明清时期史学理论方面的首要问题是正统观的纠正——强调正名分与辩正统,反对以“一时”之强弱、事功成败论史,主张以永恒的,至高的“大中至正之道”,“天道”来评判历史。我们以清代为例。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统治时期,汉族属于被统治地位,但是由于汉文化几千年来的传承,已经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因此,对于清朝统治者而言,史学的正统便是他们要追求和强调的。由于不同民族和文化的融合,谁是正统,谁为主宰,则成了一个争论的中心焦点。以高宗为例,《御批通鉴辑览》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六月告成,对于这部书有这样一段评价:“发凡起例,咸禀睿裁,每一卷成,即缮稿进御,指示书法,悉准麟经。又亲洒丹毫,详加评断”。该书对南明朝廷做了重新的定论。因为清初一直认定“明亡于崇祯”,虽然有官员数次将南明王朝纳入史书,但一直没有被统治者所采纳。因为清对于明朝的态度一直都是:明亡于李自成进北京;清入关是顺天应人,代明讨贼。所谓“流寇李自成颠覆明室,国祚已终。予驱除逆寇,定鼎燕都。惟明乘一代之运以有天下,历数转移,如四时递嬗,非独有明为然,乃天地之定数也”。但是到了乾隆时期,却改变了以往对南明政权的态度和看法,认为南明政权可以与南朝或南宋等政权相提并论,而并不需要加以贬斥。这一举措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方面乾隆皇帝大肆的收买了人心,因此体现他的旷达胸襟和气度。另一方面,因此来为表彰明代忠义而扫清障碍,宣扬忠君爱国的伟大,同时也可以盛中见衰,加强对统治阶级的管理。

二、史学的沉寂——私人修史不受当权者重视

自明清以来,史学变得愈加沉寂,但是大规模的史书修纂工作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而出现了很多经典的史学著作,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只不过民间的私修史书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很大的破坏。但也并非是所有的私修史书都遭到了波及,由于明清时期史书的私修过于广泛,因此许多著作往往表达的个人情感很多,同时也存在这对当时统治阶级的一些不满情绪和怨念,这便是受明末清初所兴起的“经世致用”思潮所影响。许多史学家以著书立说来表达自己对政治、思想等方面的不满,并且大肆的抨击专制封建统治。因此,私修史学便成为统治者所残酷打击的目标之一。由于清王朝的掌权者是少数民族,势必会造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不可磨灭的矛盾。所以,统治阶级为了防患于未然,便加大了对民间私修史书的控制,甚至不惜使用杀戮手段,想以此来杜绝百姓的反抗思想。文字狱就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清代最著名的文字狱有:庄廷龙文字狱案,查嗣庭试题案和胡中藻案。

三、史学的实践作用——强调“实学”和“经世致用”

19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双重危机——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因此,中国的史学也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从简单的历史研究转为投入实用中,“经世致用”变成了这段史学发展的关键词。经世致用,本是中国史学的最大特色,自春秋时代史学出现之时就如此,本是清初诸儒所提倡之重点所在。梁启超说:“清初诸师皆治史学,欲以为经世致用,于典章制度风俗多论列得失。”清代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对于治学他强调说要博学于文,须要学有本原,不要限于对文字音韵的探究和古代儒家的典籍的整理。凡是和国计民生有关,结合实际但是不涉空泛的才是有益的文章。到了嘉道时期,清朝已经由盛转衰,士风的衰败和百姓生活的疾苦日益严重,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社会制度的转变,逐步走向封建制度崩溃的边缘。这也使得治学路径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使其带有强烈的民族自强感。梁启超曾经说:“我国无论治何种学问,皆含有主观的作用。惟史亦然,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经世等。”因此,晚晴学术思想中尤其是史学,最显著的特色主题就是以民族主義为基调的经世致用。而经世致用的一般特点,如:务当务之务。“务当世之务”,密切联系社会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是经世致用学者的为学宗旨;勇于任事的精神。经世致用学者都提倡勇于任事的精神,所谓“勇于任事”,就是指要敢于做,将所学到的东西敢于应用的实际上,不能死读书,要活学活用。不要怕错误,只要敢做就是“勇者”,致力创新的精神。经世致用学者们要求独立思考,有所创新,绝不蹈袭古人。不袭古人,独立思考,贵在创新的精神,使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想家幻在各个学术领域都别开生面,取得巨大成就,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国家、民族、法律、教育、地理、风俗、人情、自然科学等等。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而史学则是负责见证和记录这个泱泱大国所走过的无数岁月。明清史学的发展和进步,不单单代表着一个领域的前进,它更牵动着各个层面的共同进步。史学发展永远不会停止,它会伴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而一同前行,向着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历史是永远光辉灿烂的!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 李贽.焚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4] 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

作者简介:刘憬铮,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特点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明清时期徽州民居建筑风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