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宁
在开展小学美术学科素质教育,提高孩子智力发展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作为基地,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把兴趣作为第一老师,与学生进行快乐的情感交流,制定教学策略,授与学习学法,调动学生动手参与的积极性,开辟教学路径,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到知识,教师要认真备好教材,因材施教,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动手参与来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提升小学美术课堂学生参与性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一线小学美术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我发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对如何提高美术课堂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浅谈几点经验。
一、提升学习兴趣,形成参与定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有效途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三种办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是通过新鲜事物。小学生猎奇心理特别强,这就需要教师挖掘出教学内容的新意,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如《会变的颜色》一课,如果只讲理论,学生就会云里雾里,不清楚红黄蓝为什么是三原色,也没有兴趣去了解三原色。如果现场演示用三原色中的两种颜色调和出另一种颜色,学生就会顿时觉得新奇,因为他们之前没见过。就会觉得好玩,自然就会跃跃欲试,自己动手去调和颜色,最后学生自己发现了规律,在实践中得出红黄蓝就是三原色的结论。二是通过情感教育。绘画教学,本身就有思想性、情感性。只有让学生“动情”,才能让课堂产生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三是通过美学教育。美术本身就是一种美学,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教学当中,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学生体验到绘画之美。
二、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参与能力
教和学是教学的两个统一体,既包括教师的教育方法,又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一名好的美术教师,除了自己教育技能过硬外,还要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只有把学法方法与学习过程有效结合,学生才有能力进行创造。
一要加强技能训练。技能训练包含的内容较多,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物演示、语言表达、媒体应用三种办法开展学生的技能训练。
(1)利用实物展示让学生联系己有知识经验进行想象。如《画一顶帽子》一课,可以先出示几顶漂亮的帽子,让学生观察外形、颜色等,然后戴到头上让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外形更美、功能更全的帽子,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帽子的结构,而且又发挥了想象力制作出雨伞帽、飞行帽等新品种。(2)利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身临其境。如彩塑课《青蛙》,教师可有意识的讲述关于青蛙的童话故事,把学生的思维越拓越宽,让他们仿佛进入了想象中的青蛙王国共同游戏,学生进入情境后,做出的青蛙生动有趣,神情兼备。增强了对青蛙的感情,也起到了环保的教育作用。
(3)利用电视、录像、投影、多媒体等音像手段创设情境。这一方法可视性强,时空转换快,吸引力大,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要选择创作途径。(1)观察比较法。小学生的观察力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形成了能自觉观察事物、分析异同的能力。在美术课上那个,要让学生观察比较实物与绘画的区别,通过比较,形成思维素材,接着以自身体验进行创作就水到渠成。如五年级的《牵牛花》一课,先让学生看看生活中的牵牛花,再看看畫家笔下的牵牛花,进行比较,感知画面的处理、提炼,创作作品。(2)玩做结合法。小学生,天性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十分重要。如《画熊猫》一课,让学生先用二年级学过的撕纸拼贴做做玩玩,再画下来。《下雪了》一课可选择一个下雪天,让学生去雪中玩玩,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寓教于乐。
三要创造课堂条件,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了动手参与的兴趣、能力,还必须有参与机会,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参与机会。
l.让学生在“看”中参与。绘画和手工是由外在形式构成的可视图像,学生可以直接感受,也易接受。特别是同班同学的或同龄人的优秀作品展览,一定程度上,学生都爱看,看了之后还会自觉地学习其中的优点。在上课前,拿一些前几届或平行班的作品当范例,或把自己班的优秀作品展览,请同学按小组分别上去看。学生对此较感兴趣,看得仔细,学得认真,因为这时的看,关系到自己的具体操作。教师若再在此基础上介绍一下那些作品各方面的优点,学生掌握得就越快,越全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对于学生创作素材的积累也有很大的益处。
2.让学生勇敢走上讲台。传统教育,老师讲、学生听。这种课堂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甚至会有厌课、厌学心理。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在做的同时,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
3.让学生学会作品评价。大部分美术教师在作业讲评中多采用教师讲评法,这种方法极有可能挫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遏止学生的思维与个性发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我们可以采用师生互评、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在三年级一般以师生互评为主。从四年级下半学年开始,一般以学生互评为主,让几个同学相互评价对方的画,把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制作心得表现出来,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在这一形式的评价中,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评价标准。到了五、六年级,基本上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做客观、公正的评价,强化优点,如果发现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创意,可以把作品取回重新修改,完善作品.通过这几种课堂习作展评,让学生去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动手、审美、创新等美术素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