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2015-05-30 06:39:49徐桂花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成瘾者中学生教育

徐桂花

中学生网络成瘾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日益突出,其类型有多种多样,中学生网络成瘾与其自身所处年龄的心理特征有关,也与网络的特性和社会环境有关。

中学生网瘾成因教育对策网络巨大的信息量,对青少年提高学习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提供帮助,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一些人沉迷于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患上“网络成瘾综合症”,网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诸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第三次网瘾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某城市中学生网民中网瘾中学生约占14.1%,在城市非网瘾青少年中,约有12.7%的青少年有网瘾倾向,由于网民人数的增长,网瘾中学生人数绝对值逐年增加。相关调查表明网瘾中学生中60%以上使用过手机上网,且网瘾中学生比例高于全体青少年网民中的网瘾比例。

二、中学生网络成瘾的类型

1.网络游戏成瘾。游戏成瘾,是指沉迷于网络游戏就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心理依赖和反复操作的渴望,一旦得不到玩电子游戏的机会,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情绪激动、抑郁、烦躁等。

2.网络交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者,是指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及网站的聊天室进行人际交流,沉迷于网络聊天交友而不能自拔,将网络上的朋友看得比现实生活中的亲人和朋友更重要,并到了成瘾的程度。

3.网络色情成瘾。色情成瘾,是指沉湎于网络上的色情内容,包括色情文字、图片、电影和色情聊天等。在网络中,各种与性和色情有关的站点比比皆是,各种淫秽文字、声音、图像信息泛滥,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网络中传播。

4.网络信息收集成瘾。这类成瘾者总是不能自制地在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紧要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搜索或下载过多的对现实生活没有多大意义的资料或数据。

5.网络计算机成瘾。这类成瘾者对计算机知识特别爱好,沉溺于电脑程序,对那些新鲜的软件有强烈的兴趣,迷恋网络技术包括黑客技术,热衷于自建和发布个人网页或网站等。

6.网络其他方面成瘾。如强迫行为,不可抑制地参与网上讨论、BBS发表文章、购物、拍卖等活动。

三、网络成瘾的危害

1.认知危害。长期上网,使人的视觉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活动迟钝,使得中学生的认知产生偏差,迷失自我,甚至产生角色混乱。

2.情感危害。沉迷于虚拟世界,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交往减少,容易对真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缺少兴趣,诱发紧张烦躁、焦虑、冷漠、消极等情感方面的问题或导致精神障碍。

3.意志危害。长期操作电脑,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理、生理负担加重,成瘾者难以控制对上网的冲动,影响正常的学习活动,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坚强的意志,容易产生挫折感。

4.行为危害。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下滑,耽误正常的学习;网络空间里无拘无束的行为习性,容易导致自我约束力的下降,并把习性带入现实世界,可能导致违法犯罪行为。

5.身体危害。日常的生活规律被打乱,睡眠减少、生物钟紊乱,体能、免疫功能、视力下降,甚至影响大脑正常发育;由于重复机械的运动和长时间的操作,可引起身体关节无菌性炎。

四、网络成瘾的因素分析

1.生物因素。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是其他所有需求的基础需求。网络上大量色情信息容易获得,各式各样的虚拟性爱行为,满足了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对性的强烈生理需求。

2.心理因素。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神经细胞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种成瘾的病理与吸毒、赌博有相似之处,而形成一种心理依赖。(1)心理补偿。有些中学生为了逃避现实中的压力,就将注意力转到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开创一番“业绩”的网络游戏中,并用在游戏中建立起来的“成就感”来补偿现实生活中的失望。(2)心理替代。一些中学生在受挫或遇到情感困惑时,不敢对受挫来源表示不满或对情感困惑随意的宣泄,所以他们会将现实中过度压抑的本能欲望,如攻击欲望、性欲望等宣泄在网络世界中,把郁闷的情绪转而发泄到虚拟的对象上面。(3)心理认同。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成功与满足时,将自己比拟成幻想中的成功者,因分享他人成功而使自己获得安慰,这就是认同作用的心理防卫机制。(4)幻想作用。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而无法解决时,便使自己置身于另一个充满幻想的虚拟世界中以逃避现实,或是将充满幻想的网络角色中来替代真实生活中的角色。(5)安全需求。交流的匿名性似乎是互联网独有的特性。匿名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各种主张或幻想加以摸索和尝试,同时避开社会的非议,把后果降至最轻微的程度。(6)归属需求。大多由于现实中与父母关系长期紧张的中学生,他们认为网络空间的虚拟互动能给他们提供一种被他人关心爱护、欣赏鼓励等需求,从而获得他人与自身的高度认同,以为得到别人尊重与重视,进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和尊重自己。

3.个性因素。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往往有自卑、敏感、喜好幻想,不善于交际,他们往往比较孤单寂寞,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而常会利用网络作为发泄、放松或逃避的方式,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了沉溺者对网络的依赖日益加重,最终发展为网络成瘾者。

4.网络特性。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网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视大片,新颖的网络小说,灵活而匿名的個人身份,平等的地位,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

五、网络成瘾的教育对策

网络成瘾给中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共识,避免这一现象有何对策呢?可以这样认为,只有集中学生自身、家长、学校,社会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才能解决这一难题。

1.自我觉醒。对于广大中学生来说,首先,要注意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不要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问题或者宣泄消极情绪的工具;上网要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性地浏览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上网过程中应保持平静的心态,不宜过分投入;上网时间不宜过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其次,通过与自然和社会的接触,做到诚实友好交友,养成敢于面对现实、承受挫折失败和勇于进取的性格。

2.学校教育。学校要做好对上网的道德规范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对中学生上网进行正确引导,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提高自控能力。

学校应及时开展正常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等教育,消除中学生对性的神秘感和性压抑。对于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性生理和性困惑现象,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认识,消除对黄色网站的好奇。要通过大量事实让学生认识到“泡”网的危害性,提高学生抵制不良影响的自觉性。教师要有信心,要正确对待那些上网成瘾的学生,加倍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不存偏见,相信他们会接受我们的帮助和教育。

3.家庭教育。家长应对子女上网提出必要的约束条件,在孩子使用电脑时,要对他們实行公开上网、限时上网,并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良好的上网习惯。特别要警惕中学生通过电脑玩电子游戏、观看暴力色情片等,以免误入歧途。如果要想更好地监控孩子的上网行为,家长应当对网络有所了解,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监督引导。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成功感和受重视感,从而摆脱对网络的心理依赖。此外,还应多带动孩子做户外活动,参加集体活动,满足他们玩耍和娱乐的天性,以此来提高他们抵抗诱惑的“免疫力”。

4.企业教育。网游企业在应对中学生网络成瘾方面,应主动担当。应借鉴外国游戏产业的一些经验,用技术手段对网络游戏内容加以限制,并应开发一些宣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题材的网络游戏。目前,欧美及其他发达国家,都从有益于未成年人管理角度,对网络游戏实行分级制度,引导游戏产业健康发展,指导和监督未成年人正常游戏。近年来有的网络游戏使用了一种“防沉迷系统”,玩家若玩游戏超过规定的时限,系统将强制断线等。

5.社会管理。约束网络行为是当务之急。在制定网络道德规范的同时,一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构筑健康的网络环境,以此来重建网络秩序。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包括填补网络领域的法律空白;要增加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投入,拓展未成年人的课余活动空间等。

6.政府综治。政府部门要运用高科技手段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保证中学生上网时不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对于那些非法建立色情网站和实施网络诱骗、攻击的人应坚决予以打击,要推广反黄软件技术,使网络环境更加健康。

参考文献:

[1]程利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

[2]刘旭.网络时代青年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0,(01).

[3]孙玉祥.“网络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求是学刊,2001,(01).

[4]中科院“互联网对新时期青年与青年工作的影响”课题组.互联网对当代青年的影响调查.北京日报,2001-10-23.

[5]陈美玲.学生上网引发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5).

[6]吴正国.应对网络世界的诱惑——青少年学生网络心理问题初探.江南大学学报,2003,(06):92.

[7]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本文系天津科技大学学风建设特色基地成果。

猜你喜欢
成瘾者中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时间知觉机制研究
网络成瘾者在不同情绪面孔刺激下的持续注意任务事件相关电位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
短期戒断的海洛因成瘾者大脑白质完整性的DTI研究
磁共振成像(2015年2期)2015-12-23 08:52:21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