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慧
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华而不实的现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学关注的焦点。主要探讨在生本、学本课堂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方法。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学习过程教学语言课后拓展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逐渐成为了教学关注的焦点。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数学知识的积淀,数学能力的提高,数学素养的形成主要是在课堂中完成。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所获得具体的发展或进步。也就是说,学生有无发展或是进步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只能算无效教学。怎样使数学课堂走向有效?
一、有合理、明晰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有学者指出“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即充分发挥数学的文化价值。因此,充分认识到数学教育三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重要联系,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在数学训练中更好地领会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才是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着力点。一句话,数学课一定要有“数学味”,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要以此为基点。
二、有效的学习过程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这样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也会大打折扣。
1.有效的课堂需要有效的对话。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多元对话的过程,课堂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自我对话。
(1)师生对话。教师不是课堂的统治者、知识的拥有者和唯一的传授者,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平等的,是通过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相长。所以,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有时候充当“导演”,有时候扮演“观众”。角色的变化就是为了创设问题情景,制造认知冲突,鼓励交流碰撞;启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恰当点拨引导,把艺术殿堂的绝色佳境推介给学生;时常也被学生提醒感动,学生的角色亦然。
(2)生生對话。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活动,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通过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数学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3)学生的自我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乃是对话的高级形态。哲人安提斯泰尼就曾说过,他从哲学中获得了同自己谈话的能力。不仅哲人如此,我们也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与自己对话。教学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地、理性地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
(4)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数学教学的至高要求。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教材中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都给学生传递一种数学信号,读懂数学文本语言才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要想让学生爱学数学,能学数学,会学数学,必须从小培养学生读书中文本的能力,让学生与数学书中的文本亲密对话。
2.有效课堂需要有效的自主探索和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最具标志性的景观。生本、学本课堂倡导的是让教于学,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教师以学定教,循学而导。学生要自学、自悟、自得。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组合作也不是走过场。但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是不考虑问题的价值,都要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在探索过程中,没有为学生“好学”搭设学习支架,没有具体的自主探索要求,学生自主探索时间缺少规划,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草草收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进行小组合作时,也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学生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长此下去,必然课堂涣散,难有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组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欲望。探究和合作应是学生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问题。(2)探究合作要有问题空间。不是什么事情,什么问题都需要探究合作的。问题空间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间就有多大。(3)探究合作的组织要到位。首先小组要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局外人,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及时了解合作的情况,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引导。
三、有效的教学语言是有效课堂的关键
“有效课堂”的生成,教师的语言至关重要。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抓紧学生的注意,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1.交待语言。交待语言要求教师要讲得清晰,更要让学生听得清晰。要做到这一点,注意不同环节的语速很关键。
2.过渡语言。如果说课堂的一个个精心设计的环节犹如一颗颗美丽的珠子,那过渡语言就是串联珠子的那条线。串好了,整条珠链或者整节课就会给我们一种舒服、流畅的感觉,犹如春风拂面。
3.评价语言。《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些目标的达成,除了精心设计的课堂环节外,相信教师恰如其分的评价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恰当的教学语言能为“有效课堂”的生成推波助澜。
四、重视课后拓展是有效课堂的有效延续
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课后复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分几节课或分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就更需要有意识地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系统化,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