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法 赵婷
體育教学因其开放的活动空间与身体练习性,学生在课堂中难免会因为对活动空间的争夺或是对体育其器材的占用而发生摩擦,进而产生一些诸如“受害者诉冤,路见不平,见义勇为”等五花八门的“小报告”。类似的“小报告”现象在低年级课堂中尤为常见,积极合理的“小报告”不仅能够有效预防事件的扩大化,而且有助于教师解决课堂突发事件。然而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无关课堂内容的“小报告”却层出不穷,严重干扰着正常的课堂秩序与教学过程。因此,慎重、艺术地处理好课堂“小报告”现象无疑会增强课堂的流畅性,提高课堂效率。
体育课堂小报告对策一、“小报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课堂中学生不仅拥有更多开放的自主活动空间,而且需要身体参与,再加上对有限体育器材设施资源的争夺与占用,故而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小摩擦。如果这些小摩擦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发展成为寻求老师帮助解决委屈或是心理不平衡的“小报告”。
通过观察与分析,“小报告”现象的产生并不仅限于摩擦,还有就是小学生很容易产生的攀比、跟风、显示与众不同与争强好胜等微妙的心理特点,他们随时会根据课堂既有的规则或教师的要求以及自己的分析去发现别人的缺点,一旦发现问题就愿意告状,有时候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从学生角度来看,这些“小报告”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正义感和责任心,而且对课堂上的个别不良学习行为也有着提醒警示作用;从教室角度来说,如果教师在课堂不能做到有效处理这些“小报告”,那么学生相互间不服输的态度会催生更多的“小报告”出现,教师在课堂中也只会深陷疲于应付的境地。
二、“小报告”现象的应对策略
面对课堂中形形色色的“小报告”,作为教师的我们既不能事无巨细,凡事必问,灌注过多精力,又不能置若罔闻,任其发展,耽搁了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如何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课堂“小插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规范课堂常规,为孩子们搭建有序的活动空间
课堂常规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经常要履行的规矩,是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所积累和延续下来的规范行为,如上课开始时的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等。这些常规不仅是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规范学生行为习惯的“紧箍咒”。
然而,在低年级课堂中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常规意识或是教师缺乏对常规的要求与训练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中散漫无序,比如,在集合站队环节,如果没有对立正、看齐等动作的详细要求以及严格的纪律约束,学生在站队时可能就会左顾右盼,交头接耳,手舞足蹈,这样就会导致“某某同学推人,某某同学不遵守纪律”的“小报告”出现。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学期的开始就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站立姿势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在每堂课的开始进行常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遵守常规的意识。学生只有遵守了课堂常规,才能减少在课堂中犯错的机会,进而避免不必要的“小报告”出现。
2.引导孩子善用自己的“权力”
小学生在认知上已有是非判断的能力,对周遭事物有着自己的哪怕幼稚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来自于家长的教诲、学校的传授及自己的学习。社会、学校、家庭无形中给孩子们立下了各种规则,小孩子觉得这些规则神圣、不可侵犯。所以,当他发现有人违背了他熟悉的规矩时,他就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就要说出来,同时希望自己得到认可。鉴于这种心理,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在课堂中会有如此频繁且不合时宜的“小报告”。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孩子在一堂中会出现打好几次“小报告”的情况,往往是一波未平又一波起,面对这种学生有时会哭笑不得,有时又会敷衍了事,问题一多教师的处理方法也就见惯不怪了,但是达不到目的学生又会喋喋不休,不依不饶,反复诉说、求助。对于那些一遇到困难或问题就来告状的学生我们该怎么处理呢?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告状的目的是有重要问题解需要老师帮助解决,比如练习中的突发事件、安全问题,对于无关紧要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处理;其次是告状行为是每位同学的权力,任何同学都要把握自己运用权力的机会,如果不分轻重滥用权力的话将会失去老师对你的信任;再次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适当规定学生告状的次数,比如,对那些没有事也喜欢打“小报告”的同学规定每周只有一次告状的机会,如果学生在课堂中随便运用,那么在以后的课堂中将暂时取消他的发言权,这样学生就会结合事情的重要性进行自我分析,然后做出恰当的处理方式。
3.帮助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著名雕刻家罗丹曾说过:“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然而,孩子的眼睛是明亮的,他们更容易发现别人与自己不一致的地方,甚至缺点,并且直言不讳……不可否认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缺点,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闪发光的优点。在课堂中帮助孩子擦亮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有助于“小报告”问题的解决,而且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友谊。
相比于其他文化课,体育课更容易让那些没有运动天赋或缺乏锻炼的同学暴露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因为运动技能的掌握不仅需要灵活的大脑,更需要敏捷的身体。因此对于那些想通过对比抬升自己的同学来说,他们就会把这些同学的不足作为“小报告”传达给老师,并期望通过对比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对于这样的“小报告”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这种告状行为的教育价值。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告诉打“小报告”的同学“你能发现别人的错误说明你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老师想请你帮助一下这位同学并且试着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寻找一下这名同学身上有有没有值得你欣赏学习的地方,下课前告诉老师你的发现好吗?”相信学生在得到这样的回复后一定会有令人惊喜的表现!
鼓励孩子不要将目光仅盯在别人的缺点上,每个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有自己的优点,如果用发现优点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同学,他收获的将是更多的友谊与快乐。
三、总结
低年级学生爱打“小报告”的心理是多样的,可能是一种情感上的宣泄,或者是寻求心理平衡,亦或者是通过贬低他人来凸显自己等。如何处理学生的“小报告”行为是一门学问,教师不能轻易的去批判,更不能操之过急、简单处理。只有结合教学实际通过正确的引导、巧妙的点拨,才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王佳楠.对学生打“小报告”的思考[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40-41.
[2]姜连涛.善待“小报告”[J].中小学管理,1998,(09).
[3]徐敏芳.善待学生的“小报告”[J].江苏教育,200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