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佳鑫,旅美青年女钢琴家,施坦威艺术家。多次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也是少数几位能够在这所世界顶级的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的华人钢琴家之一。早在2014年2月8日田佳鑫就在纽约著名的林肯中心,与大都会歌剧院毗邻的艾莉丝·塔利厅(Alice Tully HaIL)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
田佳鑫音乐的脚步从未在世界其他顶级的舞台上停歇,国内外各种大型的音乐会及演出都有她的身影。2014年4月28日,田佳鑫与恩师——誉满全球的著名指挥、钢琴大师菲利普·昂特勒蒙携手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为大型综合性国际艺术节“相约北京灵动法兰西”(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开幕式演出了莫扎特《第十降E大调双钢琴协奏曲与乐队》,受到前来观看的国家领导人及观众高度赞扬。2014年6月22日田佳鑫在纽约著名的哈佛俱乐部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她的音乐给到场的哈佛精英代表和联合国的重要官员等全体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此外,德国柏林国际音乐节、法国尼斯国际音乐节等世界各大音乐节及北京音乐厅、天津音乐厅等国内外各大一线院线都有田佳鑫演奏的身影。本刊于“田佳鑫音乐分享会”之际特别做了她的个人专访。
《财富堂》:纽约曼哈顿音乐学院硕士,专业钢琴演奏家,曼哈顿音乐学院钢琴最高荣誉奖一一哈罗德·鲍尔奖获得者,世界顶级钢琴品牌施坦威(Ste in way)全球钢琴艺术家,这些都是从你的履历上能看到的,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学琴之路吗?
田佳鑫:我的父亲是作曲家和指挥,我的母亲是一位女高音,我成长于部队大院儿,周围邻家的哥哥姐姐们有拉小提琴的也有弹钢琴的,从小就耳濡目染。那些乐器里唯数钢琴最吸引我,弹奏时手也动,脚也动,头也跟着晃动,我觉得特别好玩儿。于是我主动向父母提出想学钢琴的意向,当时父母并没有直接让我接触钢琴,却是欲擒故纵地引导我对钢琴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以至于后来我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没放弃过学琴之路。父母给予我的音乐启蒙是这一切的起点,而我学琴之路上的各位老师则是我一路的方向,钢琴教授黄佩莹、罗芳、韦丹文,美国著名钢琴家杰弗里·科恩等等。
我从3岁起每天练琴1个小时,到上幼儿园每天练琴2个小时,小学时期每天练琴4个小时,后来中学时期虽然面对沉重的学业压力,依然每天练琴6小时,坚持了6年。进入音乐学院后保持每天8-12个小时的练琴量。
学琴,练习量的积累很重要,同时文化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放松。因为我不是仅仅想成为一名琴匠,因此不能单纯照着乐谱弹奏,而是要用心去理解音乐作品,投入情感去演绎作品。
《财富堂》:钢琴可以说是你的生活伴侣,甚至可以说是灵魂伴侣了吧?
田佳鑫:记得中学时每日从下午3点半练琴到9点半,结束后再吃饭完成作业,日日坚持到凌晨,但我从来没觉得无聊过,相反对我而言每天享受音乐的时候是最放松的时候。
钢琴对于我而言,是十分特别的乐器,它一共有88个键,表现力极强,也可以说是与人的沟通力极强。一架钢琴,就可以描绘出整个乐队的效果,不论是民族乐队还是交响乐队。我对钢琴音色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的,因此我的钢琴演奏中既有铜管乐的雄厚,又有木管乐对于音色的讲究,还有弦乐的优美。
《财富堂》:中国最古老的戏曲昆曲的发展地在苏州,苏州也有过戏曲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的演出。所以你有没有想过将西方古典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碰撞出一个创造性的跨界演奏呢?
田佳鑫: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建议!我现在也在做很多跨界合作,包括钢琴与民乐吹奏系列的笛子、箫或是弹奏系列的古琴相结合演绎,这种跨界会带来“穿越”的感觉。
我也畅想过在苏州园林里开一场音乐会,在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亭台楼阁间,伴着悠悠流水,声声鸟鸣,扬起琴声,用音符巧妙地与绿水青山、粉墙黛瓦互动,然后邀请绘画艺术家来根据我演奏的声音变化与情节的理解进行创作,让他们用笔尖感受并描绘出这音乐带来的故事。这与3D或4D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是种更高境界的与自然对话。
《财富堂》:听闻你以一曲中国钢琴新作品“中国之梦”,在纽约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钢琴音乐热潮?
田佳鑫:其实我每年都在世界各地力推中国作品,我已经连续三年参加中国文化部的“欢乐春节”的海外专场,包括与郎朗、余隆老师同台演绎,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世界看到中国音乐色彩的变化。
包括我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中国之梦”,它是张朝老师的作品,描写的是一段中国的历史,从清朝开始,由古琴声引入,再到革命时期,一直延续至当代,表现出中国对未来的展望,其中需要我用钢琴揣摩六种不同的乐器,包括最古老的编钟、古琴、琵琶、竖琴等,甚至要用钢琴描绘出交响乐那般宏伟的气质。钢琴是西方的乐器,而我却将中国的元素渗透到钢琴演奏中,让大家通过一个西洋乐器去感受中国民族的东西,可以说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最后我想说作为一个中国女孩,可以有世界的舞台,我希望能让世界听到由我来表现的一个中国的声音,通过音乐让世界对中国更加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