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娜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有利于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一个班级在长期学习、生活以及日常活动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班级氛围、班级精神、班级理念,并体现在班级所有学生身上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班级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有相通之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心语文教学,要用语文教学来创设班级文化,让班级更具物质、精神、制度文化,充满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特色
一、语文教学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級物质文化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或暗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因此,在学校给班级提供的良好教育设备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包装”,让教室的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飘满书香气息。如:我们引导和鼓励每个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和报拿出来,推荐图书管理员学习学校图书管理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成立小小图书角。这不仅是语文教学中广泛阅读的需要,而且是渲染读书氛围的有效途径。在班级中开展争做图书角“主持人”、争做图书角“热心读者”、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促进班级阅读文化的形成。再如,教室的环境布置上,除了摆上一些如吊兰、文竹等不同的植物外,我还要求学生结合植物附一句话或一首诗,一方面可使学生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为植物角增添了文化的内涵。以诗句为基础,形成了 “诗情画意”的园角名称。教室里陡然增添了无限书香的气息。
二、语文教学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班级的人际关系、集体共识上。儿童的成长过程,是逐步演习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考虑“工具性”,而且要考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的深广影响。
教育学生们要学会关心与同情、尊重与信任、团结与互助、合作与奉献、竞争与拼搏等等现代人的精神品质,教育学生不能靠说教,而是让他们融入集体生活,让班级文化成为孩子们交友的乐园。我们有义务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品质。我平时很注重开读书会、举办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的语文活动,努力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同时,我更多地开展读名人故事等活动,渴望他们从名人的身上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语文教学创设书香四溢的班级制度文化
制度是一种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和价值导向作用,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班级制度文化主要是通过建立认同的规范来创设班级的文化背景,进而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方向。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每节语文课前我都会请两位同学进行三分钟演讲,主题由我设定或学生自定,学生有一周时间进行精心准备,讲完后由师生共同评议。我们利用每天中午半小时让学生在教室里阅读我亲自开出的一些优秀书目,同时,也让学生自己推荐好书。阅读时,要求学生“静心”默读。使读书逐渐成为班级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采用“选择典型”和“学生自愿”的方式展开,有利于营造阅读氛围,交流思想、锻炼口才、提高辨析能力,引领集体价值取向,其乐融融。每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开展诸如知识竞赛、美文欣赏、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丰富班级文化生活。每学期,我都会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小报设计:主题、形式、内容、中心、版面设计、小报美化等都由学生自己定。学生们凭着各自的爱好,找图案、查数据,忙得不亦乐乎。完了,布置一个小报展,一时间琳琅满目,五花八门。每到什么节日,又可以让学生自制贺卡,大家剪造型、贴图画,还要求他们写上一段情真意切的话或一首诗。一时间学生绞尽脑汁,各显神通。一件件作品:有的狂野,有的细腻,有的色彩艳烈,有的线条柔美,教室内充满了书香四溢的班级文化。
总之,不管在形式、方法上,还是在内容和培养目标上,班级文化建设和语文教学都有相通之处。用语文教学的“渗透”来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并非虚无缥缈、摸不着边际的,它也要有平台,也要有途径,也要有载体。将语文教学作为途径和载体,加之语文教师更多的书卷气息,厚重的文化底蕴,更加有利于班级文化建设,实现班级文化的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神”的和谐统一。另外,班级集体文化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作为语文老师,感觉创设以“书香四溢”为特色的班级文化是很适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