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一郎 孙晶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時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本文就一起探讨如何有效进行语文教学。
1.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阵地。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是很多语文课上都会出现的问题。而我们要积极改变这种情况,努力营造积极活泼的氛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去获得知识,尽情地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与他们沟通,多给他们鼓励。这个时候的学生天真可爱,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赏识和鼓励。我们要使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他们多一些的鼓励,多一些积极向上的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这样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有时学生做得不是很好,但你如果鼓励他一下,他就会更加努力,更有信心,也会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只有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融洽才能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教学。
2.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古人云: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提升小学生口语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一课。口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同以往的看图说话相比,口语交际不仅重视了听说训练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更突破了看图说话教学在认识功能方面的局限性,对儿童的个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未来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自然离不开思想、情感的交流,而口语交际正是所有交流手段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在未来社会,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拥有了文明和礼貌,才能说是具备了较高的人格素养和较强的生存能力。
目前的教学,讲语文知识太多,许多时间都花在分析技巧上。讲得多、做得少,考得多、训练少,所以导致效率不高。语文学习应强调运用。口语能力可以通过课堂训练来提高,而口语交际中所必需的交际心理则只有通过模拟训练和生活实践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口语交际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应更多地为学生的言语实践创设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内自主地进行口语交际。
3.加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经常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用到,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合作学习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同桌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好朋友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运用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使学生学习时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讨论时热情高,讨论得出的结果才会满意,合作学习的目的就能顺利达到。
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而且认知水平有限,能力参差不齐,小组组织者、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不一定都很强,教师如果不给予明确的具体的学习目标,只靠学生自读自悟,那样学生则会漫无边际,而且随意性也非常之大;或者学生由于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干些什么而乱作一团。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教师因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而不得不从新教起。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更重要的是,会导致学生的消极反应,甚至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有准确导向和学习的重难点,这样才会使合作学习更有效率的展开。
当然,要做到有效的语文教学,光靠以上的三点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我们自身的学习发现和不断地探索,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潜能的开发、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时又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体验到教育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