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
摘 要:环境伦理正是满足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系统之间的和谐关系的需要,以求得人类生存环境共同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产物,这是人类寻求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我国面临的一系列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等问题,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因此,应需对环境伦理的道德教育进行深化,应加快对环境伦理的学习,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正确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伦理;人与自然;环境问题;和谐发展;伦理责任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6-0026-02
环境伦理作为一种伦理思想,它是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保护运动而日益突显的,它对全球性生态危机进行了各方面的分析,要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建立一个新的价值理念。它倡导环境伦理源于人类对以往人类文明的反思,并且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所引发的现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伦理的着眼点在于人类生存于人与自然这一共同体中,并且以有限的方式,为人类的伦理道德生存方式开拓新的生态维度。环境伦理最终追求的是沟通人类世界和自然世界,致力于建立自然与文明、自然价值与人类价值相互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环境伦理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环境伦理研究的内容
环境伦理研究的是个人之间的道德现象,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相互作用。然而,人的内在运动,社会和自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这使得环境伦理学研究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和复杂性。
一般来说,人类的本身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利益,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行为作用的生物。人类的个体构成的社会环境,其生存和发展,还没有完全和个体的生存利益目标整合。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生存利益和人类个体的社会利益大致是相同的,但在微观的具体行动上,则存在尖锐的矛盾和对立,导致了以人类个体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不道德行为的利益为根本利益。所以,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来看,其核心是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其伦理指向是要建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二)环境伦理产生的根源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已经得到人类的普遍关注,最终在现代文明的一些领域中,“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问题”已经深入其中。虽然说一些学者认为文化危机是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这种只是针对文化本身而言,这个时代通常被称为主流文化模式的失范问题时代。事实上,以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念作为其实质,就是说人类赖以创造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简言之就是所谓的环境伦理。所以说,环境伦理形成的根源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
(1)水资源污染与短缺
中国水利部的数据表明:“中国位于全世界20个缺水国家当中,平均水资源量不够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地下水污染极其严重,在全国占据一半以上的比例。中国有30%的淡水资源在七大水系中已经完全失去了使用的功能,更糟的是不能用来灌溉农田。中国有75%的湖泊富营养化已经开始出现,作为中国污染事故之一的水污染事故在中国占有1/2的比例,然而其中工业污染作为水污染的污染源之一已经达到一半。另外,也因为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未来中国的淡水资源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例如,回顾过去的四十年里,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已经减少很多。出现的水资源污染与欠缺的表象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全球气候变暖
正因为人类生产活动的范围加大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含氯氟烃、四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并且急剧增加,使气候逐渐变暖,同时大气成分的变化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世界因为气候的逐渐变暖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后果是产生大部分海岸區域被浸泡。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对降雨和大气环流带来了不可避免地影响,致使气候变迁,干旱和洪涝灾害便随之产生,这些都是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和破坏的重要原因。
(3)耕地减少,土地沙化严重
回溯三十年以来,全世界人口不断在增加,人类活动的范围也相应扩大,土地严重退化的现象频频而出,相对于美国和墨西哥而言,它的总面积占二者总面积的13%,被荒废掉的土地灌溉每年均达到1 000万公顷。例如,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也随之被毁灭,而且速度极快,鸟类和动物因此将不可避免地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
(4)森林草地的减少,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
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严重,对数量增加和质量下降并存的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强大的天然林和防护林生态区草地面积持续下降。根据科学检验的结果显示,由于大自然的作用,1厘米厚的土壤形成需要200—400年,每年土壤养分的流失几乎接近一年的化肥产量。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土壤侵蚀和毁坏耕地达3 050万亩,严重威胁到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
2.人类面临的价值危机
长期以来,人们缺乏对自然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认识,产生相当大的区别。一是人们对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宝贵价值还比较缺乏,往往容易忽略或忽视它,因此需要进一步去加以认识;二是人们主观认为,地球的自然环境有足够的资源可给人类提供幸福和满足,人们可以使用并且开发而不需要更多的控制;三是忽视了自然资源所具有的限制性,其中包括大部分都是罕见的、不可再生的,一旦经过开发损耗掉就再也没有继承者了。无论如何,保护和改进本身的生存环境才是人类真正所需要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终究目的还是为了人,为了人类的生存需要及其长远利益。因此,人类最终得到人们的自身价值观中去索取人的动机和思想根源,要想转变人类生活中的多种疾病的怪象,必须从正确角度出发,对财富的概念和人们价值观的转变。
二、引发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生态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乃至生存方式,有一些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得出,人们缺少对自身和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从而使生态问题日益明显。人们不仅要透过表面看环境危机,同时也看到了深层次的问题,即所谓的环境伦理问题。所以说,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环境伦理建设。
(一)人们缺乏对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认识
一般来说,人类的认识经历了“在最初的对抗大规模的征服和抵抗自然的依赖”的时期。随着人类不断增强的自然能力,它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相应的也就越来越无节制地掠夺自然。人类无节制的掠夺和征服自然,是其自身的价值体现,如果把为人类服务的其他生物和生态环境的存在作为工具,就会使人类竭尽全力地去掠夺它们,使得它们忽视了自己已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说更谈不上对它们持有“尊重和关注”的态度。
(二)人们缺乏对自身实践后果的伦理影响的认识
伴随着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也相伴而来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因为科学技术的程度及人们的认识能力有限,加之环境影响的不及时,人类缺少对本身活动科学的解析和预知,或者说产生了极其大的偏差对预料的目的和结果。从生产方式上,如今在自然界和社会面前,人们关注的主要是最明显的后果,人们给环境甚至人类的健康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被忽视掉,而只专注眼前的利益,从而这不仅威胁着现代人的利益,而且也危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三、環境伦理规范下的政府行为及其对策
(一)加快我国环境伦理的建设,加强对公民环境伦理学的教育
如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在中国日渐明显,形成的原因之一是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巨大偏差。如何对待自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的行为时,正在被一种不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所围绕。要想正确的指导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就必须掌握正确的环境伦理学理论,这被称为重中之重。在对待如何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问题上,解决方法是既要深化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全面认识,又要清楚它背后所隐藏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这样也给全民环境道德水平带来一定的提高。
(二)加强法制力度,强化环境治理
环境立法工作的进一步强化首先需要加快配套的环境立法起草的进程,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制裁。其次相应的环境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履行自身的职责,要有一定的信心进行依法监督。各级政府负责本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并为各行业保护负责,因此,责任制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和完善。如果法律法规已经实施,环境问题相应的也就可以不再产生,人们所居住的环境相应会更好。所以说,提高环境伦理的认识,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是人们的重要保证。
(三)落实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
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发展生产力即改善环境,需大力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到相应的责任,同时关键在于紧抓制约环境保护问题,重点在于影响群众健康问题。”对此,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部门进行分工合作,确保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与此同时,各级政府要按期的听取汇报,加强部署环境保护工作,并加快施行环保计划,积极地检查落实情况,有效地解决问题,保证实现环境目标。
(四)加大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加大国际环境合作,切实履行国际环境条约,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和政府形象,承担我国保护全球环境的责任。通过履约和国际合作,我国发展方式得到相应的转变。当然,现阶段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也存在不同方面的原因。要想尽快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相应的部门加以配合,采用多种方法结合的方式,同样过程也较复杂。我们不仅要加大学习环境道德知识,在进一步提高环境道德意识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改进法制力度。
四、结语
现如今,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就是对环境问题的理论研究。总之,生态危机不仅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后果,也是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环境伦理提供的前瞻性的反省与批判就是来解决当下的危机,以便更好地寻找新的出路,同时使人类对未来的世界充满希望与期待,并且做到积极地回应生命的深切呼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此基础上,倡导并加以确立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意识,把全人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实现全人类利益的实践中,实现其个人的全面利益。只有当人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构建环境伦理,才能为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福森.自然的价值[J].长白学刊,2001(1).
[2]栾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观[N].四川日报,2000-11-17.
[3]贾丁斯.环境伦理学[M].林官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责任[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