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长沙方言是湘方言的代表方言。本文对长沙方言的叹词从调型、语法的角度进行了梳理,发现长沙方言叹词声调包含5种调型;语法功能表现在大多时候单独使用,少数情况下充当谓语、状语等句法成分。之后,从方言角度探讨了叹词的表意性。
关键词:长沙方言 叹词 语音特点 语法功能 表意性
叹词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实词,是表示感情以及招呼、应答的一类词,它的数量不多,一般不与其他词语发生结构上的关系,能组成独立成分,前后有停顿,也可以独立成句。叹词的意义比较空灵,只能根据语境来分析它的具体意义。
本文考察长沙方言的叹词。长沙方言是湘方言的代表方言,方言内部有老派方言和新派方言之分,这种差异既体现在年龄上,又体现在地域上,有城区、郊区之别。从目前的情况看,新派居多数,老派居少数,在郊区及农村则仍为老派。本文记录的为城区新派音,使用人口三百余万人。
本文先对长沙方言的叹词进行逐一描述,再分析其语音、语法、表意性方面的特点。
一、长沙方言叹词的类型
胡明扬(1981)将北京话叹词分为表情叹词、表态叹词和表意叹词三类,我们将长沙方言叹词也分为这三类。同音的叹词或语音上发生变化的叹词,即音高、音强、音长发生变化,表达不同的意义时,我们认为是不同的叹词。
(一)表情叹词
表情类叹词是指由周围的事物或对方说话的内容引起某种感情的叹词,如:惊讶、惋惜、诧异、不满等。它不依赖于话语的连接,在交际中通常伴有一定的面部表情。
1.啊吔1[aiε],也可说啊呀[aia],或者吔[ie]
表示惊讶或意外。如:
(1)啊呀,何解到处是水啰?(哎呀,为什么到处都是水呀?)
(2)吔,几个月冒看见,你变化好大啊!(啊,几个月没见,你变化好大啊!)
例(1)说话人看到满地的水非常惊讶,发出了惊叹声,例(2)说话人看到对方变化之大感到很意外。相比较而言,“啊呀/吔”惊讶的程度比“吔”深,且程度越深音长越长。
2.啊吔2[aiε]
表示惋惜:
(3)啊吔,一隻咯好的碗打烂哒!(哎呀,一只这么好的碗打碎了!)
(4)啊吔,我昨天去哒就好哒!(哎呀,我昨天去了就好了!)
3.啊吔3[aiε]
表示恍然大悟,多用来表示突然明白了某事。例如:
(5)啊吔,你就是小王啊!(哎呀,你就是小王啊!)
(6)啊吔,是咯样的哦!(哎呀,是这样的啊!)
例(5)表示突然明白了某事,例(6)表示恍然大悟。
4.唉[ai]
表示心里烦闷或惋惜时叹息:
(7)唉,你又不是不晓得,冒的办法嘞!(唉,你又不是不知道,没有办法呢!)
(8)咯好的机会就放弃哒,唉!(这么好的机会就放弃了,唉!)
例(7)说话者因心理烦闷而叹气,例(8)因惋惜而叹气。
5.哎呀1[aiia]
表示着急、埋怨:
(9)哎呀,你何解不早点讲啰?(哎呀,你为什么不早点说呢?)
(10)哎呀,快点啰,要迟到哒!(哎呀,快点啊,要迟到了!)
例(9)说话者因着急而生气,例(10)在埋怨、催促对方。
6.哎呀2[aiia]
表示不耐烦的情绪:
(11)哎呀,好哒啰,紧(同音字)讲得!(哎呀,好啦,说了这么久!)
(12)哎呀,只要他答应就可以哒。(哎呀,只要他同意就可以了。)
例(11)说话人听对方啰嗦而显示出不耐烦,希望对方住口,例(12)因对方不断要求,说话者一再妥协而感到烦恼。
7.哎哟1[aiio]
表示不满,如:
(13)哎哟,你总算回来哒!(哎呀,你总算回来啦!)
(14)哎哟,你何解才回来啰?(哎呀,你怎么才回来呀?)
这种不满情绪是轻微的,说话人常常带有关爱之情,常用在长辈对晚辈、或同辈家人之间,语气较轻,音长较长。
8.哎哟2[aiio]
身体不适时疼痛呻吟。
(15)哎哟,痛死我哒!(哎呀,痛死我啦!)
9.哦[o?]
表示领会、醒悟,相当于“原来如此”:
(16)哦,是咯样子啊!(哦,是这样的啊!)
(17)哦,终于搞懂哒!(哦,终于弄明白了!)
例(16)表示领会了说话人的意思,例(17)表示听话人终于领悟过来。
10.哦哟1[oio]
表示意外、惊喜之情:
(18)哦哟,你打扮得蛮洋气啦!(哎呀,你打扮得好时尚啊!)
(19)哦哟,是你们啊,贵客啦,快进来!(哎呀,是你们啊,贵客啊,快点进来!)
11.哦哟2[oio]
表示讽刺,一般表示的是反语。
(20)哦哟,那你还蛮厉害唻!(哎哟,你还挺厉害的嘛!)
因为表讽刺意,语气比“哦哟1”强烈些,音高起伏较大,且“哟”的语音适当延长。
12.哦嚄[oho]
表示惊讶,用于突然出现的但一般是不愉快的事情所做出的反应。
(21)哦嚄,我忘记收衣服哒!(哎呀,我忘记收衣服了!)
(22)哦嚄,杯子掉下去哒!(哎呀,杯子掉下去了!)
例(21)表示说话人突然想起忘记某事而表示惊讶,例(22)用在发生意想不到的事后的惊叹声。
13.咹1[?an]
表示诧异,语音较重。如:
(23)咹,还有咯啊事啊?(啊,还有这种事儿啊?)
(24)——听说小明评哒先进。(听说小明评了先进。)
——咹,不可能呗!(啊,不可能吧!)
(二)表态叹词
表态叹词用来表达自己对说话内容的态度,如肯定、否定、强调等。
1.嗯囖1[?n?·lo?]
表赞同。如:
(25)——他的画就画得蛮好啦!(他的画画得真好啊!)
——嗯囖。(嗯。)
2.欸1[ei]
表示不以为然,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如:
(26)欸,莫咯样讲噻,他还是不错的!(哎,不要这样说嘛,他还是可以的!)
(27)欸,那应该不会呗?(哎,那应该不会吧?)
“欸3”的语气相对于“欸1”也缓和一些。
3.咹2[?an]或[?an?]
表示不以为然,表示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用于疑问句中。如:
(28)咹,未必是咯样子啊?(啊,难道是这样的啊?)
(29)咹,那不见得呗?(啊,那不一定吧?)
说话人因不理解提问的同时,包含对说话人行为的不赞同。
4.哼[x?n]
表示不满、不相信、鄙夷的口气,有时带有傲慢的态度。如:
(30)哼!有么子了不起的!(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31)哼!莫高兴得太早,我们再比一盘!(哼!不要高兴得太早,我们再比一次!)
5.呸[p‘ei]
又可说成呸曲(同音字)[p‘ei·t?i?u?]表示唾弃、斥责、蔑视。如:
(32)呸!我才不相信嘞!(呸!我才不相信呢!)
(33)呸曲!亏你想得出来!(呸!亏你想得出来!)
相比较而言,单音词“呸”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
(三)表意叹词
表意叹词侧重于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命令、追问、提醒、呼唤、应诺等。这类叹词一般用在对别人的话作出反应时,即使不需要表情的配合也能从词语中明白说话人的意思。
1.欸2[ei]
“欸2表示”向陌生人打招呼,有不允许某人做某事的意思:
(34)欸,你是何时进来的啊?(哎,你是怎么进来的?)
例(34)包含了制止听话人进入的意思,有时候可以重复。
(35)欸欸欸,现在不能进去!(哎哎哎,现在还不能进去。)
这类叹词的语气较重,因为它往往包含着引起对方注意的意思。
2.欸3[ei]
表示向对方打招呼,既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陌生人,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喂”。如:
(36)欸,快点来看啰!(喂,快点儿来看啊!)
(37)欸,累你把车子挪过去一点好呗?(喂,麻烦你把车子往那边挪一点好吗?)
例(36)用于熟人之间,一般说话人比较着急,想吸引同伴的注意力。例(37)用于陌生人之间。
“欸3”的语气相对于“欸2”要缓和很多。
3.嗯[?n?]
“嗯”表示应答,语音较轻,音长较短,如:
(38)——明天记得带笔记本啦!(明天记得带笔记本啊!)
——嗯。
可以重复使用,有“唯唯诺诺”义。如:
(39)——咯是我第三次告诉你啦,要记住啦!(这是我第三次告诉你啊,要记住啊!)
——嗯嗯。(嗯嗯。)
4.嗯囖2[?n?·lo?]
表应答。如:
(40)——明天是星期二呗?(明天是星期二吧?)
——嗯囖。(嗯。)
此处叹词用来回答对方的提问。
5.咹3[?an]
表示追问,多指没有听清对方说什么,请对方重复一遍。
(41)咹,你讲么子啊?(嗯,你说什么啊?)
(42)咹,你再讲一遍好吧?(啊,你再说一遍好吗?)
6.咹4[?an]
表示疑问、提醒、请求、征求,这个叹词比较特殊,一般用在句末,相对于表诧异的“咹1”语音较轻。如:
(43)咯两天何是冒看到你,咹?(这两天怎么没有见到你,啊?)
(44)今天回去要做作业啦,咹!(今天回去要做作业啦,啊!)
(45)莫去打牌哒,咹?(不要去打牌了,啊?)
例(43)表示因没看到对方而疑问,例(44)表示提醒对方要完成作业,“咹”相当于“你听见了吧”,例(45)在征求对方意见,句末的“咹”类似于商量疑问形式“好不好”。
刘宁生(1987)专门提到了这个后置叹词,普通话中读音为“啊[a35]”,广州话中发音为[ha35],如他文中举的例句“细老哥咪同人打交哋啊,[ha35]!(小孩子不要跟别人打架呀)”。南京话中发音为“[?31]”,如“慢慢走,[?31]”①。这个叹词有时候可以粘于句末,相当于语气词,也可以作为叹词,与前句存在语音上的停顿。
7.喋[tie]或[tie]
“喋”表示让人注意自己所指的事物。如:
(46)喋,桌子放咯里啰!(喏,桌子放这里啦!)
(47)喋,书在那边,冒看到啊?(喏,书在那边,没看到呀?)
陆镜光(2005)认为“喋”属于指示叹词:“它跟其他叹词一样,能在句首出现,可以独立成句,但同时又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它们具有两种主要的用法:手势用法(或现场用法)和象征用法(或非现场用法)。”②我们认为它具有表意性,即提醒听话人注意某事物,意思相当于“你看”,可归入表意类叹词。
这类叹词的用法必须伴随手势或眼神,使用双方一般是比较熟悉的关系,用在比较随意的语境中。有时候问话人可能问了几遍,说话人表示出不耐烦的神情,如例(47),说话人在问话人还没有找到物品时直接用叹词和手势指示。
二、声调调型分析
长沙话叹词声调能读全调,能重读,调值能延长。
叹词的调型问题,之前有学者讨论过。徐世荣(1983)曾概括了自《马氏文通》以来关于叹词音高的研究,指出叹词不能归入普通话的四个调位,不能用四声的调号来表示其低昂变化。姚锡远(1996)谈到同一叹词调值的不确定现象,是叹词语音不确定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说明叹词的音高不是声调。谢仁友(2008)指出叹词因其本质特性——记音性,即表达人类情感的记音符号,超出了一个语用的语音系统。以普通话为例,“叹词有的音高更高(如表示惊讶的平调‘啊),有的更低(如表不起的平调‘嘶);有的音长更长(如表领悟的升调‘哦),有的更短(如表不满意的低降调‘嗳)”③。
长沙方言叹词的音高也存在超出长沙话声调系统的情况,如“啊吔、哎哟、哦嚄”等双音节叹词的第二个音节,音高调值近似于长沙话入声24,但根据说话人语气的轻重程度,有时候会比24高,达到25。同样是“咹”,表示诧异时和表示疑问时调型都上扬,而表示诧异的“咹1”上扬的调值会更高。因此我们用调型来标识叹词的声调。
从以上诸类叹词中,我们总结出长沙方言叹词声调包含升调、降调、平调、降升调、轻声五种调型,以下是长沙方言叹词声调的几种调型:
升调:咹[]
降调:唉[]、欸[]、呸[]、哼[]
平调:咹2[?]、哦[?]、嗯[?]
降升调:啊吔[]、哎哟[]、哦哟[]、哦嚄[]
轻声:嗯囖[??]、呸曲[?]
总体而言,升调表示惊奇、追问等语调,语调上扬,音量增强;降调表示惋惜、叹息、斥责等语调,语调下沉,并相应加大音长;平调表示同意、应答、醒悟、不以为然等语调,音量较为平缓;降升调表示惊讶、意外、讽刺、不满等语气,语调有起伏,音量较强。
刘宁生(1987)通过比较不同方言的音高类型,认为如果忽略调值的细微差别,可以归纳出四种超方言的基本音高类型:平、升、降、降升。他认为诸方言的一致性最突出的表现为:1.“传疑”的叹词用升调;2.“伤感”的叹词用低降调,且相应加大音长;3.“否定”的叹词用降升调;4.平调一般有高低之分,高平调倾向于表示惊讶,尤其是十分惊异。低平调表示低落的情绪。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长沙方言的音高类型和刘文归纳的超方言的音高类型是一致的,具体到每一种调型所包含的含义也比较接近。
三、语法功能
1.长沙方言叹词的基本功能是充当独立语,可用于句首、句中、句末。如:
(48)哦哟,咯玩意还蛮新奇的啦!(哎呀,这东西还挺新奇的啊!)
(49)喊他来帮忙啊,唉,就莫指望哒。(叫他来帮忙啊,唉,就不要指望了。)
(50)你听懂了冒,咹?(你听懂了没有,啊?)
这三种用法中,句首是最常见的,其次是句末,句中最少见。
2.普通话的叹词有时候可以作状语或宾语,重叠后可以作状语。长沙话叹词也可以这样使用。如:
(51)他痛起来在那里“哎哟哎哟”地叫咧!(他痛得“哎哟哎哟”地叫呢!)(状语)
(52)何解一天到晚听到你“啊吔啊吔”啰?(怎么一天到晚听见你“哎呀哎呀”呢?)(宾语)
吕冀平(2000)认为,叹词在句中充当某些实词的用法,如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临时性用法,不是叹词的主要用途,可以算作叹词的活用。
叹词有时候为了表示程度加深,可以重复。如:
(53)啊呀啊呀,不得了哒,那边起火哒!(哎呀哎呀,了不得了,那边起火了!)
四、长沙方言叹词的表意性
叹词的表意性,与其他具有明确词汇意义的实词不同,它脱离了具体的语境词汇意义并不清楚,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叹词“啊”包含5个义项:表惊异或赞叹、表追问、表惊疑、表应诺、表示明白过来,义项间没有关联,如果没有语境,单纯的一个叹词并不能代表具体的含义。但是,当它进入了具体语境以后,叹词的表意性就鲜明了,不是随意、含混的。
我们列举一个方言例句来说明因叹词的不同,表意性也有所不同:
(54)——听说从下个月起每个月都要检查。
——咹,还有咯事啊?
——哦,还有咯事啊!
——唉,还有咯事啊!
以上三句回答后半句都一样,只是叹词不同,说话人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是不同的。“咹”表示诧异和质疑,略带不满;“哦”表示知晓、领会;“唉”表示叹气、无可奈何。
长沙方言的声调和音长也具有辨义作用。如表示不以为然的“咹2”多用平调“?”,表诧异、追问、提醒的“咹”一般用升调“”。又如,“哦哟”一词有两个义项,表示“意外、惊喜”义的“哦哟”,第二个音节的语音不延长;而表示讽刺义的“哦哟”第二个音节的说话人语音一般都延长,有意表现反讽意味。
叹词丰富的表意性,能够帮助说话人表达生动、细腻的情感,且简洁有力。在言语交际中,准确恰当地使用叹词,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感情,达到传神的目的。
注释:
①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
②陆镜光.汉语方言中的指示叹词[J].语言科学,2005.
③谢仁友.叹词的本质特点、注音和词形[J].辞书研究,2008.
参考文献:
[1]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长沙方言词典[Z].南京:江
苏教育出版社,1998.
[2]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伍云姬.长沙方言研究[M].长沙:湖
南教育出版社,1999.
[3]胡明扬.北京话的语气助词和叹词[J].中国语文,1981,(6).
[4]刘宁生.叹词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3).
[5]徐世荣.叹词注音时能够使用字调符号吗?[J].中国语文通讯,
1983,(3).
[6]姚锡远.现代汉语叹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7).
[7]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8]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唐昱 湖南长沙 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4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