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2015-05-30 00:25段益民
现代语文 2015年9期

摘 要: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三者体现为来源、意义和频率的差别。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是交叉关系,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之间都是同源的,也都是同义的。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就其同源而言都可是原生式和再生式,就其同义而言可以是等义或近义。三者体现了成语生成、演变、语义优选等复杂的矛盾和联系。

关键词:同源成语 同义成语 通用·异体成语

有三类成语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纠缠、交错之处,即同源成语、同义成语和通用·异体成语。

本文拟从来源、结构、意义等方面分析这三类成语的同异之处。

同源成语指一组具有共同语源的成语,如出自同一寓言传说、历史故事、诗文小说等,其结构方式可以是诗、文的截取或典故的概括。

从生成方式来看,同源成语可分为原生式和再生式两类。原生式指对同一语源从不同引用角度构成不同成语,成语间都是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和“睚眦必报”两个成语同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原文为“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由此段话截取这两个原生式成语。

再生式同源成语指在某语源的基础上产生某成语,再在这个成语的基础上产生另一个新成语。后出现的新成语称再生式,和先出现的构成间接同源的关系。如“睚眦之怨”产生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这三个成语,这三个成语和“睚眦之怨”是间接同源的关系。

从意义来看,无论是原生式成语还是再生式成语,意义都可相近、相关或相异。如“既往不咎”,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责备,源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尔后,“咎”改为“究”,而“既往不究”指对过去做错的事不再追究,二者意义相近。

又如“望洋兴叹”“见笑大方”“大方之家”三个同源成语皆出自《庄子·秋水》中河伯见北海若的寓言。但“望洋兴叹”喻大开眼界而惊奇,或喻做事力量不足而元可奈何;“见笑大方”谓让高明者取笑;“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者,三者意义相关。

再如“自以为是”指总以为自己是正确的,源自《孟子·尽心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日德之贼也。”尔后,人们改“是”与“非”,表示经常想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两个成语意义相反。

同义成语指一组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意义相近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取义角度、表义倾向等差别。如:“亲密无间”和“形影不离”,二者都表“关系亲密”,但取义角度不同——“亲密无问”表没有丝毫隔阂,着重心灵的相通,可用于异地或同地;“形影不离”表一刻也不分离,着重空间的距离相近,只能用于同地。

意义相同的同义成语往往具有语体的差异,如“杀鸡取卵”(书面语)——杀鸡取蛋(口语);“声色犬马”(书面语)——声色狗马(口语)。

同义成语可能是同源成语,如前“睚眦之怨”“睚眦之私”“睚眦之嫌”“睚眦之隙”。既可是原生式,也可是再生式。但也可能不是同源成语,如“螳臂当车”和“蚍蜉撼树”都比喻“自不量力”,但语源不同。“螳臂当车”源自《庄子·人世间》“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蚍蜉撼树”源自唐朝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通用·异体成语是依据成语的社会使用频率来确定的。在一组成语中,社会使用频率最高的叫通用成语,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通用,其余的叫异体成语(也叫或体成语)。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和同义成语,但大都分别是同源成语中的原生式和再生式,是同义成语中意义相同的。

通用·异体成语可以分三类(以下各例在前者为通用成语,在后者为异体成语)

一、异序式

异序式指成语语言单位不变,但词序发生变化。如:AB-BA式,成语中的两个语言单位倒序构成一个新成语。如:

轰轰烈烈——烈烈轰轰

大名鼎鼎——鼎鼎大名

光明正大——正大光明

班门弄斧——弄斧班门

以上各例是成语的全部语言单位倒序。其他形式也十分复杂。如:

凶多吉少——多凶少吉 (ABCD——BADC)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 (ABCD——ADCB)

舞文弄墨——舞弄文墨 (ABCD——ACBD)

节衣缩食——缩衣节食 (ABCD——CBAD)

铁石心肠——铁肠石心 (ABCD——ADBC)

夜以继日——日以继夜 (ABCD——DBCA)

变换语序的成语由于语言单位没有改变而意义基本不变。

二、异素式

这类通用·异体成语是通过替换不同语素而构成的。例如:

异口同声——异口同音 (“声”“音”为近义语素)

返老还童——反老还童(“返”为今字,“反”为古字)

首倡义举——首唱义举(“倡”为本字,“唱”为通假字)

心如铁石——心如金石(“铁”“金”语义关联)

三言两语——三言五语(“两”“五”数字语素相异)

雄才大略——雄材大略(“才”“材”为异体词)

书声琅琅——书声朗朗(“琅琅”“朗朗”为同音语素)

三、长短式

这类成语长度不同,大都是通用成语较长,为了语言精炼,结构简洁,通过压缩、概括或截取,构成另一个(些)异体成语。如: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竟成(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部分粘合)

近水楼台先得月——近水楼台(异体成语为通用成语的截取 )

这类成语一般意义不变,但详式较精细,运用频率较高。简式较概括,有时意义不明确,需以详式作为参照。

通用成语和异体成语之间的意义较为复杂。意义较明确、精炼、贴切、通俗的成语往往是通用成语,运用频率较高,其他则是异体成语。

由于两种成语都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因此,可以产生各种复杂的意义联系。

一组通用·异体成语的意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类:

(一)意义全同

包括:1.本义同;2.本义、引申义同;3.本义、比喻义同;4.本义、引申义、比喻同。例如:

翻江倒海——倒海翻江。(本)形容水势很大,波涛汹涌澎湃。(引)①形容破坏极甚,状况混乱不堪。(引)②形容心潮起伏,激荡翻滚。(喻)比喻力量巨大或者声势浩大。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基本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全部相同。

(二)意义部分相同

包括本义异、引申义同以及本义异、比喻义同的情况。如:日暮途穷——日暮途远。以上一组通用·异体成语本义相反,“穷”表路尽了,“远”表路很长;但这两个成语都可比喻“无路可走,力竭计穷,接近灭亡”。

(三)意义有细微差别

往往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都有所差别。如:重起炉灶——另起炉灶。以上“重起炉灶”本义为“重新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把以前中断的事业恢复起来。“另起炉灶”本义为“另外支起炉灶”,比喻义强调从某一团伙中分离出去。

简而言之,上述三类成语的差异为:同源成语注重其来源,同义成语注重其意义,通用·异体成语注重其运用频率。一组同源成语都有其相同的来源,其构成方式有原生式和再生式,其意义可以相近、相关和相异。

一组同义成语可以有共同的来源(这一部分兼同源成语),方式可能是原生式或再生式;也可以来源不同(这一部分非同源成语),但意义相同或相近。一组通用·异体成语都是同源成语(可有原生式或再生式),也都是同义成语。但同源成语意义不同的不是通用·异体成语;同义成语来源不同的也不是通用·异体成语。

参考文献:

[1]许肇本,段益民.通用·异体成语词典[Z].北京:中国书籍出版

社,2003,(3).

[2]段益民.论通用·异体成语的优选机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段益民 广东广州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基础部 51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