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清 郭少冰
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东平小学的办学理念“大教无痕·小学有成”,蕴含着求学者和施教者共同的意愿。
大教润“物”,兼容天下,无痕无形。无形则容纳“多形”,润泽智慧,看似“无痕”之上,而成其泱泱“大象”;《易》有曰“小往大来”,万物发于小,成于大,则物之因小而需积,积之则聚,聚之则凝,凝则有成。
教者,小教教人以术,大教教人以道。道无形,教亦无痕,无痕之下,实已润物。故施教者需不拘泥于形式,犹如“蜻蜓点水”,正人于玩乐间,点拨于花丛间,不仅授知术,更令其悟之道。
学者,学由小伊始,小而渐大,大而渐成,格物致知,止于至善。此如“蜜蜂采蜜”,博采众识,取精存真,而后自主构建立学立人之大器。
教为立学之根,学求立品之成。大小相拥,合则为尖;教学相融,师生相长;有无相生,润物无声;启智有道,无痕至成。
至善团队:同伴互助,智慧同行
学校发展,教师第一。东平小学的教师成长理念是:不让一个老师掉队,构建“胜任、优秀、卓越”的梯队。核心价值观是:一样的理念、一样的声音、一样的优秀。一样的理念是让“大教无痕·小学有成”内化为每位教师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归宿点;一样的声音是凝聚力的表现,是团队力量的体现,是东平教育发展的历史承载;一样的优秀是同伴互助、智慧同行的结晶,是互相欣赏的魅力,是和谐发展的动力。
1. 构建思想共同体。教师要做“大教师”,进而成为名师、大师。“大教”就要有大胸怀、大气魄,有大学问、大魅力,有大课堂、大世界,这样的教育才是现代的、开放的、包容的。
2. 构建教学共同体。通过学科教学的交流、经验的分享,集体备课的互补,探索“学科教师团队、青年教师团队、中年教师团队、老年教师团队”等教学共同体建设。
3. 构建研究共同体。以行动研究为媒,以案例研究为点,以小课题运作为主,提倡小组合作,形成不同类型的研究共同体。由点连线,由线织面,推动学校在研究中前行,教师在研究中发展。
4. 构建读书共同体。这既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内在发展的需要。通过阅读更新理念、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塑造灵魂。全体教师共读《第五项修炼》《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课堂观察》等书籍,围绕教师书吧、举办读书报告会、好书交换站、开设读书论坛、编辑阅读刊物来建设读书共同体。
至精管理:科学规范,人文并重
东平小学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管与理。先理后管,理是理念,管是策略,理引领管,管推进理。提升管与理的水平,就是要善于思考教育,善于实施教育。我们以《第五项修炼》的系统理论为管理的基础,理清各个管理的节点,根据“明确学校重点工作任务,设置重点工作岗位,选准重点工作人员,明确重点工作责任,加大重点奖酬与处罚力度”的原则,盘活管理资源。
1. 树立“制度管理,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我们制订并完善《东平小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东平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东平小学德育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制订各类规章制度的時候,认真地倾听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度的要项给教师留有空间和方便。
2. 管理就是服务。为教师服务,使管理更人性化更具可接受性;为学生服务,使管理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为家长服务,使管理能延伸到社会,使学校的教育活动取得家庭和社会的大力支持。
3. 管理就是效率。讲究管理效率,这要求管理人员增长自己的管理知识,提升决策力、执行力,高定位、低重心地深入一线管理,去繁就简,去粗取精。
至美德育:班级特色,活动育人
无痕教育是民主平等的教育、是大爱无私的教育、是适合儿童的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是自然生态的教育。
“我的地盘我做主,把班级还给孩子”是东平小学班级管理理念,班级特色建设是东平小学创新德育管理的抓手,旨在张扬班级和孩子的个性,营建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成为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阵地。
在2015学年,全校有环保小天使、魅力剪纸、折出我未来、书香墨韵、话说汉字、阳光书屋、小故事·大德育、巧手变变变、悦读教室、绘出我精彩、心灵快乐窝等班级特色主题。我们的班级特色有如和煦的春风,吹遍东平校园、吹进学生家庭,家校携手铺就了东平孩子的成长之路。
学校德育课题《无痕育人——东平小学班级特色建设的实践研究》在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中立项,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师生收获着丰硕的果实。例如,唐志梁老师的论文《“折出我未来”班级特色建设的构想与实践》获佛山市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设计一等奖,他的论文《折出我未来——以折纸为抓手建设特色班级》发表在《班主任》2013年第四期;他的行动研究案例《我的地盘我做主——班级特色对班级建设的重要性》获佛山市教师校本行动研究一等奖。
东平小学的“班级特色”放飞儿童梦想,践行“无痕教育”,演绎“慧指文化”,养育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还原了教育的本真。
至悦课程:校本开发,特色纷呈
课程专家斯基尔贝指出:“设计课程的最佳场所在学生与教师相处的地方。”我校地处陶艺、广绣等传统文化生根发芽的所在地,经过探寻根源、申报课题、建工作室,找到了一条有效的校本课程开发路径。我们的校本课程项目考虑了下列因素:一是区域传统历史文化和特色,如广绣课程、陶艺课程;二是学校的特色主题文化,如绘本课程、篮球课程;三是教师的师本课程,如形体课程、水乡国画课程。
作为一门课程,单纯地依靠每周一课时的教学,显然比较单薄。因此,我们将校本课程及其活动有机地与学校学科活动、主题活动相互整合,进一步丰富校本课程内涵,推进校本课程实施向纵深行进。
六大课程(见图表)既有在学校课表内开设的,也有利用大课间、社团活动等时间实施的,为课程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们积极创新校本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拓宽课堂视野,实现了从教室走向校园,广纳资源,体验探究。
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求在评价主体上多元化,可由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构成。社团制定学期展示计划,通过音乐节、美术节、体育节等生动新颖的形式,丰富校园生活,不仅为学生个性特长展示提供平台,还汇报了校本课程研究成果。
至趣课堂:问题导学,个性飞扬
我们认为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教师是合格教师,做到了“智慧教学”的教师是优秀教师。教师的课堂成熟有三个阶段,一是致力于缩小“有效教学”与“智慧教学”两者之间差异的过程,从“操作技法”走向“专业素养”;二是从“从学科内容的内迁移”走向“跨学科内容的外迁移”;三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走向卓越。
“问题导学”课堂是落实乐从教育局“双圆四主”善乐教育体系在东平小学最好的行动诠释,也是2015年东平小学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创新。我们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流程,培育适合新型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创建以“问题导学”为核心的学科课型,在“问题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改革,塑造“知礼·阳光·大气·自信”的师生形象,促进东平小学的内涵发展。我们更鼓励有思想、有能力、有行动、有成果的教师探索班级课程建设、学科课程开发,形成个性课堂(教室)。例如,樊冰华老师的“校园生活作文”,林泽刁老师的“错题资源利用”,谭少贤老师的“数学日记”,骆亚军老师的“生存作文”,曾娜老师的“故事爸妈”等。在这里,我们允许不同的老师走不同的路,允许一部分老师快速成长起来,成为有思想、有理念、有行动的“领头雁”。
至慧文化:慧指自创,特质呈现
东平小学的“慧指文化”体现了用孩子的心态去感悟童心、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双手去创造智慧的办学理念——“大教无痕·小学有成”。这一文化的内涵是:学生用智慧的手指创造智慧,培育动手实践能力、丰富想象力和创新力。
1. 绿韵家园。以2014年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为契机,创建了绿韵廊、木瓜园、葡萄园、香蕉园、龙眼园、桑树园、玫瑰园、菜园、陶趣园。校园里的每一处绿都由孩子们亲手栽种和培育。他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株株绿色植物,文明行为、责任感、爱心的种子也植根于幼小的心田。木瓜园里又大又黄的木瓜、香蕉园里的串串香蕉是东平所有孩子心中的期盼和牵恋,“木瓜奖”“香蕉奖”“葡萄奖”等水果奖项成了周一升旗礼、学校颁奖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2. 陶艺乐园。陶艺是东平小学的又一大特色。学校行政楼高墙上的“笑脸墙”壮观、独特,镶嵌其上的300多张笑脸是东平小学师生们的杰作,也是师生幸福生活的写照。“笑”在陶中,“笑”在墙上,笑在校园,笑在师生们脸上,笑意蕴藏心中。每幢教学楼的楼梯、走廊上都裝饰着的趣味陶片,这些都是东平教师、孩子及其家长们自己设计、并亲手制作的陶艺作品。
3. 书香校园。爱书吧、格林岛绘本馆、班级图书角、沁香园、静思轩,东平小学校园的每一个师生活动的角落,都可以随手找到阅读的书籍,“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这里变成了现实。每年一届的“淘书节”让孩子沐浴书香;班级同读一本书,让孩子走进名家的精神殿堂;教师读书会,让一批“书虫”老师的梦想再次起航。
东平小学的校园文化是属于东平人自己的文化,凝聚着教师、孩子、家长的智慧;优美、高雅、舒适的环境氛围,散发着人文的芬芳,演绎着儿童指尖上的美丽,奏响了东平教育温馨和谐的美妙乐章。
“大教无痕·小学有成”是东平人的教育追求。至善团队、至精管理、至美德育、至悦课程、至趣课堂、至慧文化为“无痕教育”之承载;个性张扬、愉悦成长、情系校园、精神丰盈为“教育有成”之绽放。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特级教师、佛山市东平小学校长;佛山市东平小学副校长)
南国暑假,安静校园,一阵微风仿佛传来一群孩子的欢笑声……《学校品牌管理》杂志副总编何池歆、培训部主任伍秀林、记者林丹一行来到了广东省佛山市东平小学,与谢立清校长展开了一场耐人寻味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