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燕
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将要开始写作文,这一阶段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很多学生出现怕写、厌写的现象。如果教师能在这一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得法,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激发作文兴趣,从而建立写作自信心。那么,如何做好小学作文入门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兴趣和信心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点,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去写,才乐于表达;有了信心学生才敢于去写。具备了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学生才会把写作作为自身一种学习的自学行为,长久下去学生的作文才会写得好。在三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信心。从而使三年级的小学生人人爱作文,人人乐意写作文。在教学中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让学生觉得写作文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让他们知道作文的内容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可以随手拈来。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我在教学中把学校、家庭、社会融为一体,经常组织与语文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把劳动、美术、体育与作文密切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二、帮助学生收集写作素材
作文素材都源自生活。欣赏到的美景、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父母师长的关爱、同伴之间的友谊都是写作文的素材。然而,三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太小,他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关注这些,因此,他们写起作文来往往觉得没有材料,或者简短数语。从这样现象可以看出三年级的学生不能够独立收集作文素材,指导学生如何收集写作材料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真观察生活的重要性,要养成把观察到的作文素材记录下来。同时,还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把这些观察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要做到这些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走出教室实地观察。熟悉的校园、繁华的市场、美丽的公园等。可把学生带到这些地方,让他们身临其境,训练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他们观察的兴趣,从而培养他观察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物一景都可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而作为万物之首的人类,更应该是我们时刻关注的对象。
2.教师可以创设活动情境,向学生再现写作素材,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观察状态。例如,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实际。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前夕,分别引导学生为爸爸、妈妈做些事;在班级开展“献爱心”活动,开展赛诗会、演讲比赛;充分利用学校组织的春游、运动会、参观活动;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开展辩论赛。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写作无话可说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多说
会说才能会写,说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出来。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是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能力就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这样做可以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教学中我发现,平时不怎么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表达出来。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能有条理、表达出自己想说得画,可以在训练过程中,让先列出简单的提纲来,然后按照提纲顺序慢慢说。
四、淡化作文写作中的“条条框框”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在格式要求上不要太严格,不必局限于作文写作中的“条条框框”。只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反映的是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体现的学生对生活的发现和感受,也就是说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就行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并没有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没有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其结果往往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泯灭了他们的写作才情和个性。例如,孩子们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確”,学会了编写几代人似曾相识的“红领巾的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孩子们的作文中都引用了诗歌。作文课上,学生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好评,获高分。面对这样的现实情况,我的作文教学以及评价必须要改变,要鼓励孩子们敢于吐露真言,写真事,写真实想法。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条条框框”必须要突破,给学生一个自由作文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而不是人云亦云的人。
总之,作文起步教学是有难度的,但只要耐心引导、方法得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注重学生的语言和生活积累,从而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与技能,这样学生就不会怕写作文,就会获得写作的信心,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就会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