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辉 宋金旺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常见的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又称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或对称性多神经根炎。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1]。它是一种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其发病多见于男性青年。现对在我院就诊治疗的3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分析。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09—2014-09于我院就诊的35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20~54岁,平均年龄(33±1.7)岁;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2±1.3)岁。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表征均符合2010年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2]。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疾病,确诊为格林巴利综合征。两组相比在普通人口学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护理,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病重者实施重症监护。治疗组应用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液(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灭菌注射用水将制品溶解至IgG含量为5%,免疫球蛋白0.4g/(kg·d)静脉滴注,连用5 d。同时服用甲泼尼龙片(生产厂家Pfizer Italia S.r.l),30 mg/d,顿服,视病情逐渐减量。对照组不使用甲泼尼龙片。治疗5 d、10 d、20 d、30 d时分别统计症状和检查指标。
1.3 评价标准 显效:四肢肌力恢复正常,临床体征基本消失;有效:部分体征好转,肌力没有恶化,开始恢复;无效:肌力无恢复或加重,生活能力严重受损。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起效时间和治疗天数比较 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治疗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表1)。
2.2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4.44%、35.29%,总有效率为94.44%、82.34%,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2)。
2.3 两组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减少,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的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s)
表1 两组的起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d,±s)
组别 起效时间 治疗天数治疗组(18) 5±1.25 20±2.65对照组(17) 7±1.85 35±3.05
表2 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表3 两组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d)
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目前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遗传因素及接种疫苗。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也是格林巴利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3]。临床上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有血浆置换法、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治疗,由于治疗费用,不良反应等多因素的牵制,使用最多的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法,多项研究证明其有效[4-6]。
本研究结果显示,甲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用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起效较快,治疗天数少,治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丙种蛋白治疗,各项临床症状都得到较快的缓解,其作用机制可能为甲泼尼松龙作为一种免疫抑制剂,能有效减轻由于人体自身免疫而产生的各种不良反应症状如炎症和水肿,在不良反应和预后以及护理等方面的分析,还需进一步地开展调查,就治疗效果而言甲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1]林勤郁.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44-45.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中国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诊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8):586-588.
[3]夏春凤,张镛.格林巴利综合症免疫相关研究进展[C].山东省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
[4]王坤亮,朱家攀.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4):139.
[5]杨享元.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可行性以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0):56.
[6]饶雪梅,麦朗君,李丽华.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17):1739-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