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突破·坚守:记者在新闻调查中的角色转化与把握

2015-05-30 06:11文/李
中国记者 2015年10期
关键词:洋垃圾危化品资质

□ 文/李 鲲

2015年8月12日晚,天津港的爆炸惊醒了滨海新区,也给身为记者的我带来了惊心动魄的十多个日夜。现场报道之外,有关此次爆炸的一系列深层次原因也开始逐渐展现在公众面前。突发事件报道之后,还有来自调查的更多反思。

追踪:为了还原真相

所谓追踪,在我看来是指在开展新闻调查时罗列与事件相关的各条线索并逐一顺藤摸瓜,还原事实真相的过程。

8月12日晚间爆炸一个多小时后,我和分社的同事们赶到滨海新区事故发生现场,在泰达医院以及距离爆炸现场不过几百米的住宅小区,悲痛的人们和面目全非的“家园”让我触目惊心。在爆炸后的前两日,我用最快的速度主笔写出长篇通讯《惊心动魄24小时:天津滨海爆炸抢险救援纪实》,还原爆炸现场。但无论是对逝去的生命,还是对关心的公众来说,新闻并不能就此止步,必须尽快发掘出爆炸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这要求我必须尽快从“现场见证者”角色转换为“事故调查者”。

经过实地脚步测量和用百度地图测量核实后,我发现万科清水港湾小区楼盘与爆炸仓库直线最近距离约为560米,而该仓库与轻轨东海路站距离也仅约630米,多位受访专家明确指出,这个距离显然太近。通过采访和查阅资料,我了解到,设立危化品仓库需要通过消防鉴定、规划审批、环评、安评,还有在港口经营危化品需要的“港口经营许可证”,于是,顺理成章,这一个个资质就成为我和同事们展开追踪的线索链条。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作为“事故调查者”,对于调查过程中产生的蛛丝马迹都不能放过,既要大胆设想,又必须小心求证才能见诸笔端。例如,工商登记信息显示,瑞海公司2014年首次获得天津市交通部门批复的危化品经营资质,有效期至2014年10月16日。但这个资质究竟是什么意思?不少媒体用“资质过期”来形容瑞海公司,可这是否准确?

采访天津港有关负责人时,对照企业工商信息,他无意间透露,这是一个为期半年的试运行资质,4月16日批复。但当我继续询问从2014年10月该资质到期至2015年6月瑞海公司获得港口经营许可证期间,该公司有无危化品经营资质时,该负责人却含糊其辞,不再承认“试运行”三个字。这一点引起了我的重视。第二天与同事交流时我得知,在他们的采访中,瑞海公司负责人曾亲口说企业在获得危化品试运营资质到期后并没有马上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中间有“断档”。

经过碰撞,我们坐实了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的8个月中,该公司没有经营危化品资质的事实。于是有了《疑问重重的审核——天津滨海仓库爆炸涉事企业瑞海公司资质调查》一文,全面阐述了瑞海公司获得各种资质的经历,而其中的小标题“曾经8个多月无照经营危化品”被许多媒体直接提取做了标题。

新闻调查中的追踪是为了全面还原事实真相,追踪链条自然是越能够触及到事件核心越好,但新闻调查者绝对不能人云亦云,对于未能落实的地方一定不可以臆想,必须眼见为实,以碰触到的真相为准绳。

今年1月,有媒体根据某独立制作人拍摄的纪录片做了题为“洋垃圾围城”的报道,经过与该制作人团队接触,他们向我们提供了我国东部沿海存在进口固体废物走私入境、不当存储甚至违法交易的一些点位线索,其纪录片中的镜头实实在在地“证实”了这些场景的存在,但是,据他介绍,这些镜头是2011年拍摄的。于是,我和小分队的同事们并没有依此而写中国仍然被洋垃圾“围城”。为了追踪现在的事实,我们的足迹踏遍了江西、浙江、天津等地,在浙江,我们根据线索驱车从台州一路赶到慈溪、余姚、杭州,却均未发现纪录片中的场景,但在天津却坐实了塘沽森林公园旁边的“垃圾森林”存在进口固体废物违法倒卖交易的情况,并通过参考报道和公开报道打掉了这座违法的“垃圾森林”。

突破:为了不留事实缺憾

追踪确定了新闻调查链条和方向,那么突破则是打通链条关节、确保调查完整而不留事实缺憾的重点,也是记者必备素质。

在对天津港爆炸的公司起底的过程中,以危化品仓库与居民区距离为突破口的我却在规划审批的采访中首先陷入了僵局,由于是敏感时期,天津滨海新区的规划部门和天津市的规划专家对此缄口不言。说实话,在突发事件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这种困境让我打起了退堂鼓。后来,在总社和分社领导鼓励下,我开始思考如何利用角色转化实现突破。作为国家通讯社记者,我有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弄清事实和真相的职责。站在这样的高度,我直接与滨海新区主要领导联系,与之分析事情利害,并最终使他同意安排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在滨海新区规划部门,负责人向我讲述了国内规划、经营等多个部门多种程序依据文件不同的现实,了解到危险品仓储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相关标准的规定不一致,也聊了整个规划是如何做的,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此外,通过其他朋友,我还成功突破并拿到了瑞海公司的环评、安评和工商登记、港口经营等文件。与此同时,我的同事们也在分社社长杨维成的带领下成功地在看守所采访到了瑞海的多位核心人物,佐证了很多文件的漏洞和失实之处。多篇起底稿件播发后,引起强烈反响。

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新闻调查中的突破不仅仅要在触及负面事件中进行,在做正面报道时,为了文章的完整性,突破也是必须的。事实上,最清楚每个人缺点的人就是他自己,写稿子也是一样,必须让自己首先扮演“苛刻的读者”,鞭策自己去突破采访。

2014年在采写《APEC领导人“新中装”影响中国服装时尚》一文时,我告诉自己,淘宝等网站出售“新中装同款”背后是一种时尚潮流的悄然来袭,这是一个海外读者会感兴趣的中国故事,但要想讲好这个故事,必须挖掘出和“新中装”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态度,文章本身不难写,但由于涉及领导人,在没有任何公开资料完整介绍新中装生产的情况下,采访的突破成为最难的环节。

通过网络搜索,我找到了新中装布料的生产厂家,又在一篇报道中找到款式设计师并辗转取得联系,通过设计师,我了解到具体生产“新中装”的是一个北京厂家,但该设计师不愿意提供厂家负责人联系方式,采访进行到这里僵住了。

当时距离策划决定做这个题目过去了6个小时,我已经掌握了原料供应商和设计师的观点以及网店销售的相关表态,文章完全可以写成,而且也比较全面。但是,一个关于“新中装”的完整故事如果没有生产者的出现始终感觉少点什么。于是,我告诉自己,为了弥补这个也许只有自己知道的不足,我应该再试着突破一下。通过发动自己的记者朋友圈辗转联络,我终于在又过了3个小时后联系上该生产商,最终,一篇经过重重突破,征服了我自己的稿件出炉了。

▲ 记者李鲲为进行洋垃圾追踪调研在天津静海子牙镇采访。当地曾是洋垃圾重镇,为了解真实的整改情况,他与同事一起“潜入”村庄与村民直接交谈。

坚守: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追踪和突破是记者在新闻调查中必须具备的两种品质,而这两种品质背后的积淀和支撑,则是一个记者的坚守。

在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由于爆炸的仓库储存着各种危险化学品,每天都有各种危险的谣言在传播,甚至有其他重要媒体报道现场检测出“神经性毒气”,而且“爆表”。作为普通百姓,我们或许不知道神经性毒气的危害,但事实上,它的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几十倍,常用于军事,如此报道极其容易造成国际误会。

有鉴于此,新华社军分社的徐壮志老师带领我和分社同事第一时间采访了权威的防化专家,据他们介绍,根据他们的检测和科学分析,爆炸现场根本不可能存在“神经性毒气”,媒体报道中的检测结果属于测量仪器的误报,这种误报很常见,如果要得出科学结论,应当首先进行基于专业常识的分析判断,其次应与其他仪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综合比对,如果仍有疑问,就应该用质谱等高级的“金标准”仪器进行确认,特别是神经性毒气这种毒极性大、极易引发恐慌的化学品,尤其应该谨慎确认。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津港爆炸事件报道中,我还机缘巧合地承担起一线记者“新闻发言人”的角色。新华社今年的新版客户端开通了“问记者”的功能,读者除了留言还可以直接向写稿件的记者提问。由于我是分社当中比较早激活客户端账号的记者,客户端编辑与我商量后,把此次爆炸事故中我所有主笔或参与采写的稿件都开通了读者与我对话的通道。

每天的采访和写作中,我一有空便会打开新华社客户端看看有没有新的提问并及时回复。读者关心的问题有很多种类,与他们的互动中,我对记者的角色和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回复中,我始终坚持客观真实并引导读者与当事人和记者一起对事故进行反思。

还是在今年年初的洋垃圾追踪调研报道中,对于其他媒体广泛使用的“洋垃圾”一词,我们也首次进行了重新定义。进口固体废弃物因为废旧的属性而不受普通百姓喜爱,但是进口固废并不等同于洋垃圾,很多废弃物都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资源,比如塑料源自石油,进口废塑料回收再生就可以为我国节约矿产资源。因而,我们在稿件中明确指出,是不是洋垃圾应该以其是否对环境构成污染和危害为标尺,国家禁止进口的废物一般都对环境有较大影响,是洋垃圾,而已经入境的由于加工工艺等问题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也是洋垃圾。

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调研中,鉴于当时国家战略刚提出不久,我和同事们在选取采访角度时没有以其他报道广泛使用的“规划”“成就”等为切入点,而是以京津冀三省市交界的“三界碑”周边的三个村庄为突破口,把大战略的背景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出来,客观地展现三地近在尺咫,但在基础性公共服务方面却相去千里的现状,结合国家与百姓的利益为大战略的走向出谋划策。

猜你喜欢
洋垃圾危化品资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拟发布《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等4项资质标准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淮安市构建危化品安全监管新格局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资质/荣誉
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VINTAGE VALUES
亮剑:对“洋垃圾”再说“不”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