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超野
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体现在写作能力上。作为引领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多少年来,写作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老师苦教作文、厌教作文的现象,使写作教学面临许多困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中的写作就是运用优美语言文字把所思所想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进行一种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新课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相信你对你怀着希望,你就是他们的的教育者和指导者,你就是他们的老师,你说的一切就是权威、就是生活中智慧的化身,是朋友。”怎样赢得学生信任,怎样成为学生永久的生活老师、朋友?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投入火热的生活,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努力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场所,丰富活动的内容,培养广泛的兴趣,如举行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故事比赛、美术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直接参与中,体会真情实感。活动的内容多了,兴趣广泛了,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同时,我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认识、感受、体验和理解及时地记录下来。
如写日记,养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保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默契的尊重、理解与心灵碰撞,不但培养了学生乐于写作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学习过程,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长跑的良好训练。学生对写作感兴趣,佳作不断涌现。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中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张志公《怎样过语文关》)。学生对阅读感兴趣,读得多了,积累了语感,自然就开始写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鼓励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中,我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古今中外优秀作品,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上下五千年》等,还引导学生背诵大量的古代诗词百余首,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同学们都能熟练背诵多首。杨万里、朱鼎、文天祥、辛弃疾、岳飞、苏轼的名篇,学生也能背诵多首。我还引导学生背诵了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等二十余篇。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朗朗上口地背诵古代诗词,积淀了雄厚的中华文化丰厚的底蕴,为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册教材《积累·运用三》申的习作;要求读一本好书,或看一个好的影视节目,用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写下来,学生纷纷交上他们的作品:读《死魂灵》有感,读《心中的冰点》有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读《哈利·波特》有感……望着学生笔端流淌的激情,倾听学生成长的心曲,虽然他们的认识还很幼稚,虽然他们的创造还不够完美,但是,他们用行动召示着"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兴趣己经养成。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进行创造性表述的写作愿望,其间蕴含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哲理。
三、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细心观察、用心倾听和亲身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我们就是要教会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投人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读书学习是生活,参加各种活动同样是生活,如果远离了生活,不能直接面对生活的真善美,假恶丑,很难写出具有人文精神的优秀作品,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审视的态度、思辨的眼光对待生活,绝不能教育学生成为精神上的盲目乐观主义者。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自由自在表达和有创新意识地表达,减少对学生写作的约束。关注现实,面对环境恶化、沙尘暴严重的现象,学生写出《别样的春天》“天地间迷茫茫的一片,漫天飞舞着黄沙,刺得人们不敢睁开眼睛……我不禁掩面长叹,春天,你是怎么了?难道你想以此惩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吗?”面对学习压力过重,家长的过分期待,学生发出了悲愤的呼唤一一《我想退休》,面对大街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老疯子的痛苦生活,学生写出了《他,走在冷冷的秋风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和体验,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写出了关注现实、关爱他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作品。教育家叶圣陶说“生活即教育”。的确,走进社会就是走进语文教育的大课堂,走进生活就是走进你最亲近的语文老师。
四、“文章不是无情物”
有的学生面对写作感到尴尬,因为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新鲜事,没有太多的惊天动地的人,所以,他们感到作文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好的作文不在于选材多么独特,而关键在于作者对生活是否有独特的认识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从写作教学看,应重视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上,教师要减少对学生想法的束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我经常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表达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当我引导学生理解到“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这两种爱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激动了,他们突然明自,原来自己的父母曾经给予自己的是多么博大深沉的爱啊!学生充满激情地在作文中写道:“爸爸,您就像浩渺的大海,包容了狂风巨浪,却永远有属于我的幸福的港湾!”“妈妈,您逝去的青春年华里,我看见您的眼睛充满了希望——因为是您纤弱的双肩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孩子的成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养成了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好习惯,作文也就充满了真情实感。只有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才有震人心魄的魁力。
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体现在写作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方向,作为引领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我们充分相信,在此新课程精神的鼓舞下,在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写作教学园地将展现一派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