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丹
以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为基础,结合听力教学实践对比,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从而改善目前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
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 英语听力教学高职院校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用语言技能。在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中,听的技能位于四大技能的第一位。在英语学习中,听是学习其它语言能力的手段和基础,只有先获取语言信息,才能对语言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和输出。因此,提高英语听力技能,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语言应用能力,而研究如何加强英语听力教学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拉波夫的叙事结构
在日常的交流中,叙事语言常常会被使用到,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叙事,叙事环境下的语言学习也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近年来,叙事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其中最佳模式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1972年提出的。拉波夫把完整的口述故事引入篇章结构的分析。他指出,完整的叙事语篇包括六个部分。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评议(evaluation)、结果或结局(result)和回应(coda))。这六部分体现了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与发展,原因与结果等信息量。
二、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
1.我们用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对听力文章Man's Best Friend的叙事语篇进行描写,分析语篇叙事结构的几个组成部分。Man's Best Friend选自《听力入门》第67课中的第三部分。(1)点题:标题Man's Best Friend和I have a friend who has a large police dog named Jack.在这里起了点题的作用,表明了本文写的是关于狗的故事。(2)指向:One Sunday afternoon a young man came to visit my friend属于指向范围,描述时间地点,为事件进一步发展做了铺垫。(3)进展:He stayed a long time. Soon it was time for my friend to take Jack for his walk. But the visitor still stayed. He walked around the room several times and then sat down directly in front of the visitor and looked at him.通过对警犬行为的描写,体现了事态的发展。(4)评议:Finally Jack could stand it no longer.此句属于作者对警犬的评议。(5)结果:He went out of the room and came back a few minutes later. He sat down again in front of the visitor but this time he held the visitor's hat in his mouth.故事到此结束。此段落的叙事结构包含了点题、指向、进展、评议和结局五个部分。这一理论应用在听力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从宏观的角度,对课堂教学内容有全方位的透视分析,理解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2.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对英语听力教学到底有怎样的启示呢?通过以下的听力练习我们来进一步说明。对于上一篇听力短文,对应的练习提出了5个问题:(1)What kind of dog is described in the story?(2)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3)Why did Jack become worried?(4)What did Jack do to get the visitor's attention?(5)What did Jack return with a few minutes later?可以看到,这5个问题还是归类于拉波夫语篇叙事结构的几个部分,第一个问题:故事中描述是什么样的狗?根据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题干本身就是对故事的点题部分提问,文章是关于警犬的故事。第二个问题:狗喜欢在每周日下午做什么?此题也是就故事的指向部分提问。问题三和问题四:Jack为什么着急?他做什么引起客人的注意?这两个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进展部分。第五个问题:几分钟后Jack拿回了什么?这正是故事的结局部分,他把客人的帽子叼来示意客人离开。因此,语篇叙事分析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模式,并且提供了叙事情节的线索,从而确立了语篇叙事分析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实证研究
1.为了证实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影响,本研究以承德护理职业学院2012级涉外护理专业1班和2班两个平行班的1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基础保持一致。其中1班为实验班,2班为对照班。在对照班级,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课程。在实验班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在课堂引入部分,为了挖掘学生先前的知识和扩大他们的背景知识,教师提前给学生一些短的相关文章和相关文化知识,这样他们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其次,教师借鉴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设计教学环节,包括一些对后续文章故事提前准备的问题,组织各种活动来训练学生对篇章语意,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再次,教师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学生注重不同的方面。教师训练他们注意主题句、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更多关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最后,教师运用各种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如复述、听写、重复、总结等,让他们提高输入信息。
2.试验阶段为一个学期,一个学期后,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学生进行听力测试。通过一个学期的系统训练,实验班级的学生的听力能力明显提高,优于对照班级。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的听力教学方法专注于过程,让学生丰富背景知识,各种真实的听力材料,许多有效的听力策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听力任务。听力测试包括六道题,在布置测试前三道题中,教师测试学生听力的基本技能,如名称、号码、地点等细节信息。在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中,丰富的任务和背景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内容。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缓解学生焦虑的情绪。实验班级的学生更加活跃,更加主动地去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听力过程的信心高于传统教法下的对照班级。在测试后三道题中,宏观的测试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比如预测和推理等。由于听写是测试学生的综合技能,从听写成绩来看,实验班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高于对照班学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基于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框架下的听力的理解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它不仅反映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也考察了学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他们的基本知识的认知方面有所改善。听力测试的结果证明了学生能将无意义的声音信号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中解码,并把它们放在大脑的短期记忆系统里。这涉及到他们的各种语言能力和技能。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基本知识、语篇分析能力、认知能力和听力能力提高了。
叙事语言可以把英语课堂变成一个实践社区,教师和学生们都愿意展示他们各自的想法。叙事语言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去理解故事的发生,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真实。学生们在基于拉波夫语篇叙事分析模式的基础上,有能力并更加有信心去构建语篇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们开始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自主地准备听力材料,会总结和判断学习效果,然后加以改进。学生们逐渐学会了如何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当学生们觉得他们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时,他们才能被积极地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Labov,W. 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M].Philadelph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