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之路且行且珍惜

2015-05-29 13:50夏淑平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5年4期
关键词: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

夏淑平

摘要:特殊教育 从无到有,从隔离教育到回归主流,再到今天的融合、全纳教育,实为不易,需且行且珍惜。全纳教育与随班就读更不易,需要政府与社会各届拿出更多的改革勇气和大智慧,逐步改变社会的主流价值与全纳氛围,促进随班就读的实施与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之路且行且珍惜。

关键词:特殊教育 全纳教育 随班就读

2014年4月,笔者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其间聆听了李天顺、肖非、邓猛等专家关于特殊教育和随班就读专题的讲座,并到北京多所特校和普校进行了参观跟岗学习,其中三所特殊学校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北京市盲人学校前身是“瞽叟通文馆”,由苏格兰人穆?威廉创建于1874年,现已有百年历史。教学学段涵盖幼儿、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同时承担市内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指导工作,形成了教育、科研、培训、服务“四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北京启喑实验学校则是一所专门为聋生提供康复学习服务的特殊学校, 1919年建校,蔡元培、陶行知郭沫若、董必武都曾为该校题词,现已有90多年的历史。该校办学成绩斐然,2007年以来百分之百的高考学生升入大学学习,创造了聋人高中的奇迹。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成立于1982年,是北京市首批成立的培智学校之一,学校以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为根本,并坚持在教育康复中,融入医学、职业、社会等康复因素,如音乐治疗、美术治疗、戏剧治疗、多感官、感统训练、作业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帮助学生改善或重获功能。特别是针对脑瘫学生的个别肢体康复训练、言语障碍学生的语言康复训练、自闭症学生的相关康复训练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各种特殊学校过去都曾为周边地区特殊学生的义务教育发挥过较大作用,但现今大都面临以下困境:一是因国家招生政策的调整,学龄盲童、聋童数量逐年下降,生源枯竭带来的是合并抑或转型的瓶颈。二是教育对象从过去的招收轻度弱智学生转变到现在的以中、重度弱智学生为主,多重障碍生比例不断攀升,原本为纯盲生、纯聋生设计的课程随着生源的变化亟待调整。三是学校师资短缺,难以招到特教教师。而由于生源的变化,对于教师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更难、更专业的要求,原有特教教师的回炉再培训迫在眉睫。

全纳教育作为国际上倡导的新的一种特殊教育理念,提倡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纳入普通教育系统,享有和其他儿童一样的平等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学生的残疾与差别而进行排斥与歧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了随班就读的试验与推广,随班就读现已成为我国普及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的主要策略和主要形式。它所提倡的关注个体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等理念,对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保障每一个孩子平等教育的权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北京市对随班就读工作较为重视,诸如海淀区花园村二小及农大附中等普校的随班就读工作开展得就很有特色。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村第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始建于1967年。在“孕育多彩人生培养未来的终生学习者”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以三级课程的有机融合为载体,探索花园课程结构,让学生快乐学习,为他们独立生活做准备,走出了一条“多彩成长教育”的创新特色教育之路。北京农业大学附属中学是隶属于北京海淀教育委员会的一所完全中学。学校创建于1960年,以“勤奋、进取、活泼、坚毅”为校训,鼓励学生“树立成长信心、养成良好习惯、追求全面发展、努力培养特长”。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克服困难、刻苦超越的学习精神,把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在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样性发展。

两所学校虽是一所小学一所中学,但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方面均具有以下共同点:他们一是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工作的常规、长效保障机制;二是重视普校中特教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对骨干和特教教师的业务培训;三是加强普校中特殊教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保障普校中特教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规范化、常态化;四是加大资源教室建设的力度,以“资源教室”为中心的随班就读支持系统已完成建立并有效使用。

据统计数据,目前北京市共有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学校918所,其中中学305所,小学613所,占全市普通中小学总数的40.5%。随班就读学生总数4439名,其中中学1450名,小学2989名,随班就读学生占全部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总数的61.9%。以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格局在北京市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随班就读在我国其它地区的推行情况就与北京市相差甚远,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尽管我国有助残、同情残疾人的优良传统,但对残疾人、特殊儿童仍存在许多歧视与偏见。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残疾少年儿童教育仍然是普及义务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二是由于现有的教育师资培训体系还没有系统包含特殊教育部分,特殊教育知识不能得到普及,普通中小学教师不能够很好地适应课堂内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学习需求,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偏低、专业培训不足。同时,在我国普遍大班制的国情下,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普通学生的身上仍不足,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只能可怜地沦为“随班就座、随班混读”。三是课堂学习是“随班就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资源教室的补偿训练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但在现实中,普校不仅资源教室严重缺乏,更由于受编制影响,资源教师的配备情况不容乐观,残疾儿童的测查鉴定、缺陷补偿、康复训练等仅仅依靠通过简单培训的普通教师又有多少实效?

随班就读,似乎成为了一块提起来好、做起来难的“鸡肋”。近年来,随着不少“随班混读”学生的回流特校,社会上也频频发出“我拿什么来拯救你,随班就读”的质疑。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隔离教育到回归主流,再到今天的融合、全纳教育,其漫漫路程不正像一对夫妻从不相识到相知相识,再到结为一体共渡难关吗?

全纳教育与随班就读不易,这需要政府与社会各届拿出更多的改革勇气和大智慧,尽快深化特教改革,采取更多措施,逐步改变社会的主流价值与全纳氛围,促进随班就读的真正实施与不断完善,让这些“折翼天使”“来自星星的孩子”真正被社会及学校全接纳,真正在随班就读中快乐成长。让我们在特殊教育之路上且行且珍惜吧!

参考文献:

[1]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理想与现实之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从隔离到全纳——特殊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3]从隔离到融合:随班就读效能化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全纳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学校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角色探析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特殊学生的全纳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调查
构建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促进全纳教育理念形成
伙伴学习策略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