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近十年中小学说课研究的元研究

2015-05-29 02:00吴芳竹王宽明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5年1期
关键词:论文方法研究

吴芳竹,王宽明

(贵州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一、引言

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或者同行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1],说课的核心是说理,说情。20世纪90年代后,说课开始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研究的主要组织形式,并被教育界公认为是教师之间最佳的教学研讨方式。实践证明,说课是使教师走上“教学研究”道路的有效途径。[2]近年来,说课又成为组织教学比赛、教师招聘以及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自说课问世以来,教育界对“说课”的研究从未间断,其中包括了一些颇有见解的文章,这些研究成果呈现在各个教育、教学研究的期刊上。

本文主要针对课改以后最近十年(2005—2014年)有关中小学说课的文章进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针对论文的数量、论文发表的期刊和说课内容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审视和反思。“元”概念产生于对内省法的自我证明悖论的哲学思考,作为中小学说课的元研究,目的是对中小学说课活动和中小学说课研究进行反思,进而推动中小学说课研究的良性发展。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等计量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要“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揭示文献情报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3]

研究以“中国知网”(2005—2014年)收录的文章为数据来源,以“说课”“小学说课”“初中说课”“高中说课”或者“中学说课”作为检索篇名。在文献库中的所有期刊中共检索到3576篇文章,经过剔除与研究无关和相关度小的文章,最终筛选出196篇文章作为研究样本,使用Excel2003处理有关数据。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试图从科研文献产出的角度揭示2005—2014年期间,我国中小学说课研究中所出现的说课实践问题,以及研究的特征和发展状况。

三、2005—2014年中小学说课研究状况

1.论文发表的数量

学者对于一个领域的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由发表文章的数量体现出来。本文将2005—2014年CNKI期刊库中有关于中小学说课的文章的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14年这十年中,关于中小学说课的论文的载文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可见,说课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及其受关注程度有所提高。

2.说课研究的内容

通过对筛选出的196篇有关中小学说课研究的论文进行仔细研习,发现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维度:说课的程序性、具体内容的说课、说课的反思以及说课的评价研究。研究通过分类旨在进一步探究说课在不同方面的研究状况。每个维度的论文发表的数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2005—2014年间关于中小学具体教学内容的说课研究和说课的程序性研究占据了相关发表论文的近82%,其中关于说课的程序性研究主要是关于说课的步骤和要点方面的论述。

3.高校对于说课的关注程度

说课是教育实践中常用的方式,但是一线的教师对于说课的研究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研究以“说课”为关键词在CNKI硕博论文库中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有26篇论文,经过剔除与说课相关度小的论文,近10年来有关说课的硕士论文有19篇,其中2008年3篇,2011年4篇,其余年份1-2篇。

中小学教师是身处教育教学最前线的工作者,是教育教学的实践先锋;而高校的教师以及研究生是身处中小学教学后方的强有力支撑,他们凭借着对较深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掌握而对中小学说课进行研究,最终由一线教师付诸教学实践中。所以,高校的教师群体对中小学说课的研究也决定着说课能否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表2表明,说课的高层次研究还有进一步开发的空间。

图1 2005-2014年发表的关于中小学说课的论文数量

表1 关于中小学说课四个维度的论文发表数量

表2 中小学说课研究方法使用情况

4.研究方法的使用情况

研究方法是由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来,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4]一般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理论研究法等。在本次的研究样本中大体涉及三种研究方法,其使用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研究样本中主要运用的是经验总结,其次是个案研究。作为科学研究来说,研究方法的局限会影响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并且大部分的研究建立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的认识与探索,这就使得关于中小学说课的研究难以有进一步的发展和突破。

四、结论

说课是中小学教师由实践型走向研究型的重要通道,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而促使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进而放大课堂教学的功效。经过对近10年的中小学说课论文的研究,发现其具有以下特点:

1.说课内涵呈现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特征

从说课的出现,到今天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对说课的研究一直进行着探索。从本次研究来看,说课研究的横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就说课本身所包含的内容而言,说课的内容有所增加。由最初的“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发展到“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方法和手段,4.说学习方法,5.说教学程序,6.说板书设计,7.说习题设计,8.说课后反思”[5]等更多的关注点。说课内容的拓展,表现了说课开始关注教师从开始备课到结束讲课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说课的精心设计可以使教师较为准确地对教学效果进行预测和掌控。二是对说课研究的角度发展为多维。说课兴起之初,教师们就开始对说课的内容、说课步骤以及针对具体的说课进行探索研究,并在各教育期刊、高校学报上大量发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说课都具有实效性,由此提出怎样的说课才可以称得上合理的、科学的,开始了关于说课反思和说课评价的研究。

2.说课研究存在由实践形态向理论形态发展的趋势

关于说课的研究从内容、步骤上已经难以促进说课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开始在说课研究的深度上努力提高研究的标准。在说课研究的纵向角度上,说课研究的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说课之技→说课之艺→说课之道

事物发生初期,人们的探索都是建立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之上,探索事物的表面现象,学者对说课的探索也是符合事物的普遍发展规律的[6]。通过说课的进一步实践,学者对说课的研究不是仅局限于说课内容、说课步骤的浅层研究,而是追求说课之美,对说课进行艺术层面上的建构。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探究说课内部各要素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说课规律,即说课之道。随着说课的研究的发展,学者们开始探索说课中关于理解教材能力的提升、教法和学法的实际应用性、习题的设置的科学性、说课内容之间的连贯性和合理性等。[7]

例如:初探小学数学说课艺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例谈[8]中提到:

在教学中,创设多种情境,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中,通过观察,抽象出题目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用口算解决相应的问题,练习中借助卡通人物形象,贯穿练习过程的主线,促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说教法中,只简单地说运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是不达标的,而是要把如何运用这个教学方法以及为什么运用这个教学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3.中小学说课的“趋同度高”

通过对本次研究样本进行分析,呈现出关于说课的研究具有趋同度高的特点[9],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研究的问题的相似度高。比如说课的内容和步骤在众多教师中似乎已经形成固定的格式,在早年的研究中也对说课的内容和步骤进行了研究,但是在其后的每一年中都有大量的论文就这两方面进行论述,有些文章只是换个说法论述前人的观点,并无创新。二是各学科的说课研究呈现同质化。在中小学现行的国家课程中,共分为12门类,各科目之间相对独立,各具特点,本研究却发现所有科目关于“说课”的研究近乎相同,在学科个案研究或整体研究中鲜有体现出学科特点。

如果说课研究都指向相似的问题,那么很难使得说课的发展有所突破。所以,说课研究尚需研究者放宽视野,针对本学科内容进行多方位考量。

4.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匮乏

说课是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仅仅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感性认知很难在教学中有所突破。而教育学、心理学是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良好依据,但是,对教育学、心理学的认识仅仅一知半解是难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在本次研究样本中发现,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的储备是不足的,因此在说课的研究中不能明确地阐述选择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使得说课难有说服力。

教师的基本知识除了深刻的政治理念、广博的文化素养、精深的学科知识外,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是教师知识素养中必不可少的,拥有了这些知识,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切实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考量。

总体而言,关于中小学说课的研究呈现出的是蒸蒸日上的发展状态,这其中包含了身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自身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研究在领域、方法、内容等方面的不断丰富和发展。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中小学说课展现出来的优势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应该在保持中小学说课优势发展的同时,发挥教师集体的智慧,不断改进和优化中小学说课。▲

[1]吴森.什么是说课及怎样说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1(5):215.

[2]沈南山.数学说课:理论样态、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J].巢湖学院学报,2006(6):91-95.

[3]维林金.中小学数学的现代基础[M].韩启发,顾高期,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江芳,王国英.教育研究方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杨立岩.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说课[J].成才之路,2011(12):63.

[6]蒋显荣,许康初.规律的决定因素与事物的发展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0):674-676.

[7]梨万明.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说课活动”评价标准探讨——以“英国的制度创新一课为例”[J].群文天地,2011(11):290-291.

[8]陈文丽.初探小学数学说课艺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例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108.

[9]王宽明.夏小刚.关于数学教育研究的元研究——基于2005—2009年中国期刊网数据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11(4):78-81,87.

猜你喜欢
论文方法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