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玉萍 陈香仙 杨行强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影响老年人跌倒的因素很多,但国内、外研究一致认为其平衡能力下降是主要原因〔1〕。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平衡的研究起步较晚,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运动频度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和防摔倒的效果等研究还较少,但已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瑜伽作为一种时尚而有效的健身方法已风靡全球,对人体有较好的医疗作用〔2〕,但对提高社区老年人平衡能力是否有积极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比较瑜伽训练、健身快步走对社区老人平衡能力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选择芜湖市老年大学的老年志愿者120例,男23例,女97例,年龄60~70岁。随机均分成瑜伽组、对照组,均被告知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自愿选择参加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近3个月无跌倒史;无长期参加有规律的健身活动史;无精神病史;无肌肉骨骼病症;无心脑血管病史;无帕金森病史;无下肢关节置换史;无明显视听障碍。试验前两组性别、年龄、闭眼单足站立、站立-行走(TUGT)、平衡木走、多方向伸展测试(MDRT)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受试者基本情况比较(x ± s,n=60)
1.2 干预方法 两组的运动强度都控制在最大心率(220-年龄)的55%~65%。练习后,由专业人员测试桡动脉脉搏客观评定和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评定监测运动强度。瑜伽组采用Hatha瑜伽〔3〕练习。开始5 min左右的热身,包括呼吸调整、原地/各方向的踏步/走。50 min的体位法练习,包括:膝踝足练习、树式、摩天式、手臂伸展式、三角伸展式、风吹树式、直角式、战士Ⅰ、Ⅱ、Ⅲ式、腰躯转动式、船式、蝗虫式、鹤式、半月式、韦史努式、鸟王式、瑜伽眼睛保健功。最后5 min仰卧放松功。每式做3~5次,根据运动者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每次练习1 h,轻度疲劳为限,3次/次,共练习16 w。对照组采用健身快步走,每次进行5 min的热身,45 min连续快走,10 min的放松,3次/w,共练习16 w。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闭眼单足站立(TIME-SLC)、TUGT、平衡木行走、MDRT 等指标进行评价〔4~7〕。分别在试验前、试验16 w、停训8 w进行测试指标的测试。告知受试者测试流程并模拟1次,嘱受试者尽最大能力完成测试。每个指标测试两次,测试之间有3~5 min的休息,以最优成绩计算。指标测试过程中,有工作人员及护栏的保护。为避免人为造成的测量误差,同一指标测试由同一个测试者完成。所有受试者测试均在同一时间段内测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行t检验。
如表2所示,训练前后两组TUGT显著下降(P<0.01),组间没有差异;瑜伽组平衡木走指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平衡木走指标有下降趋势,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TIME-SLC指标显著上升(P均<0.05),瑜伽组比对照组上升更明显 (P<0.01)。停训8 w后,TIME-SLC指标与停训前相比,瑜伽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下降不显著(P>0.05),见表2。瑜伽组MDRT试验后各值显著提高 (P<0.01),且停训后无明显差异,其中向前和向后的延展值增加幅度较大 (P<0.01);对照组试验前后均无明显差异 (P>0.05),见表3。
表2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各项指标变化(n=60,x ± s,s)
表3 两组受试者试验前后MDRT变化(x ± s,cm,n=60)
国内外学者认为TIME-SLC、TUGT、平衡木走、MDRT等评价方法,操作性强、敏感性好、可信度高,是有效地、可靠的评价老年人平衡的方法〔8〕。TIME-SLC主要反映人的静态平衡能力,也可以评价受试者在不依赖视觉的情况下,位置感觉和本体感觉间的协调能力,能反映人的前庭功能状况。TUGT运用广泛,体现静态平衡能力,能评价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和运动能力,是一项用于甄别容易发生跌倒老年人的具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并且简便易行的临床测试〔5〕。平衡木走是动力性抗干扰能力的评估,与TUGT结合,通过时间反映移动的能力,体现受试者的视觉、前庭、躯体感觉状况,能很好地评估老年人快速移动、协调的动态平衡能力。MDRT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测量四个方向(前、后、左、右)稳定性的评测方法,能多方位地反映老年人躯干肌肉力量、控制能力和抗干扰能力〔9〕。
前庭器官具有一定的阈值,其稳定性可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得到改善〔10〕,经常的适宜刺激能提高人的前庭功能。头部在前倾、后仰、左右侧屈时,由于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的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空间之间的位置发生改变,使囊斑毛细胞兴奋,引起躯干及四肢的相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冲动传入大脑皮质,产生头的空间位置变化的感觉。当身体在做加速、停止或变速时,耳石膜因为惯性发生位置偏移,使毛细胞纤毛弯曲,毛细胞兴奋,通过姿态反射,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同时冲动传入大脑产生身体的空间位置和变速感觉。壶腹嵴是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同理,通过对壶腹嵴的刺激,人体能感受到不同平面上、不同方向的变速运动,并能做出相应的反应。瑜伽练习有站立位,有半蹲位,有坐位,有卧位,头部在各个不同平面和位置上,为了维持姿态平衡,要求全身肌肉协调参与工作,不断调整身体重心。
肌力是影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体站立、行走、蹲起等功能性活动中,股四头肌等下肢肌肉力量起到重要作用。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使步幅减小,步频减慢,从而移动能力下降,步法成拖曳状。另外,肌力降低以及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腱强度下降,使关节的稳定性下降,直至引起老年人平衡能力下降〔11〕。Hatha瑜伽战士Ⅰ、Ⅱ、Ⅲ式、鹤式、半月式、狗伸展式有效地发展了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肌肉、踝关节的屈伸肌。肌肉力量加强了,运动能力和关节稳定性就提高了。本文瑜伽组TUGT显著小于试验前,瑜伽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可能与下列情况有关,在睁眼情况下,线性走,除了下肢肌肉力量,主要依靠髋部肌肉和视觉维持平衡。Hatha瑜伽的摩天式、蝗虫式、船式、腰躯转动式、鸟王式等发展了竖脊肌、腹直肌、髂腰肌等。健身快走可以较好发展小腿肌肉,但在对股四头肌、髋部肌肉力量和腰背肌力量发展上远不如Hatha瑜伽练习。
老年人跌倒大部分发生在运动中,包括行走、攀爬、翻越障碍、姿势体位方向改变等情况下。因此,提高老年人抗干扰能力对保持其身体动态平衡、预防跌倒有重要意义。平衡木行走能有效体现人体在动态下对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瑜伽鹤式、半月式、树式等都是单脚站立,接触地面面积小,对姿势控制能力要求高,长期练习可以提高身体对姿势的控制能力,从而使抗干扰能力增强。瑜伽组平衡木走时间下降显著,而对照组虽有下降趋势,但并没有显著变化。这可能与长期的瑜伽训练提高了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肢体柔韧性、增加了关节活动度等因素有关。李正宇等〔12〕研究发现跌倒组的踝关节、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显著下降,踝背屈峰值及峰力矩显著延迟。膝踝足练习、树式、摩天式、手臂伸展式、三角伸展式、风吹树式、腰躯转动式等伸展性的体位练习,在充分锻炼肌肉力量的同时,通过各肌群牵拉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腰部的柔韧性和提高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对姿势的控制能力。特别是竖脊肌、臀大肌的肌力增加使向前的伸展距离增加。同理,腹直肌肌力的增加使向后伸展距离的增加;竖脊肌的横突棘肌和横突棘肌系统肌肉肌力的增加使左右伸展距离增加。本文瑜伽组的老年人MDRT中四个方向的伸展距离都显著提高,结合平衡木走时间显著下降,说明瑜伽组的老年人抗干扰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明显提高。停训8 w后,各指标与停训前相比,瑜伽组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有下降趋势,说明瑜伽练习更能维持训练效应。这可能与瑜伽动作本身特质、练习的强度、练习的时间有关。瑜伽的力量练习主要是克服身体重力的练习,属于等张练习,在发展肌力的同时,也较好的改善神经肌肉的协调能力。长时间的训练,不仅提高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改善中枢间的协调关系。人体的平衡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前庭功能、躯体感觉、视觉、肌肉系统协同运动,是一个完整的神经肌肉系统组合。
瑜伽是一种低成本、效率高,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式,作为干预社区老年人跌倒的运动措施,具有推广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另外,瑜伽练习能否改善老年人视力以及对其平衡能力的影响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1 Chaudhry H,Findley T,Quigley KS,et al.Postural stability index is a more valid measure of stability than equilibrium score〔J〕.JRehabil Res Dev,2005;42(4):547-56.
2 崇玉萍,崇玉珍,薛才宽,等.Hatha瑜伽对非特异性下腰痛康复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3):99-103.
3 柏忠言,张惠兰.瑜伽气功与冥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3-20.
4 Chandler JM.Balance performance on the postural stress test:comparison of young adults,healthy elderly,and fallers〔J〕.Phys Ther,1990;70(7):410-5.
5 Podsladlo D,Richardson S.The timed“Up & Go”:a test of basic functional mobility for frail elderly persons〔J〕.Am Geriatr Soc,1991;39(2):142-8.
6 Gabell A,Simons MA.Balance coding〔J〕.Physiotherapy,1982;68(9):286-8.
7 刘 波,孔维佳.两种主动平衡评价方法在健康青年人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8):684-90.
8 燕铁斌,谢荣华,郭友华,等.太极拳对健康老年妇女平衡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159-61.
9 Weiner DK,Duncan PW,Chandler J,et al.Functional reach:a marker of physical frailty〔J〕.Am Geriatr Soc,1992;40(3):203-7.
10 Enticott JC,Oleary SJ,Briggs RJ.Effects of vestibuloocular reflex exercises on vestibular compensation after vestibular schwannoma surgery〔J〕.Otol Neurotol,2005;26(2):265-9.
11 庄 洁,陈佩杰,邓晓敏.老年人跌倒与运动干预研究现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8(4):456-9.
12 李正宇,张盘德.踝背屈延迟预测老年人跌倒〔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4;24(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