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一、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分析
1. 合作办学模式。
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模式。这类学校的主办人一般以外国机构,企业或个人为主,直接在我国投资或寻找适当的伙伴共同办学,合作双方在办学上进行深入合作,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的理念、教学手段、教材、师资等方面国际化程度较高。教育模式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目前,我国类似的学校已有数十家,参与合作办学的外方主要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的一些教育构,国内的合作学校既有公办学校也有民办学校,广州祈福英语实验学校也属于这一类学校。
2. 国内学校拓展国际业务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指国内的部分中小学为满足在我国的外籍人士子女接受教育的需要,通过设立相关的国际班或国际部的形式,来招收外籍学生。其办学主体是国内中小学,而且学校在教师聘用、教材设计、办学特色定位、学校管理等方面具有完全的自主权。由于拥有一定数量的外籍工作人员子女是这类学校生存的基础,所以目前这类学校一般处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
二、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1. 从理论视角,广为认可的“教育国际化”定义是指“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者全球的维度融入教育的目的、功能及实施过程”,这一定义强调教育国际化的目的、结果和影响,把着眼点放在分享优质学习资源,培养新一代国际化人才核心素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上。
2. 从政策视角,有人将“教育国际化”定义为一个国家、一个教育系统、一所大学“对全球的政策的回应”,即指随着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不断增加,需要通过学生流动、知识创造、人才培养等来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要求。
3. 从实践视角,教育国际化更多地意味着在课程内容、教师发展、校本管理、教育技术、学生核心素质养成等方面有效融合其他国家或文化的国际元素,培养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人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教育国际化是指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以及跨国的教育活动等方面内容”。它的主要任务是“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引进”和“输出”的双向过程。“引进”就是一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输出”就是一国把本国优秀文化成果推广到世界,让世界各国认识、理解、尊重进而吸收本国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育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跨国合作的动态过程。”基础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国际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高等教育国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社会发展趋势与要求的人,而不是将重点放在出国交流、出国留学等方面。
三、基础教育国际化的现实意义
1. 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利于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经济全球化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深刻社会变革,一方面促进了不同文化国家的交流与融合;另一方面,带来了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主要靠输出资源和劳动力,同时还必须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本和技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做到不依附于发达国家,就必须在技术和人才上有所突破。因此,我们必须扩大教育开放,引进先进技术,培养创新人才。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更为重要。
2. 基础教育国际化有利于推动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是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经验,用现代教育改造旧教育。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越来越快捷,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都不再有可能无视国际教育的发展,闭关自守。儿童的成长有其共同的规律性,因而教育也必然有共同的规律,不同国家、地区是可以相互学习,互相借鉴的。教育只有坚持扩大开放,扩大国际化程度,才能更好地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和丰富我国的教育。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