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露 马众
摘 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普遍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缺乏保障机制、参与者积极性下降等问题。为推动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避免活动形式简单,增强教育内涵,重视激励措施的运用。为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应当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和管理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提供资金保障。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对策
目前,参加志愿服务的大学生人数在逐渐增加,说明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在逐步增强,他们对于国家、社会和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比较高的关注度,更多青年大学生希望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校园活动,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大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大学生志愿时间随入校时间递减。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在每年都要招收一大批新成员,而老成员则所留甚少。这是由于团队在每学年初招收新成员时,报名参加的人数比较多,队员的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队员的积极性逐渐消退。许多队员由于种种原因主动退出团队,或虽未退出团队但已经不再参与各种活动。到新的学年时,大二、大三的学生只留下为数极少的骨干成员,团队中几乎所有的社员均需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中补充与吸收,这一情况在高校较为普遍。
2.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实效性不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在形式上主要有在校园义务劳动、清理街头小广告、社区义务支教、去敬老院或儿童福利院、残联献爱心等,形式过于简单,缺乏教育内涵。这些活动大多没有结合专业,没有起到锻炼实践能力的作用。
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这主要表现在缺乏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很多工作流于形式。缺乏一定的保障机制,有关部门没有很好地加以协调,不少团队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正常的活动经费和必要的设施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性消减的主要原因。
二、措施与对策
1.建立高校志愿者准入机制。如今,在我国志愿服务及志愿者相关法律不完善的大背景下,各高校的志愿服务团队管理也不尽如人意。志愿團队的松散、志愿人员的强流动性等问题日益突出,有待加强。从志愿者招募到培训,再到管理,都应形成一套规范。大学生志愿者团队首先应明确自身职责,让想加入成为志愿者的学生了解志愿者,明确志愿者的义务与责任等情况;在招募过程中更应该本着“自愿”的原则,不能强加于学生,以此来加强志愿质量,提高志愿服务团队的整体素质。
2.建立激励机制。因为大学生志愿者的特殊性,在此提出几点建立激励机制的建议。第一,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如建立志愿者档案,把他们的擅长和喜好的志愿项目挖掘出来,作出相应的记录,最好能够建立详细的数据库以保存,对志愿服务数量、质量及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统计,对优秀的志愿者进行表彰。第二,定期组织志愿服务交流。可以进行团队内部的交流,如以项目分组展示志愿成果并分享交流经验;也可以邀请校外的其他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代表或社会上志愿服务优秀个人来一起分享经验与体会,讲讲他们志愿经历过的故事。进行志愿服务交流,可以使志愿者们对志愿服务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是一种精神的交流与体验,为以后的志愿服务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提高志愿服务奖励。志愿服务有着其特殊性,虽然志愿者不求回报,但是可以适当、有度地对优秀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可尝试将学生的志愿者活动与学生的就业、升学、入党相挂钩等,使大学生可以在志愿者服务中获得社会尊重和满足,对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提供资金保障。资金的短缺是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主要障碍。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青年志愿活动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学校划拨给团委的有限的一点经费,这对于青年志愿活动来说是杯水车薪。活动资金短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高校志愿团队可以与一些企业赞助联合,以服务养服务,一方面可以保障自身项目的完善,另一方面也是对资金的募集。此外,高校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应建立完善的资金运营流转明细,及时地公开组织内部的资金动态,做到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闪茜蓄.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5).
[2]李波,俞仙妙.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方法的思考[J].杭州师范学员学报,2005(1).
[3]田斌,汤慧杰.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活动[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4]鲁克,钱洁.青年志愿者的苦恼与困惑[J].中国青年研究,2008(2).
[5]陈卓武,张育广,陈未娴.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4(5).
作者简介:侯露(1992— ),女,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专业方向:工商管理;马众(1982— ),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